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奴役的工具抑或解放的力量——与ChatGPT讨论人与智能机器共同未来的思想实验 |
夏德元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3 |
3
|
|
2
|
奴役、抗争与平等:科幻电影中的人与机器人关系论 |
彭俊
杨晓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教育:奴役与驾驭的博弈 |
谢朝霞
苏平萍
|
《宜春学院学报》
|
2005 |
0 |
|
4
|
异化的现代社会与资本“奴役”之路——以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为视角 |
刘余勤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5
|
论亚里士多德的民族奴役思想 |
段凤华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06 |
0 |
|
6
|
蚂蚁王国中的奴役统治 |
张春莹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2009 |
0 |
|
7
|
雀巢供应商奴役劳动 |
|
《WTO经济导刊》
|
2015 |
0 |
|
8
|
理智与情感的结合——从《福谷传奇》看霍桑对进步的信念 |
代显梅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9
|
胡风和厨川白村 |
王向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0
|
沙俄奴役和摧残中国劳动人民的历史罪证 |
无
|
《北方论丛》
|
1975 |
0 |
|
11
|
马斯洛娃:男权社会、文化的反抗者 |
王永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2
|
坠入天上的深渊——从《伤逝》中子君的悲剧说开去 |
张文莉
|
《滨州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3
|
陪都时期的胡风文论与抗战文论 |
王开国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0 |
|
14
|
也谈社会主义民主与“为民作主”——与周怀玉同志商榷 |
王仲田
|
《社会主义研究》
|
1986 |
0 |
|
15
|
马斯洛娃与玛格丽特形象之比较 |
王永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妇女解放观 |
林凌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2 |
0 |
|
17
|
启蒙现实主义:胡风文艺理论的探索向度 |
梅琼林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8 |
0 |
|
18
|
内在的监狱:致死的娱乐——试评《娱乐至死》 |
文萌川
刘易平
|
《改革与开放》
|
2011 |
0 |
|
19
|
基于动物权利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 |
毕晓直
张福勇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20
|
浅析雅各布·瓦克的身份转换(英文) |
梁渊
|
《海外英语》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