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副文本、译文与社会语境——女性成长小说视角下《大地的女儿》中译考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贺赛波 申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用女性成长小说的文类视角及副文本理论和文体分析方法,对史沫特莱的小说《大地的女儿》和林宜生的中译本进行探讨。通过考察翻译副文本对女性主题的关注,分析原文女主人公的成长主线和在译文中的再现,揭示出该译本的副文本信息、译文... 用女性成长小说的文类视角及副文本理论和文体分析方法,对史沫特莱的小说《大地的女儿》和林宜生的中译本进行探讨。通过考察翻译副文本对女性主题的关注,分析原文女主人公的成长主线和在译文中的再现,揭示出该译本的副文本信息、译文本身和社会语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彰显女性成长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副文本 译文 社会语境 女性成长小说 《大地的女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女性成长小说的性别书写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小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79,共4页
近30年女性成长叙事从妻子、母亲等视角展现了女性寻求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的努力与困境。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在妻子、母亲、女人三重角色间摇摆,表明女性成长的艰难与主体建构的困厄。在文本写作中,作家试图从爱情婚姻、物质欲望、女性... 近30年女性成长叙事从妻子、母亲等视角展现了女性寻求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的努力与困境。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在妻子、母亲、女人三重角色间摇摆,表明女性成长的艰难与主体建构的困厄。在文本写作中,作家试图从爱情婚姻、物质欲望、女性自我三个维度来寄托女性精神突围的热望。本文借用"症候"这一术语深入挖掘女性成长叙事背后的创作动因与叙述盲区,分析女性成长小说超越性别存在的价值和理论意义,结合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表述来思考两性关系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述 自我认同 女性成长小说 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文体学视域下译本图像研究——以女性成长小说《大地的女儿》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贺赛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88,共5页
现有的译本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符号展开,很少关注图像等非语言符号的意义表现形式,这给译本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文体学,则为我们分析译本图像提供了理论视角,可以帮助克服这一局限性。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译... 现有的译本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符号展开,很少关注图像等非语言符号的意义表现形式,这给译本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文体学,则为我们分析译本图像提供了理论视角,可以帮助克服这一局限性。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译本特点,首先尝试提出译本图像的分析方法,即图像模态意义、图文模态间互动和图像模态外语境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然后以女性成长小说《大地的女儿》林宜生中译本为例,从这三个方面讨论图像对译本特定主题的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文体学 译本图像 女性成长小说 《大地的女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小女艺术家的形象——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五部女性成长小说 被引量:3
4
作者 史菊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当代英语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深受女权主义理论影响。以莫尼卡·惠帝格为代表的一派女权主义学者认为,语言在女性建构主体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便没有主体性,主体之所以成为主体是因为作用于她身上的语言... 当代英语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深受女权主义理论影响。以莫尼卡·惠帝格为代表的一派女权主义学者认为,语言在女性建构主体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便没有主体性,主体之所以成为主体是因为作用于她身上的语言文化力量将其如此构建。加拿大女权主义学者兼儿童文学评论家莉萨·保罗(Lisa Paul)认为妇女文学和儿童文学一样都受到了“语言压迫”,所以女权主义作家们不但拿起笔,用语言来传达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让她/他们的主人公以语言武装自己。本文试图通过解读以下五部女艺术家成长小说来验证这种观点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加拿大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露西·蒙格马利的“埃米莉三部曲”:《新月的埃米莉》、《埃米莉的奋斗》和《埃米莉的求索》,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路易丝·费兹的《间谍哈里特》,以及莫莉·亨特的《棂车声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英语儿童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成长小说 “埃米莉三部曲” 《间谍哈里特》 《棂车声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写女性成长文学的独特篇章——品读《西班牙当代女性成长小说》
5
作者 文张琪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0,共1页
几个世纪以来,成长小说的教育意义一直为学术界所肯定,其所展现的真实深切的人生体验、主角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完善,颇具“史诗”品格。然而,成长小说的主角以男性居多,真正以女性为主体的相对较少。因此,对女性成长小说的特定关注... 几个世纪以来,成长小说的教育意义一直为学术界所肯定,其所展现的真实深切的人生体验、主角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完善,颇具“史诗”品格。然而,成长小说的主角以男性居多,真正以女性为主体的相对较少。因此,对女性成长小说的特定关注显得尤为珍贵,并逐渐成为研究成长小说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小说 西班牙 当代 品读 篇章 文学 书写 教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成长的孤独之旅——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孤独”书写
6
作者 郑朝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法国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孤独"为主题,尤其是在其自传体小说《孤独之酒》中。在这篇小说中,"孤独"包含三个层次:孤独成为一个问题;孤独是个体的一种生存方式;孤独是个体为自己"命... 法国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孤独"为主题,尤其是在其自传体小说《孤独之酒》中。在这篇小说中,"孤独"包含三个层次:孤独成为一个问题;孤独是个体的一种生存方式;孤独是个体为自己"命名"的一种行为,即孤独兼具了自由和反抗两种元素。作家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孤独书写,以及她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对工业文明与人的异化、历史理性与个体生存以及女性发现"自我"的艰辛都进行了思考与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之酒》 女性成长小说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评《你好,法奈利》
7
作者 冯欣欣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89,共3页
《你好,法奈利》是美国作家杰西卡·诺尔的小说处女作,作者以自传体的形式和女性特有的清新、细腻同时又带着一丝调皮、戏谑的笔调,在两条交叉并行的故事线索中讲述一个普通乡下女孩蒂芙阿尼·法奈利在少女时期经历了彻骨的伤... 《你好,法奈利》是美国作家杰西卡·诺尔的小说处女作,作者以自传体的形式和女性特有的清新、细腻同时又带着一丝调皮、戏谑的笔调,在两条交叉并行的故事线索中讲述一个普通乡下女孩蒂芙阿尼·法奈利在少女时期经历了彻骨的伤痛之后,如何走出痛苦的阴霾,完成身体与心灵的蜕变,最终获得爱与新生的故事。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女性成长主题,以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使其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和发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小说 第一人称 青少年心理 治愈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