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0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草药散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1
作者 赵蕾 李坤林 《中国乳业》 2025年第4期66-71,76,共7页
[目的]评估中草药散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探索替代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分为试验组(中草药散剂,含黄芪、蒲公英等)、抗生素组(头孢噻呋钠)和对照组(未治疗),每组30头。治疗30 d后,... [目的]评估中草药散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探索替代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分为试验组(中草药散剂,含黄芪、蒲公英等)、抗生素组(头孢噻呋钠)和对照组(未治疗),每组30头。治疗30 d后,通过体细胞数、产奶量、乳成分(脂肪、蛋白质、乳糖)及临床症状(乳房肿胀、温度、硬结面积)等指标,结合ANOVA、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0 d乳汁体细胞计数下降73.8%(489×10^(3)个/mL→128×10^(3)个/mL),与抗生素组(75.8%)无显著差异(P=0.062),但显著优于对照组(17.4%,P<0.001)。产奶量提升15.8%(24.6→28.5 kg/d),显著高于抗生素组(7.2%)且效果持续更久(停药30 d仍多10.1%,P<0.01)。脂肪(+14.2%)和蛋白质(+14.6%)恢复速度较抗生素组快3~5 d。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乳房肿胀消退率73.3%、抗生素组(46.7%,P=0.015),乳房温度恢复时间缩短45.2%(3.2 d vs 5.8 d,P<0.001),乳腺硬结面积缩小82.7%(vs抗生素组57.1%,P=0.018)。[结论]中草药散剂治疗隐性乳房炎的效果与抗生素相当,且在产奶恢复持续性、乳成分改善速度和治疗成本(降低57%)方面更具优势,为畜牧业抗生素减量化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散剂 奶牛隐性乳房 抗生素替代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思颖 刘耀权 +2 位作者 童晓芳 黎玉琼 高健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6,共8页
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本试验对西北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检测出的267头隐性乳房炎奶牛的胎次、泌乳阶段和感染乳区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无菌采集患病乳区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本试验对西北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检测出的267头隐性乳房炎奶牛的胎次、泌乳阶段和感染乳区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无菌采集患病乳区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显示,在隐性乳房炎患病奶牛中,经产牛的比例(80.52%,215/267)远高于头胎牛(19.48%,52/267);在患病头胎牛和经产牛中,泌乳高峰期奶牛的发病比例较高,分别为53.85%(28/52)和69.77%(150/215);奶牛的前乳区更易感染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停乳链球菌;不同牧场的病原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62.21,P<0.01);在头胎牛和经产牛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均较高,不同胎次患病奶牛的病原菌类型无显著差异(χ^(2)=0.68,P=0.57);在不同泌乳阶段的患病奶牛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布比例最高(泌乳早期、泌乳高峰期和泌乳后期分别为25.00%、27.53%和27.87%),不同泌乳阶段患病奶牛的病原菌类型无显著差异(χ^(2)=10.53,P=0.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前后乳区的分布比例均最高(分别为29.87%和23.89%),患病奶牛不同感染乳区的病原菌类型无显著差异(χ^(2)=9.57,P=0.30)。结果提示,应加强对奶牛泌乳高峰期和经产牛的卫生管理,并在干奶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进而提升奶牛健康水平和牧场经济效益。本调查明确了西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揭示了胎次、泌乳阶段、感染乳区和牛群特征对发病的影响,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 奶牛 致病菌 发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贝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疗效观察及对乳汁体细胞数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睿文 李铁拴 +3 位作者 关鸣 李呈敏 池景志 王铁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康贝 奶牛 乳房 疗效 乳汁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奶中体细胞数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希春 李培 吴金节 《中国奶牛》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通过DHI技术,采集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合肥某牧场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所产鲜奶中体细胞数据,与隐性乳房炎检出率做对比分析。同时,将牛奶中各项成分的平均数据与平均体细胞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通过DHI技术,采集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合肥某牧场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所产鲜奶中体细胞数据,与隐性乳房炎检出率做对比分析。同时,将牛奶中各项成分的平均数据与平均体细胞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与体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性;总体水平上,牛奶中体细胞含量与牛奶品质有相关联系,高体细胞牛奶中乳脂含量下降,乳蛋白含量上升,乳糖含量下降,非水干物质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I 体细胞 隐性乳房 牛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炎疫苗对奶牛体细胞数及隐性乳房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军科 赵德明 《中国奶牛》 2018年第4期33-37,共5页
乳房炎是奶牛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奶牛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所采取的防控措施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引入经欧盟EMA认证的乳房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二联灭活疫苗,在国内两个奶牛场进行临床测试,验证其临床使用... 乳房炎是奶牛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奶牛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所采取的防控措施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引入经欧盟EMA认证的乳房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二联灭活疫苗,在国内两个奶牛场进行临床测试,验证其临床使用效果。选择地处西安和白银的两个规模化奶牛场,根据奶牛进入干奶期前的奶样检测结果、产量、体况评分等指标,筛选出240头奶牛入选临床测试,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后,在产犊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第14周和第18周分别采奶样检测体细胞数,并对奶样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该疫苗对隐性乳房炎发病状况以及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疫苗表现出了优异的效果,特别是第14周,免疫组奶牛的保护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阶段免疫组的保护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两个奶牛场在干奶前1周免疫组的体细胞数和对照组几乎相近,而进入泌乳期后免疫组的体细胞数持续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牛在免疫疫苗后,抗体对病原菌产生了积极作用,缓解了炎症反应,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该疫苗具有提高奶牛机体对抗特异性病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疫苗 隐性乳房 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
6
作者 李海源 刘文强 +2 位作者 马长礼 闫德猛 孙雪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73-75,共3页
为了解山东地区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及规律,以该场282头奶牛为调查对象,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查,分离鉴定致病菌;分析不同产奶量[高产奶牛(>20 kg/d)和低产奶牛(<20 kg/d)]、胎次(1~2胎次、3~... 为了解山东地区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及规律,以该场282头奶牛为调查对象,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查,分离鉴定致病菌;分析不同产奶量[高产奶牛(>20 kg/d)和低产奶牛(<20 kg/d)]、胎次(1~2胎次、3~4胎次和5胎次及以上)和泌乳阶段(泌乳初期、泌乳高峰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结果显示,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有81头,患病率为28.72%;分离鉴定得到61株病原菌,其中有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无乳链球菌、10株大肠杆菌、7株停乳链球菌、6株乳房链球菌和4株表皮葡萄球菌;低产奶牛和高产奶牛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25.00%和33.33%;1~2胎次、3~4胎次和5胎次及以上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19.57%、28.30%和39.29%;泌乳初期、泌乳高峰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20.34%、35.80%、30.85%和22.92%。综合表明,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受产奶量、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综合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 胎次 泌乳阶段 发病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汁体细胞计数在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伍涛 《中国乳业》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乳汁体细胞计数是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可靠指标,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检测和科研试验。在用乳汁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必要时可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 乳汁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组方治疗
8
作者 许奎 汤莉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5-87,共3页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常常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该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乳房灌注或静脉注射的方法,但由于抗生素耐药、兽药残留导致疗效不佳。2024年2—9月,对某奶牛场诊断为隐性乳房炎的...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常常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该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乳房灌注或静脉注射的方法,但由于抗生素耐药、兽药残留导致疗效不佳。2024年2—9月,对某奶牛场诊断为隐性乳房炎的167头奶牛采取中药组方进行治疗,治愈153头,有效162头,无效5头,治愈率达91.62%,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采用中药治疗该病克服了抗生素耐药、兽药残留和容易复发等缺点,具有环境友好、疗效确切、易于推广等特点,可为兽医人员和从业者临床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方 奶牛隐性乳房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侯昆 童津津 +2 位作者 楚康康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86-429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SCC)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将2~4胎次、体重(590±15) kg、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18头患隐性乳房炎荷斯坦奶牛[SCC为(41.31±0.49)...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SCC)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将2~4胎次、体重(590±15) kg、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18头患隐性乳房炎荷斯坦奶牛[SCC为(41.31±0.49)×104个/mL]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进行饲养试验。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除饲喂TMR外,再分别投喂30 g/d的竹叶黄酮和60 g/d的青蒿提取物。饲养试验进行35 d,其中预试期7 d,饲喂期14 d,停止饲喂期14 d。分别在试验第1、14、28天晨饲前采集血样、奶样,并记录产奶量,分别进行乳中SCC、乳成分以及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和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增加了8.95%和13.24%(P>0.05),4%乳脂校正乳产量和第14天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 <0. 05),第14天乳中SCC显著降低(P<0.05)。2)竹叶黄酮组与青蒿素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第14天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上升趋势(P=0.06)。综上可知,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功能,并可降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中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青蒿提取物 奶牛 隐性乳房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细菌感染与奶中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34
10
作者 甘宗辉 杨章平 +3 位作者 李云龙 毛永江 刘贤慧 陈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2-979,共8页
为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程度、细菌感染模式、菌落总数、乳成分、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对187头不同乳房炎发病程度的奶牛,利用鉴别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分别进行细菌感染模式鉴定和菌落总数计数,并同步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和DHI检测,利用单... 为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程度、细菌感染模式、菌落总数、乳成分、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对187头不同乳房炎发病程度的奶牛,利用鉴别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分别进行细菌感染模式鉴定和菌落总数计数,并同步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和DHI检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细菌感染模式对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测定日产奶量的影响显著(P<0.05);(2)菌落总数对乳蛋白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3)同种细菌感染的模式下,不同的菌落总数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乳蛋白率均有显著(P<0.05)的影响,对体细胞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4)不同等级的乳房炎感染情况对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总数影响均显著(P<0.05);(5)体细胞数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菌落总数是奶牛受细菌侵染的主要指标,细菌的感染模式对乳成分及SCC没有显著影响,乳房炎的感染程度及体细胞数对乳成分有显著影响,生产上可以利用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监控奶牛场乳房炎风险及乳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模式 菌落总 隐型乳房 体细胞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文进 陈创夫 +2 位作者 滕文军 王琦 詹勇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若干份 (6 0 4份 ) ,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 ,以及 p H 2 1 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 H与体细胞的含量 ,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 p H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牛乳 p H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若干份 (6 0 4份 ) ,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 ,以及 p H 2 1 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 H与体细胞的含量 ,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 p H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牛乳 p H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 ,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 p H在 6 .4~ 6 .6之间 ;体细胞在 2 0万~ 5 0万个 / ml区间时 ,奶牛乳汁 p H在 6 .6~ 6 .8之间 ;体细胞在 5 0万~ 1 5 0万个 / m l区间时 ,奶牛乳汁 p H在 6 .8~ 7.0之间 ;体细胞在 1 5 0万~ 5 0 0万个 / ml区间时 ,奶牛乳汁 p H在7.0~ 7.2之间 ;体细胞大于 5 0 0万个 / ml时 ,奶牛乳汁 p H在 7.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 体细胞 PH 乳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文进 陈创夫 +2 位作者 滕文军 王琦 詹勇华 《家畜生态学报》 2005年第3期63-67,共5页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 PH值变化 乳汁 奶牛隐性乳房 光学显微镜 新疆垦区 变化关系 细胞 泌乳奶牛 500 诊断液 酸度计 正相关 区间 含量 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乳汁中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相关性探索 被引量:12
13
作者 关文怡 孙健 曹授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共3页
为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体细胞数、乳成分之间的关系,对1125头不同乳房炎发病程度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和DHI检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季度(7~9月)乳汁中体细胞数最高,产奶量最低,乳房炎的阳... 为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体细胞数、乳成分之间的关系,对1125头不同乳房炎发病程度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和DHI检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季度(7~9月)乳汁中体细胞数最高,产奶量最低,乳房炎的阳性率也最高,体细胞数对乳蛋白和乳脂率的影响无显著规律。体细胞评分大于5的奶牛在检测中均呈乳房炎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体细胞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与体细胞数、病原菌种类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雪梅 刘明军 +2 位作者 谭立新 张宁 玛依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本试验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区一大中型奶牛场的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奶样为研究对象,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同时对不同品种牛体细胞数与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体细胞数与不同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个... 本试验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区一大中型奶牛场的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奶样为研究对象,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同时对不同品种牛体细胞数与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体细胞数与不同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牛感染病原菌种类稍有差别且新疆褐牛感染葡萄球菌的机率明显高于荷斯坦牛 荷斯坦牛比新疆褐牛更容易患乳房炎 新疆褐牛、荷斯坦牛体细胞在小于20万/mL时均与体细胞大于50万/mL时的CFU值呈显著差异(P〈0.05),而这2个品种牛的体细胞在20~50万/mL时分别与体细胞小于20万/mL、大于50万/mL时的CFU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推测体细胞数和细菌总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还受其它因素影响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褐牛和荷斯坦牛的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都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品种间的SCS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 体细胞 菌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HI提供的体细胞数据控制奶牛乳房炎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建斌 孙少华 +3 位作者 田雨泽 郝建国 窦红 姚金良 《中国奶牛》 2005年第5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奶牛 乳房 体细胞 DHI 感染状态 季节 应激 泌乳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小萍 范守民 +2 位作者 刘宜勇 刘建民 策仁道尔吉 《草食家畜》 2016年第4期32-35,49,共5页
选择40头体细胞数至少在80万个/m L泌乳奶牛,分析了不同低聚壳聚糖日饲喂量对奶牛体细胞数、产奶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根据产奶量和体细胞数相近的原则,将试验牛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配方日粮,试验I组奶牛饲喂3 g/d... 选择40头体细胞数至少在80万个/m L泌乳奶牛,分析了不同低聚壳聚糖日饲喂量对奶牛体细胞数、产奶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根据产奶量和体细胞数相近的原则,将试验牛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配方日粮,试验I组奶牛饲喂3 g/d低聚壳聚糖,试验II组饲喂5 g/d低聚壳聚糖,试验III组喂7 g/d低聚壳聚糖,低聚壳聚糖每天混入早晨TMR日粮中一次性投喂。结果表明,最佳低聚壳聚糖添加剂量为5 g/d。本研究为低聚壳聚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体细胞 隐性乳房 产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HI体细胞数指标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德香 李红宇 +4 位作者 王树茂 崔婷婷 阿晓辉 殷桂珍 范永青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8-8,10,共2页
DHI是规模化奶牛场管理的有效工具,用其可以测定整个奶牛场的生产性能。经过实验室测定奶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乳干物质含量等)、体细胞数SCC等,再通过软件计算机处理形成DHI报告。体细胞数是牛场保健管理水平的标志,体细胞... DHI是规模化奶牛场管理的有效工具,用其可以测定整个奶牛场的生产性能。经过实验室测定奶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乳干物质含量等)、体细胞数SCC等,再通过软件计算机处理形成DHI报告。体细胞数是牛场保健管理水平的标志,体细胞评分能反映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降低体细胞数能更好地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I 体细胞 奶牛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剂对降低奶牛体细胞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琪 朱曲波 +1 位作者 罗光建 毛建德 《云南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3-5,共3页
通过微生物活性制剂对试验组 10 6头黑白花奶牛和 3个对照组各 10 6头黑白花奶牛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混合奶样中试验组奶体细胞降低率比对照组奶体细胞降低率高 4 1 34%~ 89 5 9% (P <0 0 1)。利用DHI系统研究报告各组奶牛及... 通过微生物活性制剂对试验组 10 6头黑白花奶牛和 3个对照组各 10 6头黑白花奶牛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混合奶样中试验组奶体细胞降低率比对照组奶体细胞降低率高 4 1 34%~ 89 5 9% (P <0 0 1)。利用DHI系统研究报告各组奶牛及相同牛号的奶牛奶的体细胞变化表明 ,试验组除与对照 3组差异不显著外 (P >0 0 5 ) ,与其它 2个对照组均为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认为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奶中体细胞降低具有一定的作用 ,因而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花奶牛 隐性乳房 体细胞 牛体 DHI 微生态制剂 防治作用 对照组 降低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HI体细胞数据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控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春香 《畜禽业》 2017年第8期118-118,122,共2页
对青海省某奶牛场24头2~4胎的荷斯坦奶牛进行连续4个月的DHI测定,运用DHI测定体细胞数据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控,并探讨隐性乳房炎对日产奶量、主要乳成分(乳脂率、乳蛋白、乳糖)的影响。
关键词 隐性乳房 DHI 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铁蛋白肽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体细胞及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景喜 史夏斌 +5 位作者 靳文仲 季晨 曹学浩 马树纲 周天琪 芦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51-54,共4页
本试验以年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体细胞数在50万~150万个·mL-1范围内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牛乳铁蛋白肽,研究灌服牛乳铁蛋白肽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体细胞数及乳成分... 本试验以年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体细胞数在50万~150万个·mL-1范围内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牛乳铁蛋白肽,研究灌服牛乳铁蛋白肽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0 d相比,30 d时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了8.54%(P<0.01),而对照组则显著降低了18.30%(P<0.01),且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高33.37%,差异显著(P<0.05);(2)与0 d相比,30 d时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体细胞数分别显著降低了75.09%(P<0.01)和83.72%(P<0.01),且后者较前者低32.92%,但差异不显著(P>0.05);(3)灌服牛乳铁蛋白肽后,奶牛乳成分指标中干物质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无脂固形物含量较灌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乳糖和尿素氮含量则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而言,牛乳铁蛋白肽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可显著提高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并降低体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 牛乳铁蛋白肽 产奶量 体细胞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