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斯卡”视野下中国电影的翻译导向与策略——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文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2,共2页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避难教堂里女性、苦难与救赎的故事,随着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热映,张艺谋又一次赚足了眼泪和好评。然而,影片在信心满满进军国际影展中,从金球奖到奥斯卡“小金人”之梦,全部铩羽...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避难教堂里女性、苦难与救赎的故事,随着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热映,张艺谋又一次赚足了眼泪和好评。然而,影片在信心满满进军国际影展中,从金球奖到奥斯卡“小金人”之梦,全部铩羽而归,又一次的“冲奥”失败提醒我们关注华语电影的国际化英译刻不容缓。本文以《金陵十三衩》的片名及字幕翻译实体为样本,对比《卧虎藏龙》《花样年华》等成功斩获国际电影大奖的中国本土电影,揭示电影片名的“冲锋号”作用,探索以文化价值承载为根本的翻译导向,详细阐述中国电影进军国际过程中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金陵十三钗》 翻译导向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何以为家》透视影像与现实之互文指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鹭 陈晓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4-67,共4页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的剧情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已于2019年4月在中国上映。影片以黎巴嫩男孩赞恩将父母告上法庭...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的剧情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已于2019年4月在中国上映。影片以黎巴嫩男孩赞恩将父母告上法庭、对簿公堂为开头,以回忆和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他这一行为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在难民潮的现状下个体的不幸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电影节 剧情片 互文指涉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黎巴嫩 前因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比利亚之夜》:费里尼微观悲剧与心灵的觉醒
3
作者 李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97-100,共4页
《卡比利亚之夜》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费德里克·费里尼所执导的电影,于1957年面世,并获得了第3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代表了费里尼早期的电影成就。影片以乔伊斯式短篇小说般的手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将罗马的一位花街女郎卡比... 《卡比利亚之夜》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费德里克·费里尼所执导的电影,于1957年面世,并获得了第3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代表了费里尼早期的电影成就。影片以乔伊斯式短篇小说般的手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将罗马的一位花街女郎卡比利亚的三段情感经历串联在一起,展示了一出生动鲜活,又催人泪下的底层故事。在影片伊始,卡比利亚与她的男友漫步在河边,当他们踱步到河边时,乔治突然将卡比利亚推入河中,抢过她的手包,逃窜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里尼 卡比利亚 德里克 情感经历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乔伊斯 生动鲜活 层层递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题材、两极视角与空间建构——试论芬兰新生代导演克劳斯·哈洛的电影风格
4
作者 齐伟 周思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6,共6页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新生代导演,他在国际上也获奖颇丰,其长片处女作夺得了2003年的英格玛伯格曼奖,这是该奖项为数不多的几次授予非瑞典籍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伯格曼 电影风格 空间建构 克劳斯 历史题材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芬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场域中的东南亚视觉——论陈英雄电影特质
5
作者 张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51,共4页
20世纪90年代,法籍越裔导演陈英雄(Anh Hung Tran)将彼时无法与电影艺术产生联想的越南带入镜头中。从获得各项国际大奖,包括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陈英雄,1993)到表现越南底层社会血与泪、暴力与温情... 20世纪90年代,法籍越裔导演陈英雄(Anh Hung Tran)将彼时无法与电影艺术产生联想的越南带入镜头中。从获得各项国际大奖,包括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陈英雄,1993)到表现越南底层社会血与泪、暴力与温情并存的《三轮车夫》(陈英雄,1995),陈英雄成了越南电影的一张名片。然而,一个无法忽视的尴尬事实却是,虽然生于越南、表现越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英雄 国际大奖 电影特质 越南电影 文化场域 《三轮车夫》 底层社会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