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政治到法律: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法律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国琴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69,共3页
理解法律框架内的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必须从理解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入手。此类诉讼一方面具有矫正民主政治中妇女未被充分代表的弊端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打破传统的性别不平等政治结构的作用。此种视角下的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的法... 理解法律框架内的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必须从理解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入手。此类诉讼一方面具有矫正民主政治中妇女未被充分代表的弊端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打破传统的性别不平等政治结构的作用。此种视角下的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的法律框架,显示出了与传统对抗型诉讼之间的重大差别。理解这些差别,对于思考中国语境下的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 民主政治 性别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妇女权益公益诉讼刍议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瑞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5,共10页
将妇女权益纳入公共利益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凡是能够纳入公共利益的妇女权益问题皆与对妇女基于性别的歧视密切相关,这类行为只要根源于男女不平等或构成对妇女基于性别的歧视,就可能成为公益诉讼的追诉对象。侵害... 将妇女权益纳入公共利益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凡是能够纳入公共利益的妇女权益问题皆与对妇女基于性别的歧视密切相关,这类行为只要根源于男女不平等或构成对妇女基于性别的歧视,就可能成为公益诉讼的追诉对象。侵害妇女权益问题的系统性、顽固性、普遍性,妇女权益立法的虚化、弱化,权利保障制度的供给不足,个人救济的无效与局限等都使得将妇女权益纳入公益诉讼必要而迫切。近年来,经法律授权的公益诉讼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构建起基本的制度储备,为妇女权益公益诉讼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契机,我国的妇女权益公益诉讼制度即将获得法律确认。未来该制度应考虑明确将家庭暴力行为纳入受案范围,赋予维护妇女权益的社会组织以公益起诉人资格,同时,应突出救济的示范意义和长效影响,以更好地实现公益诉讼的目的和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 公益诉讼 男女平等 歧视妇女 司法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拓展检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不仅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内容,也是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近几年工作的重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检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集中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分散性公共利益的“四大”领域,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 拓展检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不仅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内容,也是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近几年工作的重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检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集中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分散性公共利益的“四大”领域,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不在其列。特定群体权益多属个人利益,常借助行政执法与私益诉讼进行维护。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了大量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内的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实证分析得知,这类检察公益诉讼多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或者以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方式结案,即便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多属代位诉讼而非典型公益诉讼。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条款”。2021年12月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也增加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为解释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类检察公益诉讼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巨大分歧,文章分析了妇女权益在个人权益属性基础之外,对其进行保障还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秩序性的特征。传统法律倾向用已婚妇女、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未婚妇女等以社会属性为标准来划分妇女权益的种类,致使妇女权益必然深植于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之中,很难得到充分保障。积极保障妇女权益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的“社会”属性。当妇女的个体权益受损时往往也存在系统性妇女权益受损的情形,因此对妇女权益保护具有“公共”属性。我国妇女权益保障体系独具特色,相关立法体系较完备,但立法内容的滞后和疏漏在所难免;多元执法体系中的执法协同机制不健全、偏向于预防机制、处置手段缺乏强制性;保障妇女权益的刑事、民事救济机制还需提高质效。综上,文章指出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内检察公益诉讼机制嵌入现行多元执法、救济机制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鉴于司法力量的有限性,行政检察(包括公益诉讼检察)力量介入妇女权益保障可分为三种形式。通过研判相关刑事案件,剖析潜在的或已存在的行政违法行为,并采取行政违法行为检察手段进行监督。在刑事手段、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手段、公益诉讼手段之间,应当遵循“刑事优先原则”;已造成妇女权益受侵害而未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案件可以采取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手段;但案件符合公益诉讼成案标准的,方可提起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群体权益保障 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 妇女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 行政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协所涉公益诉讼若干难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灿平 肖秋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3,共7页
消费类公益诉讼中,消协所涉的原告地位、诉讼请求和胜诉利益分配是制度实施和发展的关键。宜将"消费类公益诉讼"分为共益诉讼和众益诉讼,消协不独占其中的众益诉讼,并对消协的原告资格在案件范围和情形方面适当限制。应从消... 消费类公益诉讼中,消协所涉的原告地位、诉讼请求和胜诉利益分配是制度实施和发展的关键。宜将"消费类公益诉讼"分为共益诉讼和众益诉讼,消协不独占其中的众益诉讼,并对消协的原告资格在案件范围和情形方面适当限制。应从消费者个人的损害和消费者群体抽象的损害两方面界定"补偿性损害"的范围;消费者不能对诉讼中具有共同争点的损失(如支付的价款)请求惩罚性赔偿,但可以就人身损害部分作出相应请求。私益部分胜诉的惩罚性赔偿金宜分配于公益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类公益诉讼 消费者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志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保护公民权利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决定了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倾斜保护。从立法规制来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公共利益为立法本位,以惩罚性赔偿为调整手段,以消费者权利为立法内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已经比较完... 保护公民权利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决定了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倾斜保护。从立法规制来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公共利益为立法本位,以惩罚性赔偿为调整手段,以消费者权利为立法内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已经比较完善,但消费者权益保护仍面临诸多困境,究其原因就在于执法不力,国家尚未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应加大消费信息披露力度,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加强消费监管联合执法、协同执法,强化监管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大消费监管力度,接受投诉后持续跟进。同时,要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司法机制,建立健全公益诉讼、集团诉讼、小额诉讼等特殊程序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 国家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外部性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建求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33,共9页
外部性是消费公益诉讼的逻辑起点,低成本高收益是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评判法则。消费公益诉讼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既是对市场负外部性的内部化又是对自身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消费公益诉讼,其社会最优行为量无法完全通... 外部性是消费公益诉讼的逻辑起点,低成本高收益是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评判法则。消费公益诉讼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既是对市场负外部性的内部化又是对自身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消费公益诉讼,其社会最优行为量无法完全通过市场调节实现。通过旨在有效降低公益诉讼成本、增强公益诉讼效益的机制构建来激发消费公益诉讼行为量,实现消费领域的实质公平正义,是消费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研究的核心命题。激励机制的有效供给可从诉讼成本分担、适格主体扩展、裁判既判力扩张及审判组织建立等方面的制度完善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 公益诉讼 外部性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杰 黄滟秋 周学贞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6,共6页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愈来越重视,"一行三会"相继成立保护机构,但目前仍存在立法滞后、金融消费领域公诉制度缺失、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内部消保工作机制欠完善、金融知识教育...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愈来越重视,"一行三会"相继成立保护机构,但目前仍存在立法滞后、金融消费领域公诉制度缺失、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内部消保工作机制欠完善、金融知识教育和宣传体系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探析域外相关经验做法,提出对应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 公益诉讼 金融消费纠纷 金融消费维权 金融风险意识 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 分业监管 行为监管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公益诉讼模式的本土资源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13-115,共3页
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检察机关提起消费公益诉讼模式是构建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时可取的一种模式。但其讨论的重点往往在于如何构建该模式本身,而缺乏结合我国社会现实状况、法治发展状况,对检察机关提起消费公益诉讼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检察机关提起消费公益诉讼模式是构建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时可取的一种模式。但其讨论的重点往往在于如何构建该模式本身,而缺乏结合我国社会现实状况、法治发展状况,对检察机关提起消费公益诉讼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法理上的分析。本文对检察机关提起消费公益诉讼模式在我国的本土资源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对此模式在我国的具体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消费公益诉讼 本土资源适应性 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律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税人税收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王曙光 胡锴 《税收经济研究》 2012年第6期44-50,共7页
随着国民权利意识的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权益保护日益重要。但我国纳税人的税收权益保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服务意识不强、维权质量较低和依法行政弱化等税务机关责任,以及权利意识薄弱和维权信心缺失等纳税人责任所导致的。因此,在分... 随着国民权利意识的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权益保护日益重要。但我国纳税人的税收权益保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服务意识不强、维权质量较低和依法行政弱化等税务机关责任,以及权利意识薄弱和维权信心缺失等纳税人责任所导致的。因此,在分析国外对纳税人税收权益保护的经验,以及我国税收权益保护与西方国家在税收立法、服务机构和权益救济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纳税人税收权益的立法工作、客观实践和司法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权益 权益保护 维权意识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妇女公益诉讼的内在逻辑、制度核心与优化路径
10
作者 徐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69-178,共10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明确农村妇女公益诉讼以“确认成员身份”时侵害妇女合法权益为判断基准,同时强调了“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诉的利益公共性,将男女平等的“软法”倡导上升为公益诉讼的“硬法”威慑。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公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明确农村妇女公益诉讼以“确认成员身份”时侵害妇女合法权益为判断基准,同时强调了“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诉的利益公共性,将男女平等的“软法”倡导上升为公益诉讼的“硬法”威慑。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公权力行使监督权,其作为一种带有治理属性的司法手段,实体层面以行政“纠偏”为主要选择,程序层面呈现了显著的非诉化特征。面对实践中的困境,应当坚持农村地区男女平等与生产效率的协调统一,进一步细化农村妇女公益诉讼的启动标准,在保持司法谦抑性的同时充分保障农村妇女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注重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公益诉讼的司法溢出效益,通过司法实践生成制度性规则、催化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女平等 妇女权益保障 农村法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活动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属性与保护 被引量:9
11
作者 蓝寿荣 罗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6,共14页
在商业活动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一项兼具人格性和财产性的综合性权益,应当作为一项新兴权利予以保护。因为其具有的人身唯一性、高度敏感性、损害后果严重性、侵害隐蔽性等特征,所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需要给予倾斜性保护。经营者收集... 在商业活动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一项兼具人格性和财产性的综合性权益,应当作为一项新兴权利予以保护。因为其具有的人身唯一性、高度敏感性、损害后果严重性、侵害隐蔽性等特征,所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需要给予倾斜性保护。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坚持做到:目的必要、最少收集,手段必要、最小收集,时间必要、最短维持,安全必要、最小损害。鉴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侵权纠纷影响的规模性和广泛性,在侵权纠纷司法案件的审理中,应该对经营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对损害认定不要求实质性损害或者严重精神损害,倡导采取检察公益诉讼方式进行保护。公共利益的判断,要考虑4方面因素,即涉及人数的众多、组成人员的不特定、利益的普遍性和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在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在商业方式、技术、商品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影响着市场公平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因此需要对经营者“限权加责”,对消费者“增权加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人脸识别 倾斜性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开发中的环境法律保护
12
作者 孙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7,共3页
房地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影响,这就要求对环境、对受到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建立起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法律保护系统,而这个法律保护系统的构建,需要形成一套以环境法、民法为基础,以经济法、诉讼法为辅助的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 相邻关系 环境人格权 合同 消费者权益保护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法》修订:进一步夯实守护绿水青山的法律基础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一诺 刘盈含 曹红敏 《绿色中国》 2019年第15期58-61,共4页
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订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现行《森林法》自1998年修正以来,其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促进林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林农权益 分类管理原则 《森林法》 森林资源保护 林业执法 公益 采伐许可证 商品林 绿水青山 分类经营 公益诉讼 国有森林资源 生态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权利怎么维护?
14
《农业知识》 2004年第25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障法 分配土地 提起诉讼 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保护 补助款 国家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