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法国女权主义理论概述
- 1
-
-
作者
陶丽.莫依
林建法
赵拓
李黎
-
机构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6-92,共7页
-
文摘
西蒙娜·德·波伏瓦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西蒙娜·德·波伏瓦是我们时代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女权主义理论家。然而,1949年当她出版《第二性》之际,她曾深信单单社会主义到来就会使女人不再受压迫;因此她认为自己是一名社会主义者,而不是女权主义者。今天,她的立场似乎有所改变。1972年,她加入WLF(妇女解放运动组织)并首次公开宣布自己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她通过指出妇女运动中出现的新激进主义,解释了自己推迟认可女权主义的原因:“在妇女解放运动组织1970年建立之前,在法国存在的妇女团体总的来说都是改良主义和墨守陈规的。我压根儿不想与她们有任何联系。相比之下,新女权主义是激进的。”(见《今日之波伏瓦》,第29页)
-
关键词
女权主义研究
女权主义者
波伏瓦
女权主义理论
妇女解放
心理分析
法国
女权主义批评
象征秩序
激进主义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他人的酒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阅读札记
被引量:9
- 2
-
-
作者
陈志红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72,共5页
-
文摘
一种概况的粗略描述当我们提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个概念的时候,它的背后同时屹立着多重背景。它所携带的信息内涵十分丰富,我们犹如站在一座富矿的入口处,等着将一块块宝藏装进我们的背篓。作为一种新鲜而又充满活力的理论形态,它是如何生成的?它从何而...
-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
西方理论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叩问良心:走出代与代的纠缠
- 3
-
-
作者
张卫民
-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21,共2页
-
文摘
叩问良心:走出代与代的纠缠张卫民我认为,所谓代际冲突在中国是一个被夸大了的话题,作为社会学概念,它可能自有道理。时代际特征的强调如果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就应当想想是什么原因所致。强调代与代之间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就成了家常话...
-
关键词
“老三届”
叩问
女权主义理论
中国青少年
张承志
理想主义
吟唱者
知识青年
《北方的河》
法西斯主义
-
分类号
D43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当代西方女性研究评述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高惠珠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0-32,共3页
-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给女性问题研究开拓了新视界、提供了新方法。不少妇女理论家开始运用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
-
关键词
女权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
问题研究
女性问题
社会主义
妇女理论
人类学
文化主义
劳动分工
妇女问题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女性诗歌的三种文本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吕进
-
机构
西南师大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1999年第3期59-63,共5页
-
文摘
中国女性诗歌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虽然对冰心和陈衡哲的评论几乎是与她们在文坛的出现同步的。直到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研究才略有改观。女性诗歌研究的热心者们作了某些拓荒工作。但从总体上说,这一研究尚处于发轫阶段。某些研究者赋予“女性诗歌”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目标似乎太狭窄,不能覆盖丰富多彩的女性诗歌的创作现象和推动女性诗歌向高品位的提升;在移植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时的生吞活剥也无助于女性诗歌和女性诗人的更快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女性诗歌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女性诗人
文本
陈衡哲
文化内涵
价值目标
研究者
女性主义诗歌
中后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
- 6
-
-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5-105,共1页
-
文摘
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徐坤在《作家》1997年第八期上撰文指出,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推介,中国的女性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更深一层的自觉。女作家们对自己的“女性”不再采取回护姿态,无论...
-
关键词
中国女性
九十年代
女性写作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陈染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视角
女作家
性别体验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