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乙醇共代谢降解MTBE好氧颗粒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方芳
张丽丽
+2 位作者
项正心
陈建孟
朱润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乙醇为共代谢基质,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洗脱沉降性能较差的絮状污泥,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降解MTBE的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400.5μm,SVI 41.39mL/g,MLVSS 2896mg/L,颗粒表面分布有丰...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乙醇为共代谢基质,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洗脱沉降性能较差的絮状污泥,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降解MTBE的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400.5μm,SVI 41.39mL/g,MLVSS 2896mg/L,颗粒表面分布有丰富的球菌、短杆菌及少量丝状菌。好氧污泥实现颗粒化后,反应器进水MTBE浓度为300mg/L时,其出水浓度可维持在10mg/L以下,去除效率高达90%以上(其中挥发部分约占15%)。好氧污泥颗粒化后MTBE的降解速率也明显增加,相比启动初期,一个运行周期内MTBE的降解速率可提高4倍。一个运行周期内pH值的明显降低也表明了好氧颗粒污泥对MTBE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化
MTBE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水负荷交替变化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促进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亚峰
苏雷
+1 位作者
刁可心
张子一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接种普通絮状污泥,在交替变化的负荷下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分析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形成过程并检测颗粒污泥形成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的交替变化可以增强反应器的贫富基质促使颗粒污...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接种普通絮状污泥,在交替变化的负荷下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分析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形成过程并检测颗粒污泥形成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的交替变化可以增强反应器的贫富基质促使颗粒污泥快速形成,污泥颗粒化中胞外聚合物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胞外蛋白质对好氧污泥颗粒形成中起到主要作用,而胞外多糖有助于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变负荷还可筛选出微生物种类丰富度高的颗粒污泥。经过105 d,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多数为1.0~1.25 mm,混合液MLSS的质量浓度为5.512 g/L,SVI为18.50 m L/g左右,对COD、NH4+-N、T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96.73%、96.67%、86.63%和83.7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化
污泥
负荷交替变化
胞外聚合物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脱水污泥为接种污泥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良杰
湛含辉
孙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05-3411,共7页
以脱水造粒形成的物理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明显提高了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0d,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90%以上的污泥粒径即大于0.2mm,而接种絮状污泥的R1中只有26.7%.颗粒化过程中,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SVI始终小于8...
以脱水造粒形成的物理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明显提高了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0d,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90%以上的污泥粒径即大于0.2mm,而接种絮状污泥的R1中只有26.7%.颗粒化过程中,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SVI始终小于80m L/g沉降性能良好,第25d时污泥浓度为6300mg/L,而R1为3200mg/L.脱水过程未对污泥活性造成明显影响,培养期间两者COD去除率均大于90%,但培养后期R2中TN的去除率约为70%,明显优于R1的55%,其主要原因为R2中的污泥粒径大于R1.经过5d的曝气剪切后仍有39.8%的物理颗粒污泥大于0.2mm,为颗粒化提供了大量诱导核,同时物理颗粒污泥内部营养传输孔道的形成与EPS的內源消化和反硝化产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化
物理
颗粒
污泥
诱导核
EPS内源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号分子在好氧污泥颗粒化中的作用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莎莎
梁家豪
+3 位作者
李晋
张思敏
王庆宏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信号分子是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的介质,在好氧污泥颗粒化和污泥颗粒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简述了信号分子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信号分子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和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信号分子的调控方法进行了阐述,...
信号分子是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的介质,在好氧污泥颗粒化和污泥颗粒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简述了信号分子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信号分子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和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信号分子的调控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胞外聚合物
颗粒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3
5
作者
王芳
于汉英
+3 位作者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杨凤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分别以蔗糖和乙酸钠为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性与进水碳源有很大的关系;以蔗糖为碳源时,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快,好...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分别以蔗糖和乙酸钠为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性与进水碳源有很大的关系;以蔗糖为碳源时,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快,好氧颗粒污泥表面被丝状物包裹,颗粒中w(VSS)为92%;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w(VSS)只有55%左右;不同碳源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差别不大,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含量有很大差别。结果表明,由于进水碳源不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间歇反应器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碳源
胞外多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6
作者
王芳
杨凤林
+3 位作者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周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81,共4页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曝气量
污泥负荷率
混合碳源
污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乙醇共代谢降解MTBE好氧颗粒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方芳
张丽丽
项正心
陈建孟
朱润晔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47609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506311)
文摘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乙醇为共代谢基质,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洗脱沉降性能较差的絮状污泥,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降解MTBE的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400.5μm,SVI 41.39mL/g,MLVSS 2896mg/L,颗粒表面分布有丰富的球菌、短杆菌及少量丝状菌。好氧污泥实现颗粒化后,反应器进水MTBE浓度为300mg/L时,其出水浓度可维持在10mg/L以下,去除效率高达90%以上(其中挥发部分约占15%)。好氧污泥颗粒化后MTBE的降解速率也明显增加,相比启动初期,一个运行周期内MTBE的降解速率可提高4倍。一个运行周期内pH值的明显降低也表明了好氧颗粒污泥对MTBE的降解。
关键词
好氧颗粒化
MTBE
降解
Keywords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ystem
MTBE (methyl tert-butyl ether)
degradation
分类号
X1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水负荷交替变化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促进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亚峰
苏雷
刁可心
张子一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343)
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153042)
文摘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接种普通絮状污泥,在交替变化的负荷下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分析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形成过程并检测颗粒污泥形成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的交替变化可以增强反应器的贫富基质促使颗粒污泥快速形成,污泥颗粒化中胞外聚合物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胞外蛋白质对好氧污泥颗粒形成中起到主要作用,而胞外多糖有助于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变负荷还可筛选出微生物种类丰富度高的颗粒污泥。经过105 d,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多数为1.0~1.25 mm,混合液MLSS的质量浓度为5.512 g/L,SVI为18.50 m L/g左右,对COD、NH4+-N、T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96.73%、96.67%、86.63%和83.74%左右。
关键词
好氧颗粒化
污泥
负荷交替变化
胞外聚合物
去除率
Keywords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lternating loading
extracelluar polymer
removal rate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脱水污泥为接种污泥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良杰
湛含辉
孙璨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05-341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4238)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立项大学生创新项目(201562)
文摘
以脱水造粒形成的物理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明显提高了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0d,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90%以上的污泥粒径即大于0.2mm,而接种絮状污泥的R1中只有26.7%.颗粒化过程中,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SVI始终小于80m L/g沉降性能良好,第25d时污泥浓度为6300mg/L,而R1为3200mg/L.脱水过程未对污泥活性造成明显影响,培养期间两者COD去除率均大于90%,但培养后期R2中TN的去除率约为70%,明显优于R1的55%,其主要原因为R2中的污泥粒径大于R1.经过5d的曝气剪切后仍有39.8%的物理颗粒污泥大于0.2mm,为颗粒化提供了大量诱导核,同时物理颗粒污泥内部营养传输孔道的形成与EPS的內源消化和反硝化产气有关.
关键词
好氧颗粒化
物理
颗粒
污泥
诱导核
EPS内源消化
Keywords
aerobic granulation
physical granular sludge
core
EPS endogenous digestion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号分子在好氧污泥颗粒化中的作用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莎莎
梁家豪
李晋
张思敏
王庆宏
陈春茂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文摘
信号分子是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的介质,在好氧污泥颗粒化和污泥颗粒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简述了信号分子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信号分子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和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信号分子的调控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胞外聚合物
颗粒
稳定性
Keywords
signal molecules
quorum sensing
aerobic sludge granulation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granules stability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3
5
作者
王芳
于汉英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杨凤林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大连开发区环境保护局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基金
大连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20021201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30141022)
文摘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分别以蔗糖和乙酸钠为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性与进水碳源有很大的关系;以蔗糖为碳源时,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快,好氧颗粒污泥表面被丝状物包裹,颗粒中w(VSS)为92%;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w(VSS)只有55%左右;不同碳源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差别不大,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含量有很大差别。结果表明,由于进水碳源不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差别。
关键词
内循环间歇反应器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碳源
胞外多聚物
Keywords
internal-circulation SBAR
aerobic sludge granulation
carbon source
EPS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6
作者
王芳
杨凤林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周军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81,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30141022)
文摘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关键词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曝气量
污泥负荷率
混合碳源
污泥稳定性
Keywords
aerobic granulation process
aeration volume
sludge loading rate
mixed carbon source
stability
分类号
X83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乙醇共代谢降解MTBE好氧颗粒化的实验研究
方芳
张丽丽
项正心
陈建孟
朱润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进水负荷交替变化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促进
李亚峰
苏雷
刁可心
张子一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脱水污泥为接种污泥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
王良杰
湛含辉
孙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信号分子在好氧污泥颗粒化中的作用及其控制策略
刘莎莎
梁家豪
李晋
张思敏
王庆宏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王芳
于汉英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杨凤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王芳
杨凤林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周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