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SiMn钢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安铭 李小飞 陈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3-1066,共4页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次淬火温度对27SiMn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分析了该钢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实验表明,27SiMn钢经810—850℃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淬火温度较低时,马...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次淬火温度对27SiMn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分析了该钢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实验表明,27SiMn钢经810—850℃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淬火温度较低时,马氏体板条之间分布着条状的铁素体;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其强硬性升高,850℃淬火时,该钢的强硬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逆相变 亚温淬火 硬度 抗拉强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温度对40Cr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安铭 呼梦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1-1394,共4页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温度对40Cr钢强度、硬度的影响,分析了其组织特征。实验表明,40Cr钢840~920℃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淬火温度较低时,马...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温度对40Cr钢强度、硬度的影响,分析了其组织特征。实验表明,40Cr钢840~920℃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淬火温度较低时,马氏体板条间分布少量条状铁素体,随淬火温度提高铁素体逐步减少,880℃淬火得到全部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900℃+880℃两次淬火后40Cr钢的强度、硬度最高,其力学性能显著好于常规的880℃一次淬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保温 奥氏体逆相变 淬火 抗拉强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MnV钢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安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二次零保温淬火温度对25MnV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分析了该钢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试验表明:25MnV钢在830~930℃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在试验...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二次零保温淬火温度对25MnV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分析了该钢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试验表明:25MnV钢在830~930℃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830℃淬火,该钢的组织最细.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粗化,强硬性降低.低温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可显著提高该钢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保温 奥氏体逆相变 淬火 抗拉强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钢奥氏体逆相变淬火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飞舟 付士军 秦少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44-145,共2页
采用正交回归设计实验方法,分析了20钢一次淬火温度和二次淬火温度对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后硬度的影响,建立了硬度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二次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20钢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后的硬度最大可达49 HRC。
关键词 20钢 奥氏体逆相变淬火 正交回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nSi钢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
5
作者 刘志强 刘敬平 +1 位作者 郑喜平 张红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3-225,共3页
研究了二次淬火温度对30CrMn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后的硬度、强度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780~855℃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30CrMnSi钢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条状铁素体,其硬度和强度随温度... 研究了二次淬火温度对30CrMn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后的硬度、强度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780~855℃奥氏体逆相变亚温淬火,30CrMnSi钢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条状铁素体,其硬度和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855℃淬火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逆相变 30CRMNSI钢 亚温淬火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8钢奥氏体逆相变淬火
6
作者 李飞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66-167,共2页
采用正交回归设计实验方法,分析了T8钢二次淬火温度和二次淬火保温时间对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后硬度的影响,建立了硬度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二次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升高。在820℃和850℃时,随二次淬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其硬度增加;而在... 采用正交回归设计实验方法,分析了T8钢二次淬火温度和二次淬火保温时间对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后硬度的影响,建立了硬度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二次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升高。在820℃和850℃时,随二次淬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其硬度增加;而在880℃时,随二次淬火保温时间延长,其硬度却逐渐降低。与常规淬火硬度相比,T8钢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后硬度提高6HRC,硬度最大可达68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钢 奥氏体逆相变淬火 正交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n-Al系TRIP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智评 许云波 谭小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利用实验室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0.2C-7Mn-3Al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SEM,EPMA,TEM和XRD等手段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C和Mn元素的配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下,实验钢中均存在25%... 利用实验室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0.2C-7Mn-3Al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SEM,EPMA,TEM和XRD等手段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C和Mn元素的配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下,实验钢中均存在25%~30%左右的粗大压扁状δ铁素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微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体积分数为10.2%~32.5%,残余奥氏体与临界区铁素体呈板条状相间分布,板条宽度约200~300 nm.最佳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为750℃.C,Mn,Al元素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临界区奥氏体的稳定化,使得实验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Al系TRIP钢 奥氏体稳定化 奥氏体逆相变 组织演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组织对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安铭 张红伟 杨红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分别以淬火和热轧为预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条件下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的强度和硬度,并进行了组织分析.试验表明,经2次淬火,该钢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具有很高的强硬性,其性能优于热轧...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分别以淬火和热轧为预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条件下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的强度和硬度,并进行了组织分析.试验表明,经2次淬火,该钢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具有很高的强硬性,其性能优于热轧态“零保温”淬火.在较低温度“零保温”淬火时,原始组织对25MnV钢的强硬性影响显著,随淬火温度升高,其影响逐步减弱.通过低温“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可显著提高该钢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组织 奥氏体逆相变 淬火 零保温 抗拉强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