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神观辨考 被引量:3
1
作者 翁婷皓 《艺海》 2020年第12期8-11,共4页
中国的形神观起步于对“形似”的追求和向往,经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以及近现代,各个时期既有联系又逐步相承变革,直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论的提出,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完整的态势。该画论至简精妙,既是以中国传... 中国的形神观起步于对“形似”的追求和向往,经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以及近现代,各个时期既有联系又逐步相承变革,直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论的提出,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完整的态势。该画论至简精妙,既是以中国传统形神观作为基石,也是现代形神观的向导。文章对其源流进行梳理辨查,对其含义进行剖释判别,并对其中蕴含的深刻审美价值试作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形神观 源考 辨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以形写神”
2
作者 游洪琼 万煦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5期31-32,共2页
"以形写神"是把形作为基础,离开了形,神是不存在的,但是同样是写形,传神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为了写形而写形,往往容易陷入自然主义的泥沼,以致所描绘的对象是僵化的、毫无生命的。只有以传神为目的进行写形,并对形的神韵作应... "以形写神"是把形作为基础,离开了形,神是不存在的,但是同样是写形,传神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为了写形而写形,往往容易陷入自然主义的泥沼,以致所描绘的对象是僵化的、毫无生命的。只有以传神为目的进行写形,并对形的神韵作应有的强调、取舍,甚至进行夸张、变形,才能真正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形写神“但求形”与“不求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庸:替读者做残破的梦——读金札记之一 被引量:1
3
作者 敬文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8-50,共3页
金庸已大体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王一川甚至将他置入文学大师之列。郭靖、黄蓉、周伯通、杨过、欧阳锋、小龙女、虚竹、乔峰、韦小宝……金氏笔下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人物时时出没于“金迷”嘴边。联想到本世纪20年代新文学阵营对武侠小说... 金庸已大体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王一川甚至将他置入文学大师之列。郭靖、黄蓉、周伯通、杨过、欧阳锋、小龙女、虚竹、乔峰、韦小宝……金氏笔下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人物时时出没于“金迷”嘴边。联想到本世纪20年代新文学阵营对武侠小说的同仇敌忾,隔世之感顿生。当真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了。 本世纪初曾有人主张小说创作应“演任侠好义,忠群爱国之旨”,应出版“以侠客为主义”,“以侠客为主”的杂志。沈雁冰斥此为小市民的“迷魂汤”;郑振铎则痛贬武侠小说之流行无非是读者“悬盼着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宽慰了自己无希望的反抗心理”。较之沈氏,郑振铎的脉把得要准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派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 “期待视野” “集体无意识”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侠客 幻想天性 成人童话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打开应用美术之门的金钥匙──《应用美术技法丛书》评介
4
作者 何金祥 《美术之友》 2001年第4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美术技法 应用美术 金钥匙 初学者 中国山水画 书法应用 编著者 传统技法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祭侄文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立统一规律与艺术美的创造
5
作者 王秉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9-60,70,共3页
对立统一规律与艺术美的创造王秉权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要达到成熟的境界,要"臻于上乘",作者不仅应具备一切必须条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 对立统一规律与艺术美的创造王秉权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要达到成熟的境界,要"臻于上乘",作者不仅应具备一切必须条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和一切事物,还应该自觉地在艺术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统一规律 艺术美 艺术的真实 生活的真实 辩证规律 艺术创造 文学艺术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口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