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_s点以上保温时T91钢的奥氏体稳定化过程 被引量:3
1
作者 宁保群 严泽生 +2 位作者 付继成 赵捷 刘永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高精度差分膨胀仪对冷却过程中T91钢奥氏体稳定化的相变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在Ms点以上温度保温时奥氏体稳定化现象对T91钢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T91钢Ms点以上较高温度保温时,出现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高于Ms点的明... 利用高精度差分膨胀仪对冷却过程中T91钢奥氏体稳定化的相变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在Ms点以上温度保温时奥氏体稳定化现象对T91钢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T91钢Ms点以上较高温度保温时,出现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高于Ms点的明显的反稳定化现象,并随保温时间延长反稳定化程度增加;在Ms点以上较低温度保温时,T91钢的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低于Ms点,且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继续降低,而其最终组织仍为完全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钢 奥氏体稳定化 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n-Al系TRIP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智评 许云波 谭小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利用实验室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0.2C-7Mn-3Al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SEM,EPMA,TEM和XRD等手段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C和Mn元素的配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下,实验钢中均存在25%... 利用实验室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0.2C-7Mn-3Al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SEM,EPMA,TEM和XRD等手段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C和Mn元素的配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下,实验钢中均存在25%~30%左右的粗大压扁状δ铁素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微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体积分数为10.2%~32.5%,残余奥氏体与临界区铁素体呈板条状相间分布,板条宽度约200~300 nm.最佳的临界区退火温度为750℃.C,Mn,Al元素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临界区奥氏体的稳定化,使得实验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Al系TRIP钢 奥氏体稳定化 奥氏体逆相变 组织演变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被引量:1
3
作者 龙起易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3-57,共5页
研究了热-机械处理中各种因素对双相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的影响,发现:双相区热处理前的冷加工使奥氏体成核密度提高,且使残余奥氏体分布均匀和含量增加;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空冷过程中奥氏体颗粒在不断缩小,颗粒的尺寸效应和碳原子... 研究了热-机械处理中各种因素对双相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的影响,发现:双相区热处理前的冷加工使奥氏体成核密度提高,且使残余奥氏体分布均匀和含量增加;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空冷过程中奥氏体颗粒在不断缩小,颗粒的尺寸效应和碳原子向奥氏体中偏聚均使奥氏体变得稳定。因此,恰当地控制冷加工量、冷却速度、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使双相钢含有数量和稳定度都合适的残余奥氏体。此外还发现,从双相区温度空冷所得马氏体必须经低温短时回火才能被焦亚硫酸钠溶液着成黑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残余奥氏体 奥氏体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2Ni4WA渗碳后等温淬火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孙正杰 王金强 韩贵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5-136,108,共3页
研究了18Cr2Ni4WA钢渗碳后不同温度下的等温淬火工艺,通过对渗层和心部组织的金相分析,得到了不同的组织对工件性能的影响,并把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等温淬火 奥氏体稳定化 分级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