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总目次
- 1
-
-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
-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四妙勇安汤
疮疡剂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模型大鼠
奚肇庆
针药结合
蜂毒注射液
自然科学版
细胞凋亡
徐景藩
周仲瑛
黄连解毒汤
清热剂
中医药治疗
应用举隅
目次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刘燕池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马淑然
刘晓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6-1237,共2页
-
文摘
介绍刘燕池博导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抑郁证、神经衰弱、幻视、酒精肝、急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6个验案,予以分析、示用药特点。
-
关键词
内科杂病
黄连温胆汤
中医药疗法
经验
刘燕池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沈英森治疗杂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黄进
赵长鹰
-
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38-1639,共2页
-
文摘
介绍沈英森治疗疑难杂病经验,主要从水肿、久泻、麦粒肿、手痛4个案例介绍,阐述沈英森运用中药的特色与经验。
-
关键词
杂病
中医药疗法
经验
沈英森
-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刘渡舟教授妙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疑难杂病拾萃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张保伟
-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
文摘
刘渡舟教授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脏病、视网膜炎、慢性咽炎及美尼尔氏综合征。应用苓桂术甘汤之独到之处 ,只要抓住“水气上冲”的病机 ,应用本方均能取得卓效 ,若悟透其中医理 ,则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
关键词
刘渡舟
苓桂术甘汤
疑难杂病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浅议《金匮要略》治杂病以祛邪为主论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陈国权
-
机构
湖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3期4-5,共2页
-
文摘
“伤寒以祛邪为主,杂病以扶正为主”的口头禅登上了大雅之堂——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上。笔者曾对此提出异议,因为《金匮》治杂病“以祛邪为主”的概念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尚未建立,故有必要书面论述之。1 杂病之成,首责外邪 杂病,即《伤寒杂病论》之杂病,亦即今之《金匮》所载诸病。《金匮》首篇告诫“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
关键词
《金匮要略方论》
内科杂病/中医药疗法
祛邪(中医)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张仲景杂病治则规律浅探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吕翠霞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院
-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4期327-327,共1页
-
-
关键词
张仲景
杂病
治则规律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陈湘君治疗内伤杂病经验撷录
- 7
-
-
作者
周时高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04-204,共1页
-
文摘
陈湘君治疗内伤杂病经验撷录周时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陈湘君教授,业医三十余载,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症,独具匠心,经验甚丰,奏效甚捷。今仅撷录一二,以飨同道。1标本虚实贵在治本陈教授时时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内伤杂病大多病情缠绵不...
-
关键词
内伤杂病
陈湘君
中医药疗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分类号
R25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59.932.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邱志济用生星夏治疗杂病的经验谈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邱江东
邱江峰
-
机构
浙江省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71-471,共1页
-
-
关键词
杂病
中医药疗法
生星夏
邱志济
-
分类号
R25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蝉蜕用于内科杂病琐谈
- 9
-
-
作者
陈涛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2期46-47,共2页
-
文摘
蝉蜕一药,质轻气宣,药用广泛,除可主治惊风夜啼、音哑翳障外,笔者常将其作为辅佐药,用于头痛、哮喘、水肿、痹证、泄泻等病的治疗中,往往能祛风解痉、宣通表里、斡旋水津,用与不用,疗效甚殊。1 治头风 头风顽固,经年不愈,不仅患者痛苦不堪,其医治亦尤为棘手。临床以搜风通络为其治疗关键,多选用僵蚕、川芎、细辛、防风等以祛风解痉,并随证加散寒、清火、化痰、逐瘀之药。笔者善在此基础上配用大剂量的蝉蜕,其止痛定眩效果更佳。
-
关键词
内科杂病/中医药疗法
蝉蜕/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仲景对杂病论述浅析
- 10
-
-
作者
印国银
印家庆
-
机构
湖南省临澧县医院
湖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医函授通讯》
1992年第4期8-9,共2页
-
文摘
仲景治疗杂病的经验结晶《金匮要略》一书,至今在中医临床起指导作用。由于其指导作用的广泛性,仅从《金匮要略》所述及治疗杂病方面进行粗浅分析。一、预防性治疗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都有其客观规律性,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性,则可预测疾病的发展变化。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下称《总论》)第1条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根据有二:一是五行学说,肝木之病可传脾土;
-
关键词
张机
内科杂病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5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王自平教授应用止血药治疗妇科病经验
- 11
-
-
作者
詹向红
-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4期17-19,共3页
-
文摘
王自平,女,生于1938年10月,河南省内黄县人。196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并留校一直从事中医妇科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擅治崩漏、胎漏、闭经、不孕症、症瘕等病。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30余篇;出版《中医妇科析要》等五部专著;科研项目8项,其中她主持的“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妇科教研室教授。
-
关键词
王自平
止血药[剂](中药)/治疗应用
妇产科杂病/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金匮》五行相制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张家礼
-
机构
成都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4期6-8,共3页
-
文摘
《金匮要略》的治疗学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直被后世医家誉为治疗杂病的典范。由于《金匮》对杂病的治疗是以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将理法方药一线串通,理论与实践并重,所以《金匮》所体现的五行相制疗法,实为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金匮》五行相制疗法的理论又源于首篇“十七句”,历代注家视为全书中争论不休的疑点和难点。故本文专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举例说明,阐释疑难,以便从治疗学的角度窥见中医模式之特点。
-
关键词
《金匮要略方论》
五行学说
内科杂病/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张从正论治疑难杂证特色
- 13
-
-
作者
林慧光
-
机构
福建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6期789-789,791,共2页
-
-
关键词
张从正
疑难杂证
病机
中医药疗法
治疗
-
分类号
R249.48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浅析仲景对黄疸病的论治
- 14
-
-
作者
顾庆华
陈伯涛
-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
出处
《中医函授通讯》
1991年第5期10-11,共2页
-
文摘
一、湿热黄疸,当辨湿热孰重,当分兼表兼里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指出:“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忄农)者,身必发黄。”(199条)又云:“……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淤热在里,身必发黄”。(236条)阳明病本应汗出、小便自利,若无汗、小便不利,则湿热在外不得散、在下不得泄,而致湿热郁结、薰蒸肝胆、胆汁外溢。
-
关键词
张机
黄疸
中医药疗法
伤寒杂病说
-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张锡纯治疗妇科病用药特色浅析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高家亮
钱虹
-
机构
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
-
出处
《中医函授通讯》
1994年第1期46-46,共1页
-
文摘
1 妇科病擅用活血化淤药 张氏在妇科疾病中应用活血化淤药,广泛而有法度,颇具特色。如理中汤用治症瘕,若“其人坚壮无他病,惟消症瘕积聚者”,方用三棱、莪术消积破淤,倘淤血坚甚尚可加水蛭以增强消破之力;若“病人身体赢弱,脉象虚数者”,则去三棱、莪术,加重生鸡内金之量,俾化淤而不伤气;若月水闭而症瘕,旷日已久,淤血坚结,其脉不虚者,则用生水蛭为末服,使“淤血默消于无形”,
-
关键词
张锡纯
妇科杂病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71.05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
-
题名妇科治督七法
- 16
-
-
作者
时燕平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附院妇科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7-38,共2页
-
文摘
1 温督通阳法此法适用于督阳不振,阴霾凝聚下焦所致的闭经、痛经、不孕、月经量少等证。云督脉行于背后,乃阳脉之都纲,维系人身之元气,与命门关系密切。温补督脉经气,通行肾与胞脉之阳气,温煦胞宫,胞脉通盛,方能主生殖、育胎司月经。临床常用鹿茸、仙灵脾、雀卵、紫石英、紫河车、葫芦巴、川椒、蛇床子、锁阳等。方如《景岳全书》毓麟珠等。例:张某,女性,30岁,工人。结婚4年未孕,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患者1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量偏少,色黯红,有血块。面色(白光)白,形体较胖,平素小腹作冷如风吹状,腰酸痛,带下偏多色白。
-
关键词
妇产科杂病/中医药疗法
督脉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谈冲任淤阻证治之我见
- 17
-
-
作者
丛春雨
-
机构
甘肃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2期35-37,共3页
-
文摘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对月经的行止、胎儿的孕育、白带的生成、乳汁的化生等均有重要作用。若直接或间接损伤冲任,导致冲任功能紊乱,便致妇科病证发生。而冲任淤阻证在妇科月经病中表现尤为突出。现将笔者的临床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表现】主症:月经先期来潮,或经期延后,或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痛经,甚至闭经,或经水非时而下,崩中或漏下,或产后恶露淋漓不净,或发为瘕。兼症:兼有胁痛,少腹痛,或乳房胀痛,情绪急躁,喜怒忧思,尤以经前或经期表现突出。
-
关键词
妇产科杂病/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攻下法在妇科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范中明
-
机构
绍兴市人民医院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95-196,共2页
-
文摘
攻下法在妇科的应用初探范中明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312000)攻下法乃属“八法”中之下法,是通过通解大便,排除肠道积滞的方法,而达到荡涤实热,攻逐瘀积的治疗目的。在各科临床实践中都不乏其实用意义。现将在妇科的应用初探如下。1攻下法的应用1.1实热内结...
-
关键词
攻下法
妇科杂病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71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
-
题名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 19
-
-
作者
王庆华
戚沁园
陈春元
毕小丽
徐小帆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607,共2页
-
-
关键词
经方
疑难杂病
治验
彭万年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清化通利法治疗30例盆腔疼痛证
- 20
-
-
作者
郭慧红
徐燕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3-54,共2页
-
文摘
清化通利法治疗30例盆腔疼痛证郭慧红,徐燕(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10029)关键词盆腔疼痛,清化通利法发生于女性盆腔部位与妇科有关的疼痛证称“盆腔疼痛证”。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具有盆腔疼痛症状者均属本病范围。盆腔疼痛证为...
-
关键词
妇科杂病
盆腔疼痛
清化通利法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71.1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