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林达夏橙叶片锌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易时来 邓烈 +3 位作者 何绍兰 郑永强 王亮 赵旭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27-2931,共5页
以奥林达夏橙叶片粉末干样为对象,利用化学分析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样品原始光谱的二阶微分及消噪(Noise)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与交叉验证方法建立的Zn含量数学模型,其中使用Zn含量特征光谱400~500nm和1201~1... 以奥林达夏橙叶片粉末干样为对象,利用化学分析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样品原始光谱的二阶微分及消噪(Noise)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与交叉验证方法建立的Zn含量数学模型,其中使用Zn含量特征光谱400~500nm和1201~1300nm的组合波段建模,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校正建模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5和0.9920,交互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5868。因此,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运用PLS及交叉验证方法,建立叶片Zn含量与特征波段的光谱校正模型,能快速定量检测柑桔叶片Z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达夏橙 叶片 锌含量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奥林达夏橙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毛莎莎 曾明 +7 位作者 何绍兰 易时来 郑永强 邓烈 张璇 王亮 赵旭阳 牛廷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8-512,共5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法获取了奥林达夏橙完整果实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值(350~2 500 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单果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光谱的无损检测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建模光谱范围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法获取了奥林达夏橙完整果实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值(350~2 500 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单果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光谱的无损检测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建模光谱范围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等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校正模型在1 447~1 777 nm波段内,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对奥林达夏橙TSS的预测精度最好,其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为0.994,预测标准偏差为0.07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奥林达夏橙可溶性固形物是可行的,并为奥林达夏橙果实品质无损检测及成熟度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达夏橙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沛宇 刘珞忆 +1 位作者 陈婷婷 周志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9-869,共11页
【目的】研究‘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旨在为提升果品贮藏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采用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混合处理后装入纳米保鲜袋中,并于低温下(7... 【目的】研究‘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旨在为提升果品贮藏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采用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混合处理后装入纳米保鲜袋中,并于低温下(7℃)贮藏,以未处理低温贮藏果实为对照,探究贮藏过程中果实基本品质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共检测出73种香气物质,分属于单萜烯类(16种)、倍半萜烯类(22种)、醛类(11种)、醇类(6种)、酯类(4种)及其他类物质(14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是d-柠檬烯、β-月桂烯、瓦伦烯、癸醛、辛醛、β-芳樟醇。其中,醛类、醇类、单萜烯类等各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贮藏7 d出现一次显著下降,并且单萜烯类物质在贮藏63 d时再次出现明显的"下降拐点",而倍半萜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贮藏3个月后,d-柠檬烯、β-月桂烯、癸醛、辛醛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瓦伦烯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而β-芳樟醇含量相对稳定。保鲜剂结合保鲜袋混合处理条件下果实主要香气成分(瓦伦烯除外)在贮藏21 d内呈现出与低温贮藏下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但在贮藏28 d后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结论】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结合纳米保鲜袋的保鲜措施不仅能维持夏橙在贮藏过程中的基本品质,在贮藏的第1个月内也能显著抑制其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达’夏橙 贮藏保鲜 香气成分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和采收期对奥林达夏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雪峰 胡德玉 +2 位作者 袁项成 向苹苇 唐玉琴 《南方农业》 2017年第4期52-55,共4页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在成熟期,分3次采集3个海拔的果实,测定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厚度、纵径和横径等品质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的变化对果实的TSS含量、TA含量和...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在成熟期,分3次采集3个海拔的果实,测定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厚度、纵径和横径等品质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的变化对果实的TSS含量、TA含量和固酸比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于纵径、横径、果形指数与果皮厚度无明显影响。采收期的选择对于TA含量、固酸比和果皮厚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于TSS含量、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无明显影响。果实的纵径、横径与TA含量、固酸比有显著的相关性,纵径、横径越大,TA含量越低,固酸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达夏橙 海拔 采收期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橙生长期果实套袋对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大平 刘奕清 李道高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4-836,共3页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采后贮藏期间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套袋果和未套袋果的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未套袋果的上升幅度比套袋果大;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具有相同的下降趋势,但未套袋果的下降幅度...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采后贮藏期间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套袋果和未套袋果的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未套袋果的上升幅度比套袋果大;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具有相同的下降趋势,但未套袋果的下降幅度比套袋果大;未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趋于下降,但变化幅度较平缓,而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幅度较大,在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可溶性总糖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达夏橙 套袋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斑病对夏橙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大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413-14414,共2页
[目的]研究绿斑病对夏橙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盆栽的2年生奥林达夏橙为试材,测定叶片膜透性、MDA、SOD、POD、CAT。[结果]轻度病叶对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中度病叶和重度病叶显著增加了叶片中MDA含量和膜透性,降低了... [目的]研究绿斑病对夏橙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盆栽的2年生奥林达夏橙为试材,测定叶片膜透性、MDA、SOD、POD、CAT。[结果]轻度病叶对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中度病叶和重度病叶显著增加了叶片中MDA含量和膜透性,降低了叶片中CATS、OD和POD含量。[结论]绿斑病藻大量寄生后引起夏橙叶片中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功能的降低,可能导致细胞内活性氧积累,进而引起膜脂过氧化发生和膜系统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达夏橙 虚幻球藻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选择柑橘品种
7
作者 伍兴甲 《湖南农业》 2016年第1期17-,共1页
1.根据当地热量条件,选择适宜种植区域相对较窄的柑橘品种。气温≥10℃的年有效积温在5800℃以上,冬季无严重霜冻,绝对低温在-3℃以上或仅有短暂的低于-3℃的气温的地区,如永州、郴州最靠南边的几个县市,可发展以阿尔及利亚、奥林达、... 1.根据当地热量条件,选择适宜种植区域相对较窄的柑橘品种。气温≥10℃的年有效积温在5800℃以上,冬季无严重霜冻,绝对低温在-3℃以上或仅有短暂的低于-3℃的气温的地区,如永州、郴州最靠南边的几个县市,可发展以阿尔及利亚、奥林达、蜜奈、德尔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品种 奥林达 年有效积温 德尔塔 冰糖橙 热量条件 纽荷尔脐橙 黄龙病 岩溪晚芦 崀丰脐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