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硫脑啡肽通过阿片受体促进脂多糖作用下奶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
1
作者 孙雯叶 李建基 +3 位作者 王亨 董俊升 李俊 崔璐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9-1239,共11页
为明确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调控原代奶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BESC)增殖的作用机制,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MENK和阿片受体拮抗剂共处理细胞进行了本试验。本研究使用的阿片受... 为明确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调控原代奶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BESC)增殖的作用机制,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MENK和阿片受体拮抗剂共处理细胞进行了本试验。本研究使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包括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Nx)、δ阿片受体拮抗剂ICI 154129和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AP,分组情况: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LPS与MENK(10-10mol·L^(-1))共处理组(LM组),LPS、MENK和阿片受体拮抗剂(Nx、CTAP和ICI 154129,均为10-10mol·L^(-1))共处理组以及LPS与阿片受体拮抗剂共处理组。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相关因子基因表达以及Wnt/β-catenin和PI3K/AKT相关通路变化。结果表明:阿片受体拮抗剂单独或与LPS共处理细胞24 h,对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与LM组相比,LPS、MENK和Nx共处理组(LMN组)以及LPS、MENK和ICI 154129共处理组(LMI组)的G1期相对细胞数升高(P<0.05),LMN组以及LPS、MENK和CTAP共处理组(LMC组)S期相对细胞数降低(P<0.05)。与LM组相比,LMN组和LMI组细胞CCN2、TGFB1和TGFB3基因表达下调(P<0.01),LMC组细胞CCN2基因表达下调(P<0.01)。与LM组相比,LMN组cyclinD1和GSK-3β蛋白表达上调(P<0.05),LMI组细胞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上调(P<0.01),LMC组细胞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LM组相比,LMN组、LMI组和LMC组AKT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μ阿片受体和δ阿片受体均参与MENK对BESC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脑啡肽 奶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拮抗剂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自噬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张雪 米旭光 +4 位作者 林秀英 付建华 刘磊 高心月 方艳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的损伤作用,并研究亚精胺对受损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自噬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亚精胺组、克罗米芬组(CC组)、CC+亚精胺组。MTT法检测hEndoSCs与不同浓度CC...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的损伤作用,并研究亚精胺对受损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自噬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亚精胺组、克罗米芬组(CC组)、CC+亚精胺组。MTT法检测hEndoSCs与不同浓度CC或亚精胺共同孵育24 h后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组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途径相关蛋白ULK1、p-ULK1、LC-3Ⅱ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采用RT-qPCR检测IL-6、IL-1β、TNF-α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ROS含量、Bax、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升高,Bcl-2表达量降低,自噬相关蛋白p-ULK1、LC-3Ⅱ/Ⅰ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mRNA表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亚精胺组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CC组相比,CC+亚精胺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ROS含量、Bax和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降低,Bcl-2表达量升高,自噬相关蛋白p-ULK1、LC-3Ⅱ/Ⅰ表达升高,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CC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高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转录水平。亚精胺可通过激活细胞自噬,降低CC损伤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存活率,并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子宫内膜细胞 炎症 自噬 细胞凋亡 克罗米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米非司酮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存活、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武梦雪 陈士玲 +4 位作者 刘艳 米旭光 林秀英 付建华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Ms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EndoSCs分为对照组、40μmol·L-1 Ms组和60μmol·L-1 M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Bax比值。hUCMSCs-Sup作用后,hEndoSCs分为对照组、Ms组、Ms+hUCMSCs-Sup组和Ms+hUCMSCs-Sup+3-甲基腺嘌呤(3-MA)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LC3B-Ⅱ)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Ⅰ(LC3B-Ⅰ)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LC3B-Ⅱ/LC3B-Ⅰ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60、80和100μmol·L-1 M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40和60μmol·L-1 M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hUCMSCs-Sup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Ms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同源框基因A10 (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亚基β3 (ITGB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s组比较,Ms+hUCMSCs-Sup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HOXA10、LIF和ITGb3 mRNA表达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s+hUCMSCs-Sup组比较,Ms+hUCMSCs-Sup+3-MA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hUCMSCs-Sup可提高Ms处理后hEndoSCs的存活率,降低其凋亡率,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hUCMSCs-Sup激活hEndoSCs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细胞 子宫内膜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调控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颖 李琦 +3 位作者 王红战 李博 陈艳茹 郑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11-4721,共11页
【目的】探讨孕酮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孕酮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0、10、100μg/L孕酮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试验检测细... 【目的】探讨孕酮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孕酮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0、10、100μg/L孕酮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同源盒结构基因10(HOXa10)的mRNA表达水平,筛选孕酮最佳作用浓度。用孕酮、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1.5μmol/L)、孕酮+STAT3抑制剂分别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VEGF和HOXa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用Lipofectamine 3000将VEGF的靶向miRNA(miR-497 mimic、miR-497 inhibitor)、HOXa10的靶向miRNA(miR-27a-3p mimic、miR-27a-3p inhibitor)以及阴性对照(mimic-NC、inhibitor-NC)分别转染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497、miR-27a-3p以及VEGF和HOXa10的表达情况。【结果】与0μg/L组相比,10和100μg/L孕酮处理组细胞增殖水平、PI 3 K和Ak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VEGF和HOXa 10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后续选用10μg/L孕酮进行试验。与10μg/L孕酮处理组相比,STAT3抑制剂处理组和孕酮+STAT3抑制剂联合处理组细胞中VEGF和HOXa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mimic-NC组相比,转染miR-497 mimic、miR-27a-3p mimic后细胞中VEGF、HOXa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inhibitor-NC组相比,转染miR-497 inhibitor、miR-27a-3p inhibitor后细胞中VEGF、HOXa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孕酮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调节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VEGF和HOXa 10基因的表达,miR-497负调控VEGF基因的表达,miR-27a-3p负调控HOXa 10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子宫内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靳涛 颜望碧 殷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间质上皮转化(EMT)在子宫内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eMSCs)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eMSCs组,每组6只。Sham组的大鼠在剖腹手术后...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间质上皮转化(EMT)在子宫内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eMSCs)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eMSCs组,每组6只。Sham组的大鼠在剖腹手术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子宫介入手术。Model组和eMSCs组建立子宫内粘连大鼠模型。eMSCs组在模型损伤后立即移植eMSCs细胞悬液进行治疗,总量为每子宫0.05 ml(2×107细胞/ml)。3周后收集单侧损伤子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子宫内膜纤维化、EMT、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大鼠宫腔结构破坏,腺体数量明显减少并积聚大量蓝色胶原纤维,但在eMSCs治疗后子宫内膜腺体数量显著增加,并且纤维化面积显著降低。与Sham组相比,Model组中I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在eMSCs组中均显著减少(P<0.05)。在Model组中,N-cadherin、Vimentin和ZEB1的表达显著增加,而E-cadherin的表达减少。然而,在eMSCs组中,上述分子蛋白质的变化完全相反。与Sham组相比,Model组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表达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eMSCs组中周期蛋白E(CyclinE)、β-catenin和C-myc表达增加(P<0.05)。结论eMSCs可以通过抑制EMT和子宫内膜纤维化来促进子宫内粘连大鼠子宫内膜修复,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上皮转化 子宫内膜来源间充细胞 子宫内膜纤维化 大鼠 子宫内粘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基质细胞干性的影响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上清对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6
作者 王爱乔 米旭光 +7 位作者 林秀英 付建华 刘磊 王琳 张文琦 邓玲 陈士玲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7-1564,共8页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基质细胞(eMSCs)增殖活性和干性特征的影响,阐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上清(hUCMSC-Sup)对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MSCs,以0、200、250、300、350、400μmol·L^(-1)BPA处理。将...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基质细胞(eMSCs)增殖活性和干性特征的影响,阐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上清(hUCMSC-Sup)对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MSCs,以0、200、250、300、350、400μmol·L^(-1)BPA处理。将eMSCs分为对照组(仅培养液培养)、BPA组(含200μmol·L^(-1)BPA的等体积培养液培养)、BPA+hUCMSC-Sup组(含200μmol·L^(-1)BPA及50%体积比hUCMSC-Sup的等体积培养液培养)和BPA+CHIR-99021组(含200μmol·L^(-1)BPA及10μmol·L^(-1)CHIR-99021的等体积培养液培养),使用干细胞成球培养液培养eMSCs干细胞球,其余细胞均使用DMEM/F12完全培养基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eMSCs存活率,球体形成实验检测各组eMSCs干细胞球数和直径,CCK-8法检测各组eMSCs干细胞球中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eMSCs中CD73+细胞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eMSCs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Nanog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eMSCs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BPA作用24和48 h,与0μmol·L^(-1)BPA组比较,200、250、300、350和400μmol·L^(-1)BPA组eMSCs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药物作用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药物作用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eMSCs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球体形成实验检测,与培养3 d组比较,培养4和5 d组eMSCs干细胞球数和直径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培养48 h时BPA组eMSCs干细胞球数和直径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CCK-8法检测,处理24和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干细胞球中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eMSCs干细胞球中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中CD73+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eMSCs中CD73+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中Sox2、Oct4和Nanog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和BPA+CHIR-99021组eMSCs中Sox2、Oct4及Nanog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和BPA+CHIR-99021组eMSCs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BPA能够抑制eMSCs的干性特征,损伤子宫内膜的自我更新及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有关。hUCMSC-Sup可以促进受损eMSCs的增殖,并对BPA诱导的eMSCs干性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子宫内膜间充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影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何佳仪 代德贤 +3 位作者 李伟轲 高茹菲 王应雄 龙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843,共6页
目的:探究氟苯尼考(florfenicol,FLO)暴露对蜕膜化的影响及线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构建FLO暴露的原代小鼠蜕膜基质细胞(mouse decidual stromal cells,mDSCs)模型,经FLO(1.56、6.25、25.00μg/mL)暴露后,采用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 目的:探究氟苯尼考(florfenicol,FLO)暴露对蜕膜化的影响及线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构建FLO暴露的原代小鼠蜕膜基质细胞(mouse decidual stromal cells,mDSCs)模型,经FLO(1.56、6.25、25.00μg/mL)暴露后,采用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蜕膜化标志分子HOXA10表达以分析FLO对蜕膜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PCNA表达以分析FLO对蜕膜化过程中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观察线粒体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外膜标志蛋白TOMM20表达并检测ATP水平以分析FLO对蜕膜基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25.00μg/mL FLO暴露导致细胞形态异常,蜕膜化标志分子HOXA10表达降低(P=0.002),细胞凋亡水平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进一步发现FLO暴露后线粒体外膜标志蛋白TOMM20表达降低(P=0.010)、线粒体形态异常和ATP水平降低(P=0.003)。结论:25.00μg/mLFLO暴露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打破mDSCs的细胞增殖、凋亡平衡,损伤蜕膜化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蜕膜化 子宫内膜细胞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D-MSCs水凝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韩双印 付春宇 +4 位作者 王峥钰 黄子轩 于泳 邢晓娅 鲁文赓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导致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降低的常见多发病,及时有效地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重大意义。将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bovin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AD-MSCs)经细胞超声破碎浓缩后与卡波姆水凝胶溶液融合...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导致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降低的常见多发病,及时有效地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重大意义。将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bovin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AD-MSCs)经细胞超声破碎浓缩后与卡波姆水凝胶溶液融合,制备成bAD-MSCs水凝胶。选取15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分别向子宫角内注入卡波姆水凝胶溶液(n=5,阴性对照组)、抗生素-利福昔明宫内注入剂(n=5,阳性对照组)和bAD-MSCs水凝胶(n=5,试验/治疗组),而后通过超声波检测法、细胞学检查法和ELISA法检测其体内炎症反应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分析bAD-MSCs水凝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注入治疗7 d后,与对照组相比,超声波图像显示,bAD-MSCs水凝胶治疗组的子宫内回声强度显著减弱(P<0.05);子宫颈外口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发现,bAD-MSCs水凝胶治疗组的炎性细胞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PMN)所占比例显著下降(P<0.05);b AD-MSCs水凝胶治疗组的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炎症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bAD-MSCs水凝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肪间充细胞 水凝胶 奶牛子宫内膜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NA-424-5p靶向AKT3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姚伟佳 罗春海 +4 位作者 刘佳金 王薇 李丹阳 刘炳琦 付世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35-3642,共8页
[目的]本试验通过过表达miRNA-424-5p,明确miRNA-424-5p与其靶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3,AKT3)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为阐明miRNA-424-5p在奶牛胎盘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试验基础和理... [目的]本试验通过过表达miRNA-424-5p,明确miRNA-424-5p与其靶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3,AKT3)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为阐明miRNA-424-5p在奶牛胎盘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miRNA-424-5p mimics NC)和过表达组(miRNA-424-5p mimics)。采用茎环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miRNA-424-5p mimics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iRNA-424-5p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表达后AKT3和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424-5p mimics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iRNA-424-5p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AKT3和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AKT3和Bcl-2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miRNA-424-5p可通过靶向调控AKT3使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因子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量增加,使Bcl-2的表达量降低,进而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miRNA-424-5p AKT3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庆侠 丰艳妮 +3 位作者 楚元奎 吴瑞 崔贞亮 靳亚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4,18,共5页
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与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表明,山羊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Ⅰ型消化3~4 h效果最好;采用过滤—低速离心—沉降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山羊子宫内膜基... 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与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表明,山羊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Ⅰ型消化3~4 h效果最好;采用过滤—低速离心—沉降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效果较好,所得细胞在培养后0.5 h开始贴壁,培养12 h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的细胞,3~4 d呈网状铺满皿底,有明显的重叠生长现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形态的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不表达角蛋白。说明采用本文所述的消化和分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子宫内膜 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组织块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雷 张振新 +2 位作者 王亨 韩超 齐长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细胞 荷斯坦奶牛 组织块培养 细胞 上皮细胞 鉴定 病理机制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干扰素τ对牛子宫内膜上细胞外基质及其相关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明 郑洁 +4 位作者 甘潇 陈仕毅 曾长军 周光彬 赖松家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9-315,共7页
为探索干扰素τ(IFN-τ)、孕酮对牛子宫内膜上细胞外基质(ECM)及其配基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牛子宫内膜细胞(bECs)培养液中,分别添加孕酮、bIFN-τ、孕酮和bIFN-τ混合物培养24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ECs上Collagen... 为探索干扰素τ(IFN-τ)、孕酮对牛子宫内膜上细胞外基质(ECM)及其配基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牛子宫内膜细胞(bECs)培养液中,分别添加孕酮、bIFN-τ、孕酮和bIFN-τ混合物培养24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ECs上Collagen、Laminin、Fibronectin、THBS和Tenascin等ECM基因和ECM配基基因Syndecan、CD44、CD47和RHAMM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的牛子宫内膜细胞上,bIFN-τ显著地诱导了Tenascin、Collagen、RHAMM和Laminin基因的表达,孕酮显著地诱导了CD44、Fibronectin、RHAMM和Laminin基因的表达,但当bIFN-τ和孕酮联合作用时,CD44、THBS基因的转录水平受到抑制,Tenascin、Fibonectin、Colla-gen基因的转录水平恢复到对照组转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在胚胎植入过程中,IFN-τ和孕酮可能对牛子宫内膜上ECM及其配基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干扰素τ 细胞 子宫内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转染DKK1对17β-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海娜 刘义 +5 位作者 吕立群 镇澜 满奕村 刘娜 廉红梅 谢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pcDNA3.1-DK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观察对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pcDNA3.1-DK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观察对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异位内膜粘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ESCs,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将pcDNA3.1-DKK1质粒,pcDNA3.1空载质粒转入ESCs。选用10-10mol/L 17β-E2处理ESCs不同时间,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DKK1前后ESCs VEGF、MMP-9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17-βE2能明显促进内异症患者ESCs VEGF、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于10-10mol/L作用48 h最明显(P<0.05)。转染pcDNA3.1-DKK1质粒组内异症患者ESCs VEGF和MMP-9 mRNA及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和空载体组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明显抑制17-βE2对内异症患者ESCs VEGF、MMP-9 mRNA及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细胞 WNT信号通路 DKK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杨眉 蒋春樊 哈春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925-2929,共5页
背景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仍比较有限,而米非司酮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 背景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仍比较有限,而米非司酮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因卵巢巧克力囊肿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是否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将其分为米非司酮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获取所有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OPN、MMP-9表达水平;取对照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以不同剂量(0、0.1、1.0、10.0mmol/L)米非司酮进行干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表达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OPN、MMP-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0.1mmol/L、1.0 mmol/L米非司酮干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 mRNA表达水平低于0 mmol/L(P<0.05);1.0 mmol/L、10.0 mmol/L米非司酮干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 mRNA表达水平高于0.1 mmol/L(P<0.05);10.0 mmol/L米非司酮干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 mRNA表达水平高于1.0 mmol/L(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明显下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中OPN、MMP-9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的侵袭、黏附以及种植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骨桥蛋白 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AND2-AS1通过调节miR-21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苗卉 苗聪秀 +1 位作者 李娜 韩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3-741,共9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HAND2-AS1对异位子宫内膜(EC)组织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30例EMT患者(EMT组)的EC组织和30例健康育...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HAND2-AS1对异位子宫内膜(EC)组织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30例EMT患者(EMT组)的EC组织和30例健康育龄女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分离子宫内膜组织获取ESCs。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EMT患者EC组织的ESCs,并将ESCs分为pcDNA组(转染pcDNA空质粒)、HAND2-AS1组(转染HAND2-AS1过表达质粒)、mimic NC组(转染mimic NC)、miR-21 mimic组(转染miR-21 mimic)、pcDNA+mimic NC组(联合转染pcDNA和mimic NC)、HAND2-AS1+mimic NC组(联合转染HAND2-AS1过表达质粒和mimic NC)、pcDNA+miR-21 mimic组(联合转染pcDNA空质粒和miR-21 mimic)和HAND2-AS1+miR-21 mimic组(联合转染HAND2-AS1过表达质粒和miR-21 mimic),另设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子宫内膜组织和ESCs中HAND2-AS1 mRNA和miR-2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tarbase预测lncRNA HAND2-AS1与miR-21的靶向作用关系,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进行验证。CCK-8法检测各组ESCs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ESCs的迁移和侵袭数。结果:2组研究对象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催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MT组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升高(P<0.05),EMT组患者EC组织中HAND2-AS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2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EMT组ESCs中HAND2-AS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2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对照组研究对象HAND2-AS1与miR-21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4,P>0.05),EMT组患者ES组织中和ESCs中HAND2-AS1与miR-2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7,P<0.05)。RT-qPCR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AND2-AS1组ESCs中HAND2-A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iR-21 mimic组ESCs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HAND2-AS1+mimic NC组ESCs中miR-21表达水平降低(P<0.05),pcDNA+miR-21 mimic组ESCs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pcDNA+miR-21 mimic组比较,HAND2-AS1+miR-21 mimic组ESCs中miR-21表达水平降低(P<0.05)。lncRNA HAND2-AS1与miR-21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与mimic NC组比较,miR-21 mimic组HAND2-AS1-WT中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AND2-AS1+mimic NC组ESCs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pcDNA+miR-21 mimic组ESCs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数升高(P<0.05);与pcDNA+miR-21 mimic组比较,HAND2-AS1+miR-21 mimic组ESCs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数均降低(P<0.05)。结论:HAND2-AS1在EMT患者EC组织和ESCs中表达明显降低,其可通过靶向抑制miR-21表达下调EC组织中ESC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从而参与EMT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 长链非编码RNA HAND2-AS1 MIR-21 子宫内膜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细胞分泌14-3-3 τ蛋白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表达整合素α_vβ_3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琰 胡蓉 +1 位作者 马开东 李笑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分泌14-3-3τ蛋白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容受性分子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RNA干扰技术下调人绒癌滋养细胞株Be Wo细胞14-3-3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e Wo细胞及培养液中14-3-3τ蛋白的表达。建立14-3-3...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分泌14-3-3τ蛋白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容受性分子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RNA干扰技术下调人绒癌滋养细胞株Be Wo细胞14-3-3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e Wo细胞及培养液中14-3-3τ蛋白的表达。建立14-3-3τ蛋白表达下调的Be Wo细胞与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的共培养体系,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体系培养液中14-3-3τ蛋白的表达,以及ESC容受性分子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i RNA阴性对照组相比,特异性si RNA显著下调Be Wo细胞和培养液中14-3-3τ蛋白的表达(P<0.05)。共培养体系中,与si RNA阴性对照组相比,与14-3-3τ蛋白表达下调的Be Wo细胞共培养的ESC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提示ESC容受性增加。与单独培养的ESC相比,培养液中添加14-3-3τ重组蛋白的ESC培养24 h后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提示ESC容受性降低。结论14-3-3τ蛋白可以被滋养细胞分泌至细胞外,并可能发挥调控ESC容受性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 ι蛋白 αvβ3细胞 子宫内膜细胞 容受性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庄新杰 段亚苹 +2 位作者 黄怡 宁淑芳 张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512-8514,851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刮取、系列过滤和差速贴壁相结合的方法分离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用...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刮取、系列过滤和差速贴壁相结合的方法分离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台盼兰染色法检测分离细胞的纯度和活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表明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纯度均达90%以上;台盼兰染色结果显示,上皮细胞的活率为91%,基质细胞的活率为78%。[结论]采用酶消化、刮取、过滤和差速贴壁相结合的方法可分离出高纯度的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陆品红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4-336,F005,共4页
目的:建立人子宫正常内膜、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基质及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1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在位子宫内膜及10例异位内... 目的:建立人子宫正常内膜、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基质及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1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在位子宫内膜及10例异位内膜经胶原酶消化、筛网过滤、差时贴壁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光镜观察,应用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间质及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标本分离、培养均成功;5例异位内膜标本获得成功,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纯度均可达95%以上,并均可传代。结论:采用酶解、筛网分离及贴壁能获得纯度较高的基质与腺上皮细胞。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的成功,有助于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实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培养 细胞 腺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子区DNA去甲基化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MMP-9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春燕 张林 +3 位作者 高永星 彭丹红 刘俊华 蔡云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基质细胞,细胞经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后,分析MMP-9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5-Aza-dC处理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后,MMP-9的表达水平升高,MMP-9基因启动子区出现明显的去甲基化。结论 MMP-9基因启动子区DNA去甲基化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基质细胞中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9 DNA甲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介导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通路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侵袭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眉 蒋春樊 哈春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卵巢巧克力囊肿"行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的9例患者异...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卵巢巧克力囊肿"行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的9例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同期取行输卵管绝育术的10例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组织培养,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正常子宫内膜OPN、MMP-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加入最适宜浓度的17β-雌二醇,培养最适宜时间,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蛋白表达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分别进行无意义链siRNA转染和siRNA-OPN转染,以无意义链siRNA转染作为对照,检测转染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蛋白表达水平。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达到90%融合时,配置成1×106/ml细胞悬液。侵袭小室下室分别加入500μl的17β-雌二醇(10.0 nmol/L)、siRNA-OPN及无意义链siRNA,培养后在显微镜下取16个固定位置的视野计数穿膜细胞数。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技术成功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成团生长,呈铺路石样,均在细胞胞质检测到OPN及MMP-9的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3±0.57)、(3.12±0.69),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PN=-2.310,tMMP-9=-1.375,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1±0.73)和(3.33±0.54),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PN=1.681,tMMP-9=-2.362;P<0.05)。OPN及MMP-9 mRNA均在17β-雌二醇浓度为10.0 nmol/L,培养时间为48 h时达到高峰。培养48 h后,10.0 nmol/L 17β-雌二醇干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及MMP-9蛋白表达高于未加药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经siRNA-OPN干扰后,OPN、MMP-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经无意义siRNA干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措施处理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β-雌二醇干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穿膜细胞数高于未处理干预,siRNA-OPN干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穿膜细胞数多于未处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诱导的OPN蛋白表达增加导致MMP-9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骨桥蛋白 金属蛋白酶-9 雌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