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1
作者 张碧端 孙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19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统计患者在分娩6~8周后的血小板恢复情况,将血小...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19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统计患者在分娩6~8周后的血小板恢复情况,将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100×10^(9)/L的患者分别纳入血小板恢复组和血小板未恢复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不同临床特征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针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9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在分娩6~8周后有70例(36.84%)血小板未恢复,120例(63.16%)血小板恢复。单因素分析发现,分娩方式、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淋巴细胞计数、病因和产后出血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病因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淋巴细胞计数<1.8×10^(9)/L均为影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产后出血、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病因为ITP和淋巴细胞计数<1.8×10^(9)/L均为影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针对上述因素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产后血小板恢复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鸿碧 雷后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入院后采用...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及血栓弹力图联合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并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选择分娩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及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结果两组患者分娩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血细胞比容(HCT)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患者术前血小板、血红蛋白及HCT水平与阴道分娩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者K值、R值、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值)等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剖宫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能准确评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朱颖 鲁陈 《现代医院》 2019年第11期1703-170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月入住医院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按照血小板水平分成甲乙两个亚组,甲组:血小板<50×10^9/L,乙组:血小板(50~9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月入住医院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按照血小板水平分成甲乙两个亚组,甲组:血小板<50×10^9/L,乙组:血小板(50~99)×10^9/L,两组患者各25例;同时设置同一阶段接受诊治的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入组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各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小板为(53.09±24.62)×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55±39.26)×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血小板为(29.47±15.63)×10^9/L,凝血时间R为(8.12±2.49)min,最大振幅MA为(55.05±7.86)mm,凝血综合指数CI为(1.08±0.85)mmol/L,与乙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79例临床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琨 曹静 +1 位作者 张秋蓉 徐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0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和分娩方式。方法: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PAT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在分娩后出现显著减少。9例患者采用自然分娩,分娩前PLT>5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和分娩方式。方法: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PAT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在分娩后出现显著减少。9例患者采用自然分娩,分娩前PLT>50×109/L 7例;55例患者采用了剖宫产,血小板水平下降至(50~100)×109/L 24例,剖宫产分娩16例;血小板水平下降至(20~50)×109/L 26例,剖宫产分娩24例;血小板水平下降至20×109/L 19例,剖宫产分娩18例。结论:PAT是导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但其危害性较小,而ITP引起血小板减少伴有极大的危害性。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根据母体的血小板指数,一旦<50×109/L时,以剖宫产的分娩方式为主。在母体的血小板指数>50×109/L时,可考虑自然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表现 致病因素 分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及其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小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与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55例孕妇及卢湾区产院55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比较出生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检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与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55例孕妇及卢湾区产院55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比较出生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检测血小板减少孕妇的抗血小板抗体,再比较抗体阳性者和抗体阴性者分娩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结果血小板减少孕妇组分娩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孕妇组分娩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血小板抗体阳性孕妇组与抗血小板抗体阴性孕妇组相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常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护理人员需在妊娠分娩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治疗与护理,以减少胎儿和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692-56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产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产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以血小板计数(PLT)50×10^9 L^-1、80×10^9 L^-1为临界点将观察组患者分为3组:A组PLT<50×10^9 L^-1,B组PLT为(50~79)×10^9 L^-1,C组PLT为(80~99)×10^9 L^-1。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参数,比较观察组3个亚组间血栓弹力图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栓弹力图参数与PL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孕妇PLT低于对照组,PT、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R、K值大于对照组,α角、MA值、CI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组和C组K值小于A组,α角、MA值和CI值大于A组(P<0.05)。所有入组研究对象R值(-0.19,P=0.02)、K值(-0.54,P<0.01)、α角(0.65,P<0.01)、MA值(0.68,P<0.01)、CI值(0.51,P<0.01)与PLT均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栓弹力图较传统凝血四项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血栓弹力图 凝血酶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3期2442-24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水平将其分为A组[(80~99)×109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水平将其分为A组[(80~99)×109 L-1]、B组[(50~79)×109 L-1]和C组(<50×109 L-1),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68例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EG参数[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最大振幅(MA)]。结果C组和对照组、A组、B组K、α角、MA、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组R、K、α角、CI、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血小板输注率[66.7%(4/6)]高于A组[28.6%(8/28)]和B组[35.3%(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G可用于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指导临床血小板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麻醉探讨
8
作者 陈春泉 《北方药学》 2014年第8期163-163,共1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麻醉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血小板减少产妇52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为了区分两组患者,将两组患者分别表示为A组、B组,对A组的患者进行静脉复合的全麻,对B组的患者在...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麻醉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血小板减少产妇52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为了区分两组患者,将两组患者分别表示为A组、B组,对A组的患者进行静脉复合的全麻,对B组的患者在静脉复合全麻的基础上再进行局部的麻醉。结果:相比于A组的患者,B组的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患者的疼痛较轻,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新生儿的Apgar高于A组。结论:在进行剖宫产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麻醉工作时,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与局部麻醉相结合的办法比较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