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奥兰多》中的“和”味人物
1
作者 林天羽 《外文研究》 2025年第1期69-75,109,共8页
伍尔夫重视知觉的作用,其小说《奥兰多》体现了一定的味觉审美倾向,与中国古典味觉审美产生了共鸣。本文以中国古典“和”味论为观照,探讨了小说《奥兰多》中的人物塑造,认为五位主要角色被赋予了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并... 伍尔夫重视知觉的作用,其小说《奥兰多》体现了一定的味觉审美倾向,与中国古典味觉审美产生了共鸣。本文以中国古典“和”味论为观照,探讨了小说《奥兰多》中的人物塑造,认为五位主要角色被赋予了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并以五味调和的方式呈现。继而,审美主体通过“味”物的方式与审美客体相融合,最终指向了“和”之境的审美本体,构筑起了象内与象外之境,展现了和谐、动态与整体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奥兰多 “和”味 五味调和 “和”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奥兰多》城市隐喻翻译的意义解读
2
作者 王鲜鲜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56-59,共4页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景观被视为可解读的“文本”,反映了作者对城市、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具有超越空间的隐喻力量。文学作品译者一般会以跨文化的视野解读这些城市景观,对其中涉及的文化差异进行处理,体现文化隐喻内涵。《奥兰多》通过城市...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景观被视为可解读的“文本”,反映了作者对城市、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具有超越空间的隐喻力量。文学作品译者一般会以跨文化的视野解读这些城市景观,对其中涉及的文化差异进行处理,体现文化隐喻内涵。《奥兰多》通过城市空间构建描绘了英国社会各阶层、性别、身份及族群的生存状态,突显伍尔夫对现代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现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照。译者对该小说中的城市隐喻进行跨文化翻译,使读者深刻领悟文学作品超越时代与地域的艺术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城市景观 隐喻功能 跨文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的非性别化与灵魂观照
3
作者 徐梓祺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7期26-28,共3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是关注两性问题,尤其是女性生存困境的。但实际上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关注的是两性之外,探究灵魂中生命共有的问题。在《奥兰多》中伍尔夫把灵魂置于现实条件搭建的场景下,用...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是关注两性问题,尤其是女性生存困境的。但实际上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关注的是两性之外,探究灵魂中生命共有的问题。在《奥兰多》中伍尔夫把灵魂置于现实条件搭建的场景下,用非现实的形式将这些外部条件混合在一起,以杂糅、抽象的书写方式把握生活真实。“双性同体”既让作品以多元化视角表现生活,也点明外部场景下心灵共有的体悟。《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体现了伍尔夫对柯勒律治所提出的“雌雄同体”概念的关注、继承与发展,反映出她对灵魂的观照聚焦于自然的生命状态,力图摆脱现实中二元对立式分化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双性同体 伍尔夫 女性主义 灵魂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说到银幕:《美丽佳人奥兰多》的先锋意识与性别诗学
4
作者 曾庆涛 王春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72,共4页
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是由导演莎莉·波特根据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改编而成的。小说《奥兰多》讲述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近400年的人生经历。奥兰多从男性到女性的生理性别的转变以及他... 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是由导演莎莉·波特根据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改编而成的。小说《奥兰多》讲述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近400年的人生经历。奥兰多从男性到女性的生理性别的转变以及他自身对社会性别的重新认识、理解与融合,奥兰多最后成为一名20世纪的独立女性,从而实现了他的个体存在价值。伍尔夫在小说中不断进行她的“雌雄同体”[1]的理论建构,而对这一文本进行改编、导演的萨利·波特也在电影艺术中还原了伍尔夫关于女性主义理论的建构,同时也利用为电影艺术所独有的视听艺术手段表达出自己关于女性主义理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理论 性别诗学 先锋意识 奥兰多 独立女性 雌雄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殊途同归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芳 谢葆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领域的描述,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以其随性而就的《奥兰多》为个案,以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为切入点,一方面挖掘出该文本最深层的结构脉络;另一方面... 在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领域的描述,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以其随性而就的《奥兰多》为个案,以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为切入点,一方面挖掘出该文本最深层的结构脉络;另一方面对小说中体现的弗洛伊德主义因素进行解读;再者结合伍尔夫本人的人生经历,以证实《奥兰多》使作者压抑的欲望得以宣泄,展现了她矛盾的多重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奥兰多 人格结构 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主义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片《奥兰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葳 吕丽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1992年的影片《奥兰多》含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论调,影片以主人公奥兰多用近四百年的时间书写《大橡树》,书写自己对自然、对真理、对人性的思考为线索,以双性同体后的奥兰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结局来传达一种独特的生态... 1992年的影片《奥兰多》含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论调,影片以主人公奥兰多用近四百年的时间书写《大橡树》,书写自己对自然、对真理、对人性的思考为线索,以双性同体后的奥兰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结局来传达一种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观:越过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模式的藩篱,人类与自然、男性和女性不再相互孤立和分裂开来,不再是征服和被征服、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的平等和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双性同体 生态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与“性变”游弋中的唯美穿越
7
作者 杨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29,共2页
《奥兰多》穿越英国历史400多年,游弋于英国王子"性变"的时空长廊中,是一部展示英国历史景观和再现当代性别与主体意识的史诗。电影以一种幽默的口吻,借助奥兰多的视角描述那段历史,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主人公成长中的人格和至... 《奥兰多》穿越英国历史400多年,游弋于英国王子"性变"的时空长廊中,是一部展示英国历史景观和再现当代性别与主体意识的史诗。电影以一种幽默的口吻,借助奥兰多的视角描述那段历史,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主人公成长中的人格和至善至美的性别意识,再现了英格兰王子在追求感情与爱情中的"性变"过程、同世俗挑战的风向标和战火中孕育新生命的美好归宿。无疑,为中西电影主题和艺术的开拓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性变 穿越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奥兰多》社会身份和性别身份的修正
8
作者 彭青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67,共2页
小说《奥兰多》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经典之作,在小说中她探讨了女性社会身份与性别身份,表达了她对男女性别对立关系的独特见解。而后,著名导演莎莉·波特对小说进行了电影文本的改编,在改编过程中融入了新时代... 小说《奥兰多》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经典之作,在小说中她探讨了女性社会身份与性别身份,表达了她对男女性别对立关系的独特见解。而后,著名导演莎莉·波特对小说进行了电影文本的改编,在改编过程中融入了新时代社会思想意识,顺应了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倡导的种族、性别平等的潮流,对女性社会身份和性别身份进行了修正,重新塑造了吉卜赛人形象,这样的电影改编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在此,本文将对电影版的《奥兰多》进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奥兰多 社会身份 性别身份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中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解读
9
作者 陈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88-89,共2页
电影《奥兰多》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奥兰多在400年间的所有经历,展现了主人公女性意识的逐渐苏醒和最终个性独立的过程,电影主题思想和小说《奥兰多》中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性主义思想这条道路上不... 电影《奥兰多》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奥兰多在400年间的所有经历,展现了主人公女性意识的逐渐苏醒和最终个性独立的过程,电影主题思想和小说《奥兰多》中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性主义思想这条道路上不断学习、摸索和创新的过程是一致的。本文将以电影《奥兰多》为基本载体,对电影中主人公奥兰多身上的女性主义特征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了解作家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女性主义思想 弗吉尼亚·伍尔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穿越四百年的觉醒——从《奥兰多》到对历史时期女性地位的审视
10
作者 毛良斌 《电影评介》 2014年第9期1-4,共4页
伍尔芙说:伟大的心灵是半雌半雄的.于是,她创造了从男性转换至女性的奥兰多.[1]20世纪末,女性主义导演Sally Potter将奥兰多搬上了银幕,运用了100分钟的时间构造,再现了一个融合两性,跨越400年来成长与成熟,穿越生死、性别、爱情、权力... 伍尔芙说:伟大的心灵是半雌半雄的.于是,她创造了从男性转换至女性的奥兰多.[1]20世纪末,女性主义导演Sally Potter将奥兰多搬上了银幕,运用了100分钟的时间构造,再现了一个融合两性,跨越400年来成长与成熟,穿越生死、性别、爱情、权力与自由的重重困惑,通过一次次时代的洗礼完成蜕变的奥兰多.他本是一名英俊稚嫩的贵族少年,因被女王赐予永不枯萎的青春开始了延续四个世纪的生命,并在18世纪的一次东方旅行昏睡七天后化为女儿之身.从伊丽莎白一世“黄金时期”到20世纪工业革命时代,轰轰烈烈的四百年无疑是历史上关于女性主义觉醒的一部史诗;奥兰多缓缓走过的路途,便是这部史诗的每一处缩影.Sally Potter别出心裁地把这段路途分割为七段时期,通过奥兰多的故事把每个时期的女性之于社会的地位与对于自身的审视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婚约 女性主义 男权社会 男性主导 男人 女性地位 公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解读《奥兰多》
11
作者 王欣 赵林林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主人公奥兰多在精神层次上意识与无意识的碰撞,人格结构中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共生以及主人公生与死两种本能的交融,挖掘作品本身的深层含义,同时以伍尔夫的亲身经历和写作意图为基础,分析人物...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主人公奥兰多在精神层次上意识与无意识的碰撞,人格结构中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共生以及主人公生与死两种本能的交融,挖掘作品本身的深层含义,同时以伍尔夫的亲身经历和写作意图为基础,分析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奥兰多》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创新的情节和思想,而且在主人公性格塑造方面也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奥兰多》中的女性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晓丽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7-39,共3页
文章从《奥兰多》所体现的真实性和虚构性的角度出发,将作品中的人物、时间、故事情节与现实中的人物原型和事实相对比,阐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解构传统叙述模式的同时,寻求一种虚幻架构下的真实表述。
关键词 奥兰多 真实 虚构 女性化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伍尔芙小说《奥兰多》的电影改编
13
作者 王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6-57,共2页
《奥兰多》是著名女性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英国著名女导演萨莉·波特于1992年将小说《奥兰多》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本文旨在通过对伍尔芙小说文本与萨莉·波特电影文本的分析,从语言、结构、人物塑造、叙... 《奥兰多》是著名女性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英国著名女导演萨莉·波特于1992年将小说《奥兰多》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本文旨在通过对伍尔芙小说文本与萨莉·波特电影文本的分析,从语言、结构、人物塑造、叙事节奏等方面探讨小说与电影表达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女作家伍尔芙和女导演萨莉·波特在性别认同与叙事上各具个性的表达,是如何融汇在改编中的,使得《奥兰多》这部电影同时呈现出两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芙 萨莉·波特 奥兰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电影改编的主体建构策略
14
作者 戴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91-93,共3页
小说《奥兰多》,作为伍尔芙独具魅力的作品之一,备受争议和关注。1992年,英国女导演萨利·波特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大银幕。波特在原小说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基础上,对小说进行进一步解读,通过影片结构的设置、主观镜头的介入... 小说《奥兰多》,作为伍尔芙独具魅力的作品之一,备受争议和关注。1992年,英国女导演萨利·波特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大银幕。波特在原小说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基础上,对小说进行进一步解读,通过影片结构的设置、主观镜头的介入、情节的删减等方面进行再创造,将伍尔芙隐藏在对两性问题思考下的关于"人"这一主体建构的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将主人公主体建构历程放大,使影片具有鲜明的波特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主体建构 波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衡与重构——《奥兰多:一部传记》的精神生态分析
15
作者 丁晖 丰玉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34期39-43,共5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奥兰多:一部传记》讲述了美少年奥兰多历时四百年的奇幻人生经历。该小说题材新颖,内涵深刻,受到众多读者喜爱。本文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探析主人公奥兰多的精神失衡与重构的历程...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奥兰多:一部传记》讲述了美少年奥兰多历时四百年的奇幻人生经历。该小说题材新颖,内涵深刻,受到众多读者喜爱。本文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探析主人公奥兰多的精神失衡与重构的历程,分析小说中精神失衡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实现精神救赎的方法。在共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奥兰多:一部传记》的精神生态分析有助于现代人关注精神家园,走出精神生态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一部传记》 精神生态 失衡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气质视角下《奥兰多》作品窥探
16
作者 周红燕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18期3-5,共3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过去几个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一直活跃在文学爱好者和文学评论家的视野中。她不仅为英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为发展社会运动作出了巨大努力。《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过去几个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一直活跃在文学爱好者和文学评论家的视野中。她不仅为英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为发展社会运动作出了巨大努力。《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浪漫叙述的视角为读者们展现了奥兰多传奇的一生,即从男性到女性过程中完成自我评价的一个故事。本研究基于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首先阐述了男性气质理论,并对奥兰多的性别气质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奥兰多性别颠覆后对奥兰多男性气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男性气质 “雌雄同体”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奥兰多》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17
作者 卢萍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4期74-76,共3页
《奥兰多》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著作之一,伍尔夫通过对主角奥兰多400年的经历的描写,阐述了作者在女性主义思想道路上的探索和反思。上世纪90年代《奥兰多》被搬上银幕,电影用镜头语言阐释了伍尔夫在小说中表达出的女... 《奥兰多》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著作之一,伍尔夫通过对主角奥兰多400年的经历的描写,阐述了作者在女性主义思想道路上的探索和反思。上世纪90年代《奥兰多》被搬上银幕,电影用镜头语言阐释了伍尔夫在小说中表达出的女性主义、双性同体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疯狂与死亡的自由——女性主义视野的《奥兰多》
18
作者 耿坤 《剧影月报》 2016年第3期88-89,共2页
尽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都与女性相关,但几乎大部分的女性却是在男性的视角里的。无论是费雯丽《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还是波姬·小丝《雏妓》里的小妓女,亦或是卡梅隆·迪亚茨《我为玛丽狂》里的青春玉女,其实在... 尽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都与女性相关,但几乎大部分的女性却是在男性的视角里的。无论是费雯丽《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还是波姬·小丝《雏妓》里的小妓女,亦或是卡梅隆·迪亚茨《我为玛丽狂》里的青春玉女,其实在大部分的电影里,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是性别特征过于崇拜从而成为虚假抽空了的女性"性"角色,要么就是完全没有了性别意识,彻底融化在男性经验里的女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奥兰多 自由 死亡 疯狂 《乱世佳人》 性别特征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析
19
作者 雷小燕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X期183-184,共2页
《奥兰多》是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具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该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出发,重新阐释这部小说,发现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有效地消除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话语权力的控制,从而建立了女性叙事权威。
关键词 奥兰多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声音 叙事权威 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性别——《奥兰多》双性同体寓意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秋伶 《海外英语》 2018年第6期163-164,共2页
《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色彩的作品,在身兼两性的主人公奥兰多身上,寄托了伍尔夫对于性别的思考,对于"双性同体"的理论主张:两性的和谐相融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这也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重... 《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色彩的作品,在身兼两性的主人公奥兰多身上,寄托了伍尔夫对于性别的思考,对于"双性同体"的理论主张:两性的和谐相融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这也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奥兰多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