-
题名芸的妻性及其它——对《浮生六记》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费如明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学海》
1999年第6期164-167,共4页
-
-
关键词
《浮生六记》
妻性
丈夫
中国传统文化
理想女性
中国文人
中国文学
女性形象
中国妇女
沈复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妻性”看鲁迅小说中的利比多再现
- 2
-
-
作者
朱崇科
-
机构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144,共5页
-
文摘
以"妻性"和相关的利比多视角重新解读鲁迅小说,不难发现鲁迅所言的"无妻性"的丰富内涵,其中既有灵光一闪而走向死灭的脆弱"妻性",同时又有大多数中国妇女所仰视的"夫性"承载者的不堪、伪善、自私、老迈等缺陷;借助"妻性"视角,我们甚至在神性的混杂中同样也可以读出另外的可能性与新意。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妻性”
利比多再现
-
Keywords
Lu Xun's fiction
wife-ness
libido representation
-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祥林嫂是“无妻性”的典型吗?
- 3
-
-
作者
郑光中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3-23,共1页
-
文摘
林志浩同志的《论【祝福】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见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论集》第一集)一文,在探索祥林嫂悲剧的深广意义时,提出:“在祥林嫂身上,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她是鲁迅心目中的‘无妻性’的典型。”这个结论是难于使人接受的。 所谓“无妻性”的命题,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24日写的《小杂感》一文中提出的,它的主要锋芒是针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以“英雄”的姿态和“讲演”的形式欺骗人民的卑劣行径,而《祝福》写于1924年2月。我们很难设想三年半以前写的小说,是三年半以后的某种思想的典型。再说,纵观鲁迅先生一生的言论著述,找不出只言片语说他塑造的某个形象是他“心目中”某种思想的典型。相反,鲁迅却多次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
关键词
无妻性
祥林嫂
鲁迅先生
《祝福》
女儿性
思想的深刻性
丈夫
卑劣行径
片语
杂感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