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女性符号对女大学生影响及对策 |
薛程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
|
广告中的女性符号比较 |
凌琳
杨炳钧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3
|
男权意识下的女性符号——《伊利亚特》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李艳
黄瑛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2 |
0 |
|
4
|
旅游广告中的女性符号研究 |
陈丽君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9 |
0 |
|
5
|
洛可可室内装饰艺术中的女性符号 |
石靖敏
徐雷
|
《家具与室内装饰》
|
2020 |
14
|
|
6
|
女性符号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语义表达 |
周艺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4 |
0 |
|
7
|
模因论视角下的女性广告符号传播 |
王宁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8
|
平面设计中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对教学的启示——以平面广告中的女性意识为例 |
葛睿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9
|
中美商业广告中性别符号及其指示意义的跨文化探析 |
沈掌荣
|
《海外英语》
|
2010 |
2
|
|
10
|
月亮符号·女神崇拜与文化代码——贾平凹创作深层魅力新探 |
阎建滨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9
|
|
11
|
《蕃薯浇米》:闽南叙事的符号意义建构 |
陈晓兵
陈枻豪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2
|
符号学视野下的《非诚勿扰》 |
杨洋
|
《电影评介》
|
2011 |
0 |
|
13
|
社会学视野下明代绘画中“女性空间”色彩取向研究 |
吴钰睿
唐然
|
《艺苑》
|
2023 |
0 |
|
14
|
审美·受众·娱乐——新时期中美“肥皂剧”对比研究 |
崔健东
刘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5
|
从叙事角度和文本特色看文学向电影的转变——以《达·芬奇密码》为例 |
张永利
李新亮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