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危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形成和发展 |
杨素群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
2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
臧乐源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3
|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探讨 |
徐善广
居继清
|
《理论月刊》
CSSCI
|
1995 |
1
|
|
|
4
|
邓小平与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 |
钟读仁
赵斌
冯新广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8 |
0 |
|
|
5
|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条件理论地位和邓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 |
赵绍敏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
6
|
纵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访朱文忠教授 |
钟坚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7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贡献 |
刘银生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8
|
超越苏联模式:一个时代的课题──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意义 |
南竺雁
何爱农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9
|
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徐善广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
10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意义 |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11
|
整体性──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 |
秦启文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
12
|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探讨 |
徐善广
居继清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5 |
0 |
|
|
13
|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
上官昌永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1996 |
0 |
|
|
14
|
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
党忠
杜茂君
|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
1995 |
0 |
|
|
15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教学初探 |
聂建堂
|
《经济与管理》
|
1994 |
0 |
|
|
16
|
社会主义本质与三个历史前提 |
任学辉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
17
|
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觉醒 |
杨志坚
田辉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18
|
继承与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宋萌荣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19
|
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贡献 |
陈立旭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20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
夏兴园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