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
作者 么宝兰 刘佳 +3 位作者 闫子豪 卢昱茜 寇毅涵 李月红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5期311-318,共8页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可以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具有高效的脱氮性能,是目前废水生物脱氮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脱氮影响因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可为异养...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可以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具有高效的脱氮性能,是目前废水生物脱氮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脱氮影响因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可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 脱氮 作用机制 水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康传磊 李秋芬 +2 位作者 张艳 陈世波 王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8,共7页
为了考察3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择初始体重为(98±6)g的圆斑星鲽240尾,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种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SLWX_2、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 为了考察3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择初始体重为(98±6)g的圆斑星鲽240尾,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种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SLWX_2、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_3和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SLNX2的不同组合。测定了不同组合中各项无机氮及有机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从0.21 mg/L升至15.94mg/L,0.08 mg/L升至5.68 mg/L,1.10 mg/L升至7.05 mg/L,1.74 mg/L升至38.86 mg/L,1.19 mg/L升至22.87 mg/L。而加菌组的各指标浓度一直低于对照组,其中,SLWX_2+X_3+SLNX2组合对圆斑星鲽养殖废水净化效果最佳,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分别低于对照组68.55%、48.36%、58.38%、40.02%和27.47%,SLWX_2+X_3组合的净化效果次之。此外,第21天时,对照组出现大量死鱼现象,各实验组中仅有少量死鱼。研究表明,添加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可在不添加碳源的情况下实现脱氮功能,有效维护养殖水质,并且对圆斑星鲽无毒害及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 净化效果 细菌组合 圆斑星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池中不同生物体表面水生细菌区系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骏 方秀珍 +3 位作者 缪为民 白云飞 冯飞玉 洪绍海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场鱼池中的细菌数量、组成、种类进行定期采样测定 ,结果表明 :鱼池中水体好氧异养细菌波动区域为 (0 2 6~ 9 2 0 )× 10 5CFU/mL ,在各种鱼类体表上异养细菌的波动区域 ,鲢体表粘液上为... 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场鱼池中的细菌数量、组成、种类进行定期采样测定 ,结果表明 :鱼池中水体好氧异养细菌波动区域为 (0 2 6~ 9 2 0 )× 10 5CFU/mL ,在各种鱼类体表上异养细菌的波动区域 ,鲢体表粘液上为 (0 0 2~ 1 70 )× 10 4CFU/cm2 ,鳙体表粘液上为 (0 15~ 9 40 )× 10 3CFU/cm2 ,鲤体表粘液上为 (0 45~ 6 70 )×10 3CFU/cm2 ,罗非鱼体表粘液上为 (0 0 2~ 1 0 0 )× 10 4 CFU/cm2 ,鲫体表粘液上为 (0 0 1~1 30 )× 10 4 CFU/cm2 ,大型浮游生物上异养细菌波动区域在 (0 53~ 9 90 )× 10 4 CFU/L ,小型浮游生物上异养细菌波动区域在 (0 13~ 6 10 )× 10 4 CFU/L。同时经统计分析表明鱼池中各生物体表面分布的细菌种类及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优势菌分离纯化 ,共鉴定得到 7个属的优势菌属 ,其中葡萄球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异养细菌 池塘 生物体表面 区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夏季育苗系统褐藻酸降解菌数量组成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伟 王娜 +5 位作者 张壮志 曹增梅 曲艳艳 王青岩 李晓捷 曲善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研究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夏季育苗的影响及其与病害间的关系,全程跟踪监测育苗池水与苗帘上的可培养好氧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aerobic bacteria,H)和褐藻酸降解菌(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A)的数量变... 为研究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夏季育苗的影响及其与病害间的关系,全程跟踪监测育苗池水与苗帘上的可培养好氧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aerobic bacteria,H)和褐藻酸降解菌(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A)的数量变化,并对褐藻酸降解菌菌群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孢子采苗使苗帘上好氧异养细菌量和褐藻酸降解菌量比附苗前明显增加,其中褐藻酸降解菌菌群的高活性+中活性菌的A/H值是附苗前的2.05倍;育苗池水与苗帘好氧异养细菌量在育苗期间相对稳定,分别为10~3~10~4cfu/m L和10~6~10~7cfu/g;苗帘A/H值在育苗前期呈下降趋势,在第21~28天出现峰值(36.98%~38.82%),高活性菌的比例增加1倍以上,这些变化与幼苗发生变形烂病较重的时间段一致;而育苗池水A/H峰值滞后,出现在第28天(53.33%),育苗池水与苗帘在育苗中后期A/H值均较高(分别为27.63%~43.67%和31.38%~40.56%),褐藻酸降解菌菌群组成在育苗前期以低活性菌为主,中后期高、中活性菌增长为优势菌,这可能是后期出现幼苗柄部病烂或脱苗的重要影响因素;16S r DNA测序比对结果表明,部分高活性褐藻酸降解菌与交替单胞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同源性高,但其降解能力与感染性存在菌株间差异。研究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数量、群落组成变化应是育苗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生物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夏季育苗 褐藻酸降解菌 好氧异养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