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列女传》与周秦汉唐妇德标准
被引量:
19
1
作者
焦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8,共7页
衡量古代妇女的历史地位,除了要看她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各个时代针对她们而制定的道德标准。从周秦汉唐时代妇女道德标准的变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禁锢妇女个性的贞节观念的确立不仅仅是两宋儒学家提倡与鼓吹的结果...
衡量古代妇女的历史地位,除了要看她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各个时代针对她们而制定的道德标准。从周秦汉唐时代妇女道德标准的变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禁锢妇女个性的贞节观念的确立不仅仅是两宋儒学家提倡与鼓吹的结果,它还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那就是自北魏开始到隋唐承继的礼教兴复建设而导致的女教工作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汉唐礼教
妇德标准
《列女传》
女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表现手法发覆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若谷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9,共10页
外道形象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题材,广泛见于印度、中亚、西域、汉地艺术当中,其外貌特征是传统的婆罗门人物形象。我们注意到,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多为男性婆罗门形象,相对而言女性外道在佛教艺术中出现较少,故长期乏人关注。但通过仔...
外道形象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题材,广泛见于印度、中亚、西域、汉地艺术当中,其外貌特征是传统的婆罗门人物形象。我们注意到,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多为男性婆罗门形象,相对而言女性外道在佛教艺术中出现较少,故长期乏人关注。但通过仔细梳理敦煌壁画,可以看到在降魔成道图、劳度叉斗圣变、报恩经变等绘画中有特定的外道女性形象。颇为有趣的是,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形象前后有变化,早期是中亚西域式青年美女和婆罗门老年丑妇人形象;至唐代则基本以汉地贵妇人形象表现,同时在壁画中也有将外道婆罗门女性画成胡人女子的形象;西夏降魔成道图壁画中则是西夏贵夫人和魔女形象。总体观察,画家在处理外道女性形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化是主要的线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实是受汉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对女性女德标准规范的左右,同时汉人社会对外来女性的文化偏见,导致汉地包括佛教艺术在内的历史形象资料中对外来女性艺术表达的歧视现象。透过敦煌画中外道形象的表现手法,不仅能看到汉文化中外来艺术转变的轨迹,也可以看到受偏见文化影响下的歧视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外道形象
婆罗门人物
汉文化
妇德标准
女性身体观
文化偏见
艺术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女传》与周秦汉唐妇德标准
被引量:
19
1
作者
焦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8,共7页
文摘
衡量古代妇女的历史地位,除了要看她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各个时代针对她们而制定的道德标准。从周秦汉唐时代妇女道德标准的变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禁锢妇女个性的贞节观念的确立不仅仅是两宋儒学家提倡与鼓吹的结果,它还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那就是自北魏开始到隋唐承继的礼教兴复建设而导致的女教工作的加强。
关键词
周秦汉唐礼教
妇德标准
《列女传》
女教
Keywords
feudal ethics in the Zhou, the Qin, the Han and the Tang Dynasties
norms for women
Biographies of Women Martyrs
women control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表现手法发覆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若谷
沙武田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9,共10页
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B1803)资助项目~~
文摘
外道形象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题材,广泛见于印度、中亚、西域、汉地艺术当中,其外貌特征是传统的婆罗门人物形象。我们注意到,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多为男性婆罗门形象,相对而言女性外道在佛教艺术中出现较少,故长期乏人关注。但通过仔细梳理敦煌壁画,可以看到在降魔成道图、劳度叉斗圣变、报恩经变等绘画中有特定的外道女性形象。颇为有趣的是,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形象前后有变化,早期是中亚西域式青年美女和婆罗门老年丑妇人形象;至唐代则基本以汉地贵妇人形象表现,同时在壁画中也有将外道婆罗门女性画成胡人女子的形象;西夏降魔成道图壁画中则是西夏贵夫人和魔女形象。总体观察,画家在处理外道女性形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化是主要的线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实是受汉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对女性女德标准规范的左右,同时汉人社会对外来女性的文化偏见,导致汉地包括佛教艺术在内的历史形象资料中对外来女性艺术表达的歧视现象。透过敦煌画中外道形象的表现手法,不仅能看到汉文化中外来艺术转变的轨迹,也可以看到受偏见文化影响下的歧视性艺术。
关键词
女性外道形象
婆罗门人物
汉文化
妇德标准
女性身体观
文化偏见
艺术歧视
Keywords
female heretic figure
Brahmin
Han-Chinese culture
standard of female morality
female body view
cultural prejudice
artistic discrimination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列女传》与周秦汉唐妇德标准
焦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表现手法发覆
宋若谷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