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YP17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田黎明
谢红付
+2 位作者
杨婷
胡耀华
李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90-1592,1596,共4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相关基因CYP17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相关性。方法提取不伴雄激素升高组(A组)和伴雄激素升高组(B组)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和女性正常人对照组(C组)的血DNA标本。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包括CYP17基因多...
目的探讨雄激素相关基因CYP17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相关性。方法提取不伴雄激素升高组(A组)和伴雄激素升高组(B组)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和女性正常人对照组(C组)的血DNA标本。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包括CYP17基因多态位点的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MspA1Ⅰ进行酶切鉴定产物。并经测序证实CYP17基因的3种基因型。结果 A组基因型A1A2频率、B组基因型A1A2频率间以及分别与C组基因型A1A2频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基因型A2A2频率和C组基因型A2A2频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基因型A2A2频率分别与A组基因型A2A2频率和C组基因型A2A2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YP17基因-34bp处T→C碱基置换的存在将增大患伴雄激素升高的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7基因
多态性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雄激素受体基因E211 G>A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田黎明
谢红付
+2 位作者
杨婷
王玮蓁
李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E211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为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发病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79例和正常女性志愿者80例分为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和女性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E211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为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发病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79例和正常女性志愿者80例分为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和女性正常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扩增出AR-E211G>A基因多态位点的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StuⅠ进行酶切,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确定G>A基因的3种基因型,即GG、GA、AA,观察两组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型频数分布的差异。结果: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GA+AA基因型频数低于对照组(P=0.028,OR=0.937,95%CI=0.885~0.992)。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A等位基因频数低于对照组(P=0.029,OR=0.968,95%CI=0.941~0.996)。结论:AR-E211A等位基因的存在使青春期后女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汉族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脂分泌率的影响
3
作者
谢芸
辜孔进
+1 位作者
邓斌
戴永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疗效及对皮脂分泌率(SER)的影响。方法:对60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8周(观察组),对照组55例,单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8周,采用Samuelson九度...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疗效及对皮脂分泌率(SER)的影响。方法:对60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8周(观察组),对照组55例,单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8周,采用Samuelson九度分级法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情况,用改良的周氏直接称重法检测患者的SER,对两组治疗效果及SER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病情级别[(3.12±2.01)度]较治疗前[(7.23±1.89)度]及对照组治疗后[(6.46±1.11)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SER[(0.83±0.05)μg.cm-2.min-1]亦较治疗前[(1.45±0.71)μg.cm-2.min-1]及对照组治疗后[(1.20±0.14)μg.cm-2.min-1]明显下降(P<0.01)。随访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低。结论: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临床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能明显地降低皮脂分泌率,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皮脂分泌率
针刺
过氧苯甲酰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YP17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田黎明
谢红付
杨婷
胡耀华
李吉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
南华大学南华医院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90-1592,1596,共4页
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006-238)
衡阳市科技局科研基金(2008KS003)
文摘
目的探讨雄激素相关基因CYP17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相关性。方法提取不伴雄激素升高组(A组)和伴雄激素升高组(B组)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和女性正常人对照组(C组)的血DNA标本。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包括CYP17基因多态位点的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MspA1Ⅰ进行酶切鉴定产物。并经测序证实CYP17基因的3种基因型。结果 A组基因型A1A2频率、B组基因型A1A2频率间以及分别与C组基因型A1A2频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基因型A2A2频率和C组基因型A2A2频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基因型A2A2频率分别与A组基因型A2A2频率和C组基因型A2A2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YP17基因-34bp处T→C碱基置换的存在将增大患伴雄激素升高的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风险。
关键词
CYP17基因
多态性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Keywords
CYP17 gene
polymorphism
female postadolescent acne
分类号
R758.73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雄激素受体基因E211 G>A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田黎明
谢红付
杨婷
王玮蓁
李吉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第一医院皮肤科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6-238)
文摘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E211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为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发病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79例和正常女性志愿者80例分为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和女性正常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扩增出AR-E211G>A基因多态位点的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StuⅠ进行酶切,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确定G>A基因的3种基因型,即GG、GA、AA,观察两组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型频数分布的差异。结果: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GA+AA基因型频数低于对照组(P=0.028,OR=0.937,95%CI=0.885~0.992)。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A等位基因频数低于对照组(P=0.029,OR=0.968,95%CI=0.941~0.996)。结论:AR-E211A等位基因的存在使青春期后女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降低。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汉族
遗传学
Keywords
androgen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female postadolescent acne
han nationality
genetics
分类号
R758.7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349.64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脂分泌率的影响
3
作者
谢芸
辜孔进
邓斌
戴永江
机构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70-1472,共3页
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0020100409)~~
文摘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疗效及对皮脂分泌率(SER)的影响。方法:对60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8周(观察组),对照组55例,单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8周,采用Samuelson九度分级法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情况,用改良的周氏直接称重法检测患者的SER,对两组治疗效果及SER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病情级别[(3.12±2.01)度]较治疗前[(7.23±1.89)度]及对照组治疗后[(6.46±1.11)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SER[(0.83±0.05)μg.cm-2.min-1]亦较治疗前[(1.45±0.71)μg.cm-2.min-1]及对照组治疗后[(1.20±0.14)μg.cm-2.min-1]明显下降(P<0.01)。随访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低。结论: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临床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能明显地降低皮脂分泌率,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皮脂分泌率
针刺
过氧苯甲酰凝胶
Keywords
Female post puberty acne
SER
Acupuncture
Benzoyl peroxide gel
分类号
R758.73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YP17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
田黎明
谢红付
杨婷
胡耀华
李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雄激素受体基因E211 G>A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分析
田黎明
谢红付
杨婷
王玮蓁
李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针刺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脂分泌率的影响
谢芸
辜孔进
邓斌
戴永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