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优秀青少年女运动员三联征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璟 刘舒 +2 位作者 卫雍绩 王启荣 丁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3-511,共9页
目的:初步研究我国优秀青少年女运动员三联征(FAT)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2007年版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和2014年FAT联盟专家共识标准,对8个运动项目163名13~18岁国家队青少年女运动员进行FAT三个组分[伴或不伴进食紊乱(DE)... 目的:初步研究我国优秀青少年女运动员三联征(FAT)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2007年版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和2014年FAT联盟专家共识标准,对8个运动项目163名13~18岁国家队青少年女运动员进行FAT三个组分[伴或不伴进食紊乱(DE)的可利用能量(EA)降低、月经失调(MD)和骨密度(BMD)降低]的检测:(1)EA=能量摄入(EI)-运动能量消耗(EEE)。EI采用3日饮食日记和称重法计算,EEE采用便携式能量代谢测定仪测定。采用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E-Q 16.0D版)调查是否存在DE。(2)采用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过去12个月内是否存在MD。(3)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骨密度(BMD),同时获得体成分指标(去脂体重和体脂率)。然后连续365天通过每日损伤报告表采集每天运动中发生的肌肉、关节、骨骼等损伤数据,包括损伤部位、类型和是否重大损伤(因伤停止运动≥7天)等。最终88人完成所有合格信息采集,观察期间运动中发生损伤者纳入受伤组,运动中未发生损伤者为未受伤组,比较两组FAT三组分,分析其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一年观察期中,共有34人(38.6%)运动中发生了运动损伤,受伤组(n=34)和未受伤组(n=54)的一般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34人共发生115处运动损伤,常见部位为小腿(40处,34.8%)和膝部(26处,22.6%);常见类型为劳损性或慢性运动损伤再次发作(77处,67.0%);在11例重大损伤中,45.5%(5例)发生在小腿。(3)经校正后,受伤组EDE-Q每部分得分(P<0.01)和总得分(P<0.01)均明显高于未受伤组;受伤组腰椎BMD(P<0.05)、腰椎BMD的z值(P<0.05)和全身BMD的z值(P<0.05)均低于未受伤组。(4)运动损伤发生风险因素:过去12个月有闭经或月经稀少者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是月经正常者的2.8倍(P=0.009);全身BMD的z值≤-1.0者是z值>-1.0者的3.3倍(P=0.001);z值≤-2.0者是z值>-2.0的3.6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5)重大运动损伤发生风险因素:EDE-Q总得分≥4.0者与<4.0者相比(P=0.03),全身BMD的z值≤-1.0者与>-1.0者相比(P=0.001),重大运动损伤发生率升高;而低EA者(≤45 kcal/kg FFM/d)、月经稀少/闭经者和全身BMD的z值≤-2.0者的重大运动损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6)运动损伤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经校正后,按照ACSM标准,月经稀少/闭经和低BMD(z值≤-1.0)为独立风险因素;按照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标准,低BMD为z值≤-2.0,低EA、月经稀少/闭经、低BMD均是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国家队青少年女运动员中,进食紊乱者、过去12个月中发生过闭经或月经稀少者、BMD的z值≤-1.0者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FAT三组分(低EA、MD、低BMD)会增加女运动员面临的运动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运动员三联征 运动损伤 运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运动员三联征研究进展与共识 被引量:5
2
作者 付德荣 李豪杰 廖八根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1,共7页
女运动员三联征(FAT)是指常在女运动员中观察到的涉及伴有或不伴有饮食失调(DE)的低能量利用(LEA)、月经失调(MD)和低骨密度(BMD)三个征象中任一征象的医学问题,其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表现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FAT发... 女运动员三联征(FAT)是指常在女运动员中观察到的涉及伴有或不伴有饮食失调(DE)的低能量利用(LEA)、月经失调(MD)和低骨密度(BMD)三个征象中任一征象的医学问题,其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表现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FAT发生机制、三因素的相互关系、FAT的风险筛查与评估、非药物及药物干预方法以及返场训练或比赛的规定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普遍认为LEA是FAT发生的关键,早期发现和干预可防止FAT进展到严重阶段,防治重点是增加能量获得,使体重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运动员三联征 饮食失调 低能量利用 月经失调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运动员三联征循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红娟 王利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01,共9页
"女运动员三联征"是指女性运动员在能量供应不足、月经功能异常和骨密度低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进食障碍、下丘脑功能性闭经、骨质疏松。199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首先提出"女运动员三联征"这一概念。1997年... "女运动员三联征"是指女性运动员在能量供应不足、月经功能异常和骨密度低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进食障碍、下丘脑功能性闭经、骨质疏松。199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首先提出"女运动员三联征"这一概念。1997年ACSM首次颁布了女运动员三联征立场声明;2005年11月,国际奥委会(IOC)一致通过了由医学委员会(IOC-MC)提出的关于防治女运动员三联征的提案,坚持把保护运动员的健康作为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首要任务;2007年ACSM对1997年版的女运动员三联征立场声明进行了更新,并提出新的建议用于女运动员三联征的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在ACSM和IOCMC关于女运动员三联征立场声明的基础上,对女运动员三联征的循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保护女运动员的健康提供最新的循证研究证据,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女运动员三联征干预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运动员三联征 循证 干预 立场声明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运动员三联征”的研究现状及其能量平衡调节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红娟 邢文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3-36,共4页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征象,即进食障碍、闭经和早发骨质疏松。这三种症状在女运动员经常同时出现,尤其易发生在那些从事美学和生理学上依赖低体脂或低体重取得成功的项目的运动员中,是影响女运动员健康和竞技状态的...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征象,即进食障碍、闭经和早发骨质疏松。这三种症状在女运动员经常同时出现,尤其易发生在那些从事美学和生理学上依赖低体脂或低体重取得成功的项目的运动员中,是影响女运动员健康和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女运动员三联征与机体能量不平衡有关。从机体能量平衡调节的角度综述女运动员三联征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运动员三联征 能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运动员三联征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阙怡琳 李丹阳 张婧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152,共13页
探究“三联征”对女性运动员竞技表现、生殖健康、终生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女运动员三联征(female athlete triad,FAT)的研究始于1992年,近年来,国际上对其关注逐渐增加。由于从事运动的女性出现饮食紊乱、月经失调、骨质疏松的征象具有... 探究“三联征”对女性运动员竞技表现、生殖健康、终生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女运动员三联征(female athlete triad,FAT)的研究始于1992年,近年来,国际上对其关注逐渐增加。由于从事运动的女性出现饮食紊乱、月经失调、骨质疏松的征象具有隐匿性,运动员和教练员可能忽视其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运动表现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探讨FAT及其应对措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运动表现,更有利于促进其终生健康。适时对女性运动员进行知识普及、体检筛查、预防治疗,并对运动队管理人员进行FAT宣传教育至关重要。通过查阅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国际奥委会(IOC)等国际权威组织相关立场声明及研究成果,梳理近30年来FAT的权威研究报道,概述FAT的患病率和负面影响,揭示FAT可能的产生机制,探讨FAT的筛查诊断、防治策略以及重返赛场决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运动员三联征 竞技表现 月经失调 骨骼健康 EA 性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足球运动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啸天 李叶梓 +2 位作者 何伟黎 李浩 龙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3,共10页
从女子足球运动员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女性三联征、女足比赛的运动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五个方面对女子足球运动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综述。研究显示:(1)世界精英级女足球员近20年身体形态特征变化不大,总体呈现身材高、体重大、体脂... 从女子足球运动员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女性三联征、女足比赛的运动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五个方面对女子足球运动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综述。研究显示:(1)世界精英级女足球员近20年身体形态特征变化不大,总体呈现身材高、体重大、体脂率低的特点;(2)足球作为间歇性运动项目,日益激烈的对抗对女足球员的速度、耐力及下肢爆发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应重视三联征对其运动表现的影响;(3)女足球员总跑动距离在7.68~10.44 km,高速跑动距离在0.35~2.46 km,冲刺距离在28.8~460 m,高强度跑动能力是衡量球员专项成绩的关键指标;(4)比赛过程中的生理学特征研究较少,有限的结果因球员的竞技水平和位置角色不同而有所差异。未来研究应加强对女子足球的运动生物学特征研究,提高女子足球科学化训练竞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足球 运动生物学 形态学 生理学 运动 女运动员三联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低能量可利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孟锟 邱俊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5-886,共12页
低能量可利用性(LEA)是近些年运动营养领域前沿研究热点。LEA指的是运动员的能量摄入(饮食)(EI)与运动能量消耗(EEE)不匹配,使身体缺少足够的能量维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和运动表现。LEA可由EI不足或高EEE或两者结合引起。目前,LEA被认为是... 低能量可利用性(LEA)是近些年运动营养领域前沿研究热点。LEA指的是运动员的能量摄入(饮食)(EI)与运动能量消耗(EEE)不匹配,使身体缺少足够的能量维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和运动表现。LEA可由EI不足或高EEE或两者结合引起。目前,LEA被认为是女运动员三联征(FAT)和运动相对能量不足综合征(RED-S)等多种生理失调的关键病因。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运动员都有LEA的风险,常见于难美类、耐力以及分体重级别项目的运动员,LEA/LEA风险在运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3%~79.5%。对运动员进行LEA的筛查和预防可防止其长期损害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表现。营养知识教育和营养干预对LEA的治疗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可利用性 女运动员三联征 运动相对能量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低能量可利用性问卷汉化版信效度检验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孟锟 邱俊强 +2 位作者 冯琳 Dan Benardot 曹维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4-280,共7页
目的:修订中文版女性低能量可利用性问卷(LEAF-Q)并进行信效度评估和问卷分析,为女运动员三联征的评估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对英文版LEAF-Q进行中文翻译和文化调适。收集了202名二级及以上水平的女性运动员的有效问卷,并从内部一致性、... 目的:修订中文版女性低能量可利用性问卷(LEAF-Q)并进行信效度评估和问卷分析,为女运动员三联征的评估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对英文版LEAF-Q进行中文翻译和文化调适。收集了202名二级及以上水平的女性运动员的有效问卷,并从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等方面对中文版LEAF-Q进行测量学特性评价。结果:中文版LEAF-Q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72)和重测信度(ICC=0.823,95%CI:0.606~0.926)。中文版LEAF-Q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全体一致性内容效度指数为0.92,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损伤、胃肠功能症状和月经紊乱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6~0.70。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2名运动员中有44.1%的女运动员具有低能量可利用性(LEA)风险,其中体重分级类、球类、体能类和难美类运动项目的发生率分别为55.0%、41.9%、38.7%和48.3%。结论:中文版LEAF-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中国女运动员的低能量可利用性及女运动员三联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可利用性 问卷 信度 效度 女运动员三联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