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红艳 黄雪芹 那娜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将妊娠16~24周BV筛查阳性的300例孕妇分为治疗组(150例)和未治疗组(150例),另选1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为13.18%。BV孕妇...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将妊娠16~24周BV筛查阳性的300例孕妇分为治疗组(150例)和未治疗组(150例),另选1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为13.18%。BV孕妇未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子宫内膜炎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V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及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规范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细菌阴道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Ra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自然转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瑞 高佳惠子 +2 位作者 董翰宇 李昶 尹海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a(IL-1Ra)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aBV)患者不同转归的关系,以期对aBV患者进行分组管理。方法 对aBV患者进行自然转归的研究,在入组时,所有患者均留取了一份静脉血标本和阴道灌洗液的标本单独冻存。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a(IL-1Ra)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aBV)患者不同转归的关系,以期对aBV患者进行分组管理。方法 对aBV患者进行自然转归的研究,在入组时,所有患者均留取了一份静脉血标本和阴道灌洗液的标本单独冻存。4个月后,临床研究结束时,根据临床结局,将完成研究的患者分为3组:自愈、进展和无改变。再检测所有患者IL-1Ra基因多态性以及阴道微环境中IL-1β和IL-1Ra浓度,并比对上述指标在3组不同结局的患者间的差别。结果 共有1 014例中国汉族女性患者入组,984例完成临床随访并获得临床结局数据。其中13例患者的冻存标本在检测时无法使用,共有971分标本完成检测。所有患者均检测到IL-1Ra基因,有A_(1)/A_(1)、A_(1)/A_(2)和A_(2)/A_(2) 3种基因型,主流人群的基因型为A_(1)/A_(1),最少见的基因型为A_(2)/A_(2),未发现少见类型的基因型女性。病情进展组的A_(2)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自愈组(P<0.05)。在所有患者的阴道灌洗液标本中均能检测到IL-1β和IL-1Ra存在。与进展组比较,自愈组的IL-1β水平明显偏低(P<0.05)。当携带A_(2)等位基因时,进展组IL-1β水平相对偏低,而IL-1Ra水平相对升高,无变化组的数值介于进展组和自愈组之间。结论 aBV患者中的IL-1Ra基因多态性特征与阴道分泌物中的IL-1Ra含量有关。携带等位基因A_(2)与IL-1Ra含量升高、IL-1β含量降低有密切相关性。携带等位基因A_(2)可能通过与IL-1Ra和IL-1β有关的机制影响了aBV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Ra基因 基因多态 无症状细菌阴道 IL-1Β 细菌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在细菌性阴道病模型小鼠阴道中的表达
3
作者 张瑞 吴益青 +6 位作者 尹海旭 李昶 马爱昕 王君竹 白会会 刘朝晖 廖秦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9-1943,共5页
目的研究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差异情况,探讨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关系。方法用来自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加德纳菌菌株,感染小鼠阴... 目的研究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差异情况,探讨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关系。方法用来自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加德纳菌菌株,感染小鼠阴道,建立细菌性阴道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和建模失败的小鼠分别定义为成功组和失败组。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表达。统计建模成功率,比较两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1株阴道加德纳菌菌株感染10只SPF级KM小鼠,7只小鼠符合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准,3只建模失败,建模成功率70%。成功组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层黏连蛋白和烯醇化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失败组(P<0.05)。结论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在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小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提示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可能参与了加德纳菌诱发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细菌阴道 烯醇化酶 层黏连蛋白 阴道加德纳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冬梅 孟瑞雪 高淑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对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追踪观察治愈率、复发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 047例正常妊娠妇女常规筛查出BV患者748例,其中146例无症状BV未行治疗,其余602例BV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 目的对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追踪观察治愈率、复发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 047例正常妊娠妇女常规筛查出BV患者748例,其中146例无症状BV未行治疗,其余602例BV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1例。实验组采用活性乳酸菌阴道胶囊2枚(0.25 g/枚:600万活性乳酸杆菌),每日1次,阴道上药,×10 d。对照组采用灭滴灵栓1枚,每日1次,阴道上药,×10 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6.0%(259/301)、79.7%(240/301),总有效率分别为89.7%(270/301)、82.4%(248/301),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3%(10/301)、33.9%(102/3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阴道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7.3%(293/301)、33.2%(100/3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146例无症状BV组与实验组的胎膜早破率分别为14.4%(21/146)、4.0%(12/301),流产/早产率分别为16.4%(24/146)、4.3%(13/301),产褥感染率分别为11.0%(16/146)、3.0%(9/301),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5.5%(8/146)、1.7%(5/3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虽无显著差异,但总体预后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活性乳酸菌胶囊无毒副作用,对胎儿无影响。结论应用活性乳酸杆菌制剂治疗BV短期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但治疗后阴道乳酸杆菌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疗法,改善了母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细菌阴道 乳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荣 程金华 +3 位作者 田秀颖 蔡芳 许德清 张兴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2-493,共2页
关键词 细菌阴道 妇科感染 并发症 盆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例尖锐湿疣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军 宋学红 宋玉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为调查尖锐湿疣妇女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ecterialvaginosis,BV)的发病情况,报告114例尖锐湿疣患者合并BV的筛查结果。1材料和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9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14例进行B... 为调查尖锐湿疣妇女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ecterialvaginosis,BV)的发病情况,报告114例尖锐湿疣患者合并BV的筛查结果。1材料和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9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14例进行BV筛查。114例尖锐湿疣患者均经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合并 细菌阴道 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查和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争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芳 李道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率高,可引起早产和足月前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目前国际上对于筛查和治疗妊娠期BV仍存在很多争议,导致妊娠期BV在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不规范。总结几个主要的争议点,期待今后有更多着力于解决这些争议的...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率高,可引起早产和足月前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目前国际上对于筛查和治疗妊娠期BV仍存在很多争议,导致妊娠期BV在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不规范。总结几个主要的争议点,期待今后有更多着力于解决这些争议的、高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妊娠期BV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细菌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180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梁云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门诊孕13~16周孕妇,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检测法BV(+)者317例,其中有症状者214例,无症状者103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其中180例阴道内局部给予甲硝唑粉1.0 g,qd,共7 d;另137例未给予治疗...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门诊孕13~16周孕妇,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检测法BV(+)者317例,其中有症状者214例,无症状者103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其中180例阴道内局部给予甲硝唑粉1.0 g,qd,共7 d;另137例未给予治疗。结果有症状孕妇接受治疗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病率发生率较未治疗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症状孕妇孕期接受治疗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病率发生率较未接受治疗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建议接受治疗。阴道局部给予甲硝唑粉,能够有效预防胎膜早破、早产,降低产后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粉 阴道 细菌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感染87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李莉 周再高 +1 位作者 曾抗 梁刘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6-847,共2页
对 8 7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 ,并对其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显示 ,在 87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 (BV)阳性率达 37 93%;尖锐湿疣合并BV的患者临床复发率 (6 3 6 4%)明显高于BV阴性的患... 对 8 7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 ,并对其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显示 ,在 87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 (BV)阳性率达 37 93%;尖锐湿疣合并BV的患者临床复发率 (6 3 6 4%)明显高于BV阴性的患者(33 33%)。提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BV感染率较高 ,且与尖锐湿疣的复发有着一定相关性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并加强筛查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阴道 细菌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全科诊断思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飞 郑嘉堂 +3 位作者 陶霞 樊树坤 李俊霞 董爱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高危型HPV(HR-HPV)感染会导致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及宫颈癌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宫颈癌筛查仍面临覆盖率不高、筛查诊治不规范、缺乏随访等问题,且... 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高危型HPV(HR-HPV)感染会导致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及宫颈癌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宫颈癌筛查仍面临覆盖率不高、筛查诊治不规范、缺乏随访等问题,且随着分级诊疗步伐的不断迈进,HPV疫苗接种、社区宫颈癌筛查有望成为宫颈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对阴道感染等社区常见妇科疾病的接诊率和处理率亦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对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报道了全科医生在社区接诊的1例BV合并下生殖道HPV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拓宽全科医生的全科思维,提高全科医生对妇科常见病诊治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细菌 人乳头瘤 全科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4
11
作者 马蔡昀 童明庆 +2 位作者 王美莲 梅亚宁 文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对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测21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女性,150例不同孕期妊娠女性,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28例老年性阴道炎女性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 目的:研究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对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测21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女性,150例不同孕期妊娠女性,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28例老年性阴道炎女性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结果:在21 ̄60岁的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道平均pH值升高,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妊娠期阴道pH明显降低(P<0.01),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和21 ̄30年龄段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和老年性阴道炎,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阴道乳酸杆菌半定量计数大都集中在+ ̄++范围中,和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老年性阴道炎病人阴道pH值最高,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最低。结论:阴道乳酸杆菌在阴道中的分布受年龄、妊娠及阴道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年龄 妊娠 念珠菌阴道 滴虫阴道 细菌阴道 老年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lumina测序16S rRNA标签法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许苏容 宗利丽 +3 位作者 刘木彪 何彦 黄雪梅 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2-677,共6页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健康育龄期女性和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临床Amsel标准及Nugent评分筛选的37例BV患者及37例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穹窿分泌物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 V6区基因进行扩增,所有扩...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健康育龄期女性和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临床Amsel标准及Nugent评分筛选的37例BV患者及37例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穹窿分泌物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 V6区基因进行扩增,所有扩增的PCR产物经IIlumina测序后,通过BIPES、UCHIME、TSC、GAST最终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结果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乳酸杆菌占95%以上,单独以惰性乳酸杆菌或卷曲乳酸杆菌为主,或者两者比例相当,同时存在少量加德纳氏菌属,颗粒链球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其它菌属;30例BV患者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明显增加(P<0.001),Beta多样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其相对比例从45%到1%(24例),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主,部分患者(6例)甚至未检出,同时加德纳氏菌属,普氏菌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厌氧球菌,微单胞菌属,Peptoniphilus.harei-消化链球菌属,戴阿李斯特杆菌属等相对丰富度增加,不同于既往研究的是7例BV患者以少见的格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约占75%~50%。结论健康育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单独以惰性乳酸杆菌或卷曲乳酸杆菌为主,或者两者相当,并与多种微生物并存;大部分BV患者阴道菌群表现为乳酸杆菌显著减少甚至缺失,小部分BV患者以少见的格氏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测序 BIPES 细菌阴道 阴道菌群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阴道微生态在细菌性阴道病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0
13
作者 李桂军 蒋琰瑛 +1 位作者 周建娟 蔡文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21例;B组80例,其中RBV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21例;B组80例,其中RBV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后,继续调节阴道微生态至Nugent评分≤3分、AV评分≤2分、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度且乳杆菌占明显优势、H2O2≥2μmol/L时停药;B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时即停药。两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3个月后复发率及A组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结果:A组5例因治疗不规范被剔除。A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16.13%、B组4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过程中,A组继发AV17例(27.42%)、继发VVC24例(38.71%)。A组BV患者经甲硝唑、奥硝唑及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继发VVC及AV的患者经唛咪康帕、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9疗程后,阴道微生态均得到完全恢复。结论:个体化对症治疗中动态监测并消除继发感染和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降低BV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阴道 个体化治疗 阴道微生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需氧菌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宫内节育器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红瑛 何涛 +2 位作者 王焱 王勇 张青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置宫内节育器(IUD)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同时为安全使用IU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唾液酸酶活性法对观察组328例置IUD妇女进行了BV的检测,并以同期体检的74例未置IUD妇女作为对照。从置IUD的类型、置IUD后是否出血、有无合并... 目的探讨置宫内节育器(IUD)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同时为安全使用IU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唾液酸酶活性法对观察组328例置IUD妇女进行了BV的检测,并以同期体检的74例未置IUD妇女作为对照。从置IUD的类型、置IUD后是否出血、有无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方面对两组妇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置IUD妇女BV患病率为29.6%,对照组为1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不同类型IUD使用者的BV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及对照组BV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出血组与对照组BV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组合并感染率为82.7%,非BV组合并感染率为3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置IUD与BV的发生有关。置IUD后出血会增加BV的危险性。置IUD妇女中BV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概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 阴道 细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慧敏 杨越波 +4 位作者 黄敏 李小毛 张宇 李卉 刘晓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2-524,共3页
目的评价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设计的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72例,其中试验组36例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甲硝唑栓治疗,于治疗结束后第3天观察临床症状... 目的评价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设计的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72例,其中试验组36例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甲硝唑栓治疗,于治疗结束后第3天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并运用BV蓝快速诊断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结果治疗结束后第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1.1%和63.4%,有效率分别为80.6%和88.9%,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3.72天和3.53天,阴道分泌物BV蓝检测阴转率均为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72例中无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甲硝唑 阴道 细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冰冰 张岱 +7 位作者 陈锐 史惠蓉 辛晓燕 王惠兰 庞义存 朱赛楠 姚晨 廖秦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32,共8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个研究中心的533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按对照组与试验组为2∶3比例随机入组,甲硝唑凝胶5.0 ...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个研究中心的533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按对照组与试验组为2∶3比例随机入组,甲硝唑凝胶5.0 g组(对照组)214例,蔗糖凝胶5.0 g组(实验组)319例,两组均采取每日早晚各一次阴道上药,连用5 d的疗程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10天、第21~30天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第7~10天,甲硝唑凝胶组和蔗糖凝胶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治愈率分别为70.53%和80.83%,阴道分泌物涂片Nugent积分痊愈率分别为71.50%和8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30天,甲硝唑凝胶组和蔗糖凝胶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治愈率分别为63.29%和6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综合疗效近期(治疗第7~10天)及恢复阴道菌群方面明显优于甲硝唑凝胶,远期治愈率(治疗第21~30天)与甲硝唑凝胶相当,可成为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细菌 投药 阴道 蔗糖 临床试验 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杂交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田 李小毛 +2 位作者 丁杰 黄敏 禹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评估核酸杂交法在检测和识别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微生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具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103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以Nungent评分、真菌培养为金标准,BV蓝试剂检测... 目的评估核酸杂交法在检测和识别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微生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具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103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以Nungent评分、真菌培养为金标准,BV蓝试剂检测法、湿片镜检为常用检测方法,比较核酸检测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检测的一致性。结果与Nungent评分相比,核酸检测法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6.2%,高于湿片镜检和BV蓝试剂检测法;与真菌培养相比,核酸杂交法检测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98.3%,核酸杂交法与金标准检测方法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混合感染的检出准确性高于镜检(83.3%vs.70.8%)。结论与传统的检测方法比较,核酸杂交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同时区分和识别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的致病微生物,尤其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微生物检测 核酸杂交 细菌阴道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环境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颖莹 同军 +1 位作者 赵春艳 王黎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环境紊乱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58例,采用每晚阴道内放置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连用10天,对其治疗前后...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环境紊乱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58例,采用每晚阴道内放置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连用10天,对其治疗前后阴道内环境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乳杆菌检出率、pH和线索细胞检出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能有效改善阴道内环境紊乱,疗效确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内环境 重组人干扰素Α-2B 细菌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阴道液唾液酸酶活性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被引量:43
19
作者 袁江英 李琴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细菌阴道 诊断 阴道 唾液酸酶活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焕荣 王慧慧 +2 位作者 李佳 范爱萍(综述) 薛凤霞(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8-361,共4页
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RBV),即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失败,再次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妇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以阴道加德纳菌为主的多微生物生物膜是BV发病及复发的主要原因。BV生物膜成熟是生物膜致病的基础,当生物膜内微环境高度协调... 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RBV),即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失败,再次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妇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以阴道加德纳菌为主的多微生物生物膜是BV发病及复发的主要原因。BV生物膜成熟是生物膜致病的基础,当生物膜内微环境高度协调,建立物理屏障,将利于菌间发生表型转化以及耐药基因转移,导致生物膜难以根除。因此通过靶向生物膜,干扰生物膜内结构及代谢过程,充分杀死生物膜内菌,诱导生物膜分解,进而达到彻底消除BV以及RBV,是最新研究方向。但目前有关BV生物膜的研究尚处于在体外试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阴道 复发 阴道加德纳菌 生物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