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西迁并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史略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淑红 邓明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6,共6页
对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在抗日战争时期并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成为其四校一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首次考证分析,并试图理清其西迁办学经过、专业系科设置、主要教师与其学术活动等历史事实。研究表明,在齐壁亭(1883... 对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在抗日战争时期并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成为其四校一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首次考证分析,并试图理清其西迁办学经过、专业系科设置、主要教师与其学术活动等历史事实。研究表明,在齐壁亭(1883—1968)、王非曼(1897—1977)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秉承兴学救国、保存文化火种的理念,将富有特色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西迁并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从而注入西北高等教育新的教育元素,同时也保存了中国女子师范教育的根脉,成为战时高等教育的重要篇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家政学系 齐壁亭 (1883-1968) 王非曼(1897-19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历史记忆的省思——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净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6,158,共7页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反传统的激进言行并存的历史图景是官立新式女子学校为女性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方式和可能。对传统经典的阐释也不再是男性知识精英的特权,而是通过两性的共同解读和传播,具有更加丰富的性别意涵。在...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反传统的激进言行并存的历史图景是官立新式女子学校为女性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方式和可能。对传统经典的阐释也不再是男性知识精英的特权,而是通过两性的共同解读和传播,具有更加丰富的性别意涵。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语境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往往与国族主义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对社会失序的极度焦虑,他们不断阐发传统经典的时代意义。近代报刊媒体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播,为传统文化在近代的阐释与传承提供了十分便捷、开放的舆论平台,更凸显了女性有关传统文化的言说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传统文化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女子教育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师范大学校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出版
3
作者 邵军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由邱士刚老师撰写的全面反映河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办学历史的著作《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2020年8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河北师范大学校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为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120年校庆奉... 由邱士刚老师撰写的全面反映河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办学历史的著作《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2020年8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河北师范大学校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为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120年校庆奉献的一份珍贵礼物。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教授,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敬泽教授分别作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人民出版社 校史研究 刘敬 河北师范大学 女子师范学院 办学历史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女子师范教育的地位与启示
4
作者 张亚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5,共7页
河北女子师范教育作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历史渊源之一,创建早、体系完整、连续不断,以家政教育为特色,为我国女子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办学历程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女子教育的创办与发展同区域文化发展密切... 河北女子师范教育作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历史渊源之一,创建早、体系完整、连续不断,以家政教育为特色,为我国女子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办学历程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女子教育的创办与发展同区域文化发展密切相连,近代河北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京津区域文化的变革;受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影响,近代教育家的办学实践推动了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女子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西迁及联合办学,促进了女子师范教育的拓展;校史研究作为新时代教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有益经验,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女师范学堂 河北女子师范教育 河北女子师范学院 西北联合大学 教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通州女子师范看张謇的女子教育观
5
作者 陈红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张謇生逢中国社会的急遽转型时期,他的个人经历及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社会及思想变迁。人们对张謇的关注一般多集中在其政治、实业领域的作为。本文试图通过张謇在创办通州女子师范学校过程中的言行,考察他对中国女子... 张謇生逢中国社会的急遽转型时期,他的个人经历及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社会及思想变迁。人们对张謇的关注一般多集中在其政治、实业领域的作为。本文试图通过张謇在创办通州女子师范学校过程中的言行,考察他对中国女子教育的一般认识,进而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张謇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通州女子师范 女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姜丽静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3,共5页
在学校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师资教学等常规教育建制流变松散的情况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顺利地完成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女性精英。其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在于:强调学术研究,... 在学校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师资教学等常规教育建制流变松散的情况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顺利地完成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女性精英。其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在于:强调学术研究,确立学术本位的高等教育理念;注重专业素养,拥有一支大师云集的师资队伍;鼓励学术争鸣,营造一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教育建制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学弘教 恒于师道——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姜丽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在外部社会环境动荡、内部教育建制流变的情势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培育出众多女性精英,她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果卓著,而且对20世纪上半期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追究原因,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其一,... 在外部社会环境动荡、内部教育建制流变的情势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培育出众多女性精英,她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果卓著,而且对20世纪上半期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追究原因,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其一,网罗众家、大师云集。通过国文科(部)主任陈中凡的热心延揽,为女高师打造了一支大师云集的师资队伍,汇聚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各派的一流学者。其二,思想自由、兼收并蓄。女高师教师在学术思想、政见党派、教育经历,以及知识结构和治学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营造了一种思想自由、多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其三,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各派学者对中国社会和学术发展的深沉关切、对女性解放和女性教育的特别关注,使表面的流变和分歧凝聚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 大师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创办的非常规个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8
作者 姜丽静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5,共8页
在缺乏稳定的校内外环境、常规教育建制流变松散的情况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顺利完成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女性精英,其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发掘和借鉴。由于建国后中性化研究取向和传统史学理路等多种影... 在缺乏稳定的校内外环境、常规教育建制流变松散的情况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顺利完成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女性精英,其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发掘和借鉴。由于建国后中性化研究取向和传统史学理路等多种影响,这所高等教育学府已经退居主流教育史学的边缘位置,其成功经验也被遗忘和闲置。为此,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常规教育建制 历史地位 教育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师范学堂与西南师范学院的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增纮 潘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师范学堂 乡村师范专修科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女子师范学院 西南师范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河北女师的文化架构及其文化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士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河北女师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公立女子师范教育机构,她按照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架构设计和发展,并保持了学校设置的独立性和办学连续性,成为我国女子师范教育的文化画卷。河北女师所创造的学校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学科文化、学术文化和革... 河北女师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公立女子师范教育机构,她按照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架构设计和发展,并保持了学校设置的独立性和办学连续性,成为我国女子师范教育的文化画卷。河北女师所创造的学校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学科文化、学术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形成有特色的女子师范教育文化架构,并体现出诸多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师范 教育 文化架构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出掌中国公学的实绩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怀京 《安徽史学》 2000年第1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公学 吴晗 吴健雄 澄衷学堂 杨亮功 女子师范学校 罗尔纲 文学系 太平天国史 陆侃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处的别样行走——关于“女高师”的研究现状、研究地位及研究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丽静 廖志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7,共5页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和国立女子高等教育学府,不仅是20世纪早期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心机构和女性知识分子的摇篮,也因其参与和见证时代嬗变的特质而成为中国社会早期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识。由于现代...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和国立女子高等教育学府,不仅是20世纪早期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心机构和女性知识分子的摇篮,也因其参与和见证时代嬗变的特质而成为中国社会早期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识。由于现代性的核心指向个体解放,因此,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大学生个人生活史的考察,将为重新解读抑或反思中国社会的早期现代性转型打开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历史地位 教育史学 现代性 个人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谁而悲,伤逝什么——《伤逝》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复合性与鲁迅的思想装置 被引量:9
13
作者 逄增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5,共12页
自鲁迅小说《伤逝》问世以来,对其倾向与主题,基本有两种认识,一种主流的看法是鲁迅借涓生与子君的爱情,表达五四一代觉醒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的追求被碰碎的悲剧,也就是时代性的“玫瑰色的梦”破碎和... 自鲁迅小说《伤逝》问世以来,对其倾向与主题,基本有两种认识,一种主流的看法是鲁迅借涓生与子君的爱情,表达五四一代觉醒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的追求被碰碎的悲剧,也就是时代性的“玫瑰色的梦”破碎和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剧。这种观点由于有小说基本情节的支撑,更有鲁迅在1923年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所做《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伤逝》 人物形象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复合性 《娜拉走后怎样》 装置 个性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诉章士钊的诉状与互辩书考辨——兼谈章士钊的两则佚文
14
作者 葛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72,共9页
关键词 章士钊 鲁迅 控诉书 国立女子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巾帼英烈郭隆真
15
作者 王海燕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48,共3页
郭隆真,又名郭林一,1894年出生于直隶大名县封建士绅家庭,回族。受父亲影响,郭隆真自幼喜爱读书,并富有反抗精神。1909年,她与父亲一起在自己家里办了一所女子小学。1913年,她进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与邓颖超、刘清扬等人一... 郭隆真,又名郭林一,1894年出生于直隶大名县封建士绅家庭,回族。受父亲影响,郭隆真自幼喜爱读书,并富有反抗精神。1909年,她与父亲一起在自己家里办了一所女子小学。1913年,她进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与邓颖超、刘清扬等人一起探讨国事,领导和参与学界、妇女界的革命活动。从此以后,郭隆真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隆真 大名县 邓颖超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反抗精神 妇女界 士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隐
16
作者 小玉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5期34-34,共1页
现代著名女作家(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省闽候县人。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学,为"五四"时期一活跃分子。1921年2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处女作《一个著作家》,控诉了金钱世界。
关键词 庐隐 著作家 《小说月报》 女子师范学校 县人 海滨故人 象牙戒指 东渡日本 工部局 女子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和她的母亲
17
作者 周德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47-47,共1页
丁玲和她的母亲北京第一师范周德耀丁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享誉中外的女作家,妇女中的佼佼者。丁玲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不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丁玲《魍魉世界》)丁玲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她母亲的... 丁玲和她的母亲北京第一师范周德耀丁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享誉中外的女作家,妇女中的佼佼者。丁玲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不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丁玲《魍魉世界》)丁玲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她母亲的影响。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道路 德耀 岳云中学 小说大观 女子师范学校 向警予 三十岁 女子 《小说月报》 平民女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