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和鉴别犬瘟热病毒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司微 崔尚金 +1 位作者 张洪英 刘立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PCR,然后用引物P2/P3/P4进行复合套式PCR,建立了一种能区分CDV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从CDV强、弱毒株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与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的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进行复合RT-nPCR扩增时均为阴性。对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采集的20份疑似CDV病料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有15份类似CDV强毒,5份类似CDV弱毒。本研究建立的复合RT-nPCR可以有效检测CDV感染,能够将强、弱毒株区分开,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监测以及追踪疫苗免疫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复合反转录-聚合反应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提取血清DNA后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肝病毒DNA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红艳 谢兴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2-45,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HBVDNA检测水平,改良了直接法提取血清DNA技术,并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DNA。即以裂解液直接提取血清HBVDNA,用内外两对引物分别进行连续两次扩增,使检测极限由一次PCR的10-2pg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HBVDNA检测水平,改良了直接法提取血清DNA技术,并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DNA。即以裂解液直接提取血清HBVDNA,用内外两对引物分别进行连续两次扩增,使检测极限由一次PCR的10-2pg提高到10-6pg,整个过程3h内完成。经BglⅡ酶切分析证实两次扩增均为特异性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法 DNA 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细菌与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伍晓汀 肖路加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 :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菌感染与胆固醇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探讨可能防治的新途径。  方法 :从 36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囊胆固醇结石中提取 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NP- PCR)技术 ,从中... 目的 :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菌感染与胆固醇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探讨可能防治的新途径。  方法 :从 36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囊胆固醇结石中提取 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NP- PCR)技术 ,从中特异性地扩增细菌 DNA片段。  结果 :发现 30例 ( 83.33% )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 DNA存在。其中胆固醇含量在 30 %~ 69%之间 6例 ( 6/ 6) ;70 %~ 90 %之间 14例 ( 14/ 17) ;>90 % 10例 ( 10 / 13) ,尚未发现结石中胆固醇和水分含量多少与细菌 DNA存在与否有关。采用 16S r RNA基因序列对照分析鉴定细菌种类 ,在 10例( 2 7.78% )胆石中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的 DNA片段 ;从 8例 ( 2 2 .2 2 % )胆石中得到痤疮丙酸杆菌型 DNA序列 ;2例 ( 5.56% )胆石中残留的细菌 DNA片段与化脓性链球菌相关 ;8例 ( 2 2 .2 2 % )胆石内细菌的 DNA片段具有多样性 ,类似于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或其它未鉴定细菌 ,可能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另有 2例胆石的细菌 DNA分子量较低 ,不同于大肠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 ,归类于其它未鉴定细菌。  结论 :证实多数胆固醇结石内有细菌 DNA存在。至于这些微生物在胆固醇结石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结石 细菌 DNA 16SRRNA基因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增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
4
作者 王佳贺 李萍 王桂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0,432,共2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聚合反应检测 聚合反应(PCR) 呼吸道感染 培养 非典型肺炎 实验室诊断 流行季节 临床表现 雷诺现象 病原体 国内外 青年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L患者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一荣 吴健民 胡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定量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与AML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探讨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定量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与AML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探讨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与Lightcycler荧光PCR仪定量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①AML首治患者、复发患者、完全缓解期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NhTERT分别为299.2±292.8、550.1±441.3、14.0±9.2和12.3±6.7,与健康体检者和完全缓解期患者比较,AML首治患者、复发患者hTE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且AML复发患者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首治患者;②AML首治患者、AML复发患者、AML完全缓解期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端粒酶的活性分别为32.8%±24.3%4、8.6%±31.4%、7.4%±5.1%和7.6%±3.6%,AML首治患者、复发患者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而且AML复发患者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首治患者;③h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端粒酶的活性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8。结论:h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上调是AML发生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且h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良好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实时 端粒 逆转录酶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RNA成分和相关蛋白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仕新 王孝养 +1 位作者 方慧娟 徐永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7-289,312,共4页
用逆转录 PCR(RT- PCR)法对手术切除的 4 0例肺癌组织 ,9例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和 2 2例癌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 RNA成分 (h TR)和相关蛋白 1(h TEP1) m RNA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与肺癌的病理分型、TNM分期进行了比较。... 用逆转录 PCR(RT- PCR)法对手术切除的 4 0例肺癌组织 ,9例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和 2 2例癌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 RNA成分 (h TR)和相关蛋白 1(h TEP1) m RNA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与肺癌的病理分型、TNM分期进行了比较。发现肺癌组织、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癌旁正常组织的 h TR、h TEP1普遍呈阳性表达 ,3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 h TERT基因表达肺癌组织 (32 / 4 0 ,80 % )高于良性实质性病变 (5 / 9,5 6 % ) ,也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3/ 2 2 ,13% ) ,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0 1)。h TER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 期 (14 / 14 ,10 0 % )高于 期 (11/ 14 ,78% ) , 期高于 期 (7/ 12 ,5 8% )。鳞、腺癌间 h TERT m 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端粒酶基因表达上调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也参与部分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发病机制 ;用 RT- PCR检测 h TERT m RNA表达有助于肺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肺部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逆转录酶 RNA 相关蛋白1基因 临床意义 端粒 肺癌 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鼠疫菌的探讨
7
作者 梁江明 黄德蕙 +5 位作者 林新勤 秦石英 周树武 韦锦平 鲁翠芳 陈达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99,139,共2页
关键词 双重聚合反应技术 检测 鼠疫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PCR克隆L-选择素cDNA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智晖 赵克森 +2 位作者 汲言山 沈倍奋 马宏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为从转录水平研究L─选择素表达的调节机制,利用Goldkey软件及EMBL数据库选出人与大鼠L─选择素高同源性但与其它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无高同源性的cDNA片段,设计PCR引物,一步法分离B系Raji细胞RNA,逆... 本文为从转录水平研究L─选择素表达的调节机制,利用Goldkey软件及EMBL数据库选出人与大鼠L─选择素高同源性但与其它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无高同源性的cDNA片段,设计PCR引物,一步法分离B系Raji细胞RNA,逆转录PCR扩增目的片段,HinfⅠ酶切初步确定后,将片段插入PUC19质粒HincⅡ位点,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经测序证实扩增克隆片段与设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 克隆 选择素 CDNA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和RT-PCR检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及其意义
9
作者 郭海涛 王英杰 +3 位作者 刘鸿凌 王宇明 黄燕萍 于乐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目的 观察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Porcineendogenousretrovirus ,PERV)在中国实验小型猪的感染情况。方法 针对PREVgag区的序列 ,选用特异性引物 ,采用PCR方法检测猪肝脏、皮肤前病毒序列 ;以及RT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PERV RNA序列。结果... 目的 观察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Porcineendogenousretrovirus ,PERV)在中国实验小型猪的感染情况。方法 针对PREVgag区的序列 ,选用特异性引物 ,采用PCR方法检测猪肝脏、皮肤前病毒序列 ;以及RT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PERV RNA序列。结果 该法在猪肝脏组织中可检测出PERV前病毒序列 ;此外 ,在猪血清标本亦检测出病毒序列 ,而其它 2份HBV、HCV阳性血清及 2份其它动物血清 (大鼠、兔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说明该方法特异性较高。结论 中国实验小型猪均携带该病毒 ,并可以释放到血清中 ;采用该法具有特异、简便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酶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脑病毒嵌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正琴 贺争鸣 +2 位作者 邢瑞昌 卫礼 王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 建立适用于检测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乙脑病毒(JEV)的嵌套式RT- PCR方法。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JEV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5 5 5 0 6 ) ,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抽提RNA进行RT PCR和RT ... 目的 建立适用于检测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乙脑病毒(JEV)的嵌套式RT- PCR方法。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JEV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5 5 5 0 6 ) ,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抽提RNA进行RT PCR和RT nestedPCR ,将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同时对猪细小病毒(PPV)、猴空泡病毒4 0 (SV4 0 )及正常乳鼠脑组织、正常BHK 2 1细胞、PK15细胞、BSC 1细胞提取核酸进行PCR ,并对2 1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均扩增出10 15bp和6 2 2bp目的基因片段,而PPV、SV4 0及未感染JEV的乳鼠脑组织、正常BHK 2 1细胞、PK15细胞、BSC 1细胞均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2 10份猪组织样品中未检出阳性样品。RT nestedPCR检测的最低限度为10PFU病毒。从样品核酸的提取到PCR扩增及检测结果的报告可在8小时内完成。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T Nested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靠的特点,可用于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JEV的污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脑病毒 转录-嵌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式PCR及测序方法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耐药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国亮 张慧慧 刘珍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应用套式PCR-DNA测序方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以期建立一种直接检测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快速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套式PCR-DNA测序方法直接检测1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20例非结核性肺... 目的应用套式PCR-DNA测序方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以期建立一种直接检测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快速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套式PCR-DNA测序方法直接检测1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20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情况。同份痰标本同时做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及菌型鉴定。结果1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套式PCR扩增87例呈阳性,产物DNA测序31例有rpoB基因突变,其中分离出耐利福平株的32例痰中29例发生了基因突变,耐药突变率90.6%(29/32),39例菌阴(涂阴培阴)痰中有2例发生突变。分离出对利福平敏感株的37例痰中未发生突变,20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套式PCR扩增均为阴性,特异性100%。结论套式PCR-DNA测序可望为直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准确、特异、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DNA测序 分枝杆菌 结核 利福平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重及套式PCR同时检测血清中的HBV和HCV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少堂 秦一中 汪伟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58-361,共4页
首次应用多重及套式PCR技术同时检测人血清中的HBV和HCV。将抽提的HBVDNA和(或)HCVRNA在含AMV逆转录酶、TaqDNA多聚酶以及HBV和HCV外套引物的PCR缓冲液中进行逆转录后连续进行PCR扩增,以... 首次应用多重及套式PCR技术同时检测人血清中的HBV和HCV。将抽提的HBVDNA和(或)HCVRNA在含AMV逆转录酶、TaqDNA多聚酶以及HBV和HCV外套引物的PCR缓冲液中进行逆转录后连续进行PCR扩增,以第一轮扩增产物为模板,在含HBV和HCV内套引物的PCR反应体系中进行第二轮扩增,产物经电泳后,以DNA分子量标志物或巳知片段做参考,出现523bp和(或)260bp产物条带分别为HBV和(或)HCV单项或重叠感染。因选择高度保守的HBV和HCV引物,并进行了包括将逆转录与第一轮PCR结合进行等多项改进,故本方法具有特异、敏感、通用、简便、快速和经济等优点,减少了交叉污染的机会,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亦为献血员筛选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聚合反应 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双重套式PCR检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糜祖煌 秦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 应用双重套式 PCR技术同时检测发酵支原体 (Mf)和穿通支原体 (Mpe)。方法 以支原体 16 Sv RNA基因为靶基因 ,外套引物为 Mf 与 Mpe共用、内套引物则分别为 Mf 种特异和 Mpe种特异 ,建立双重套式扩增体系。结果 本双重套式 PCR... 目的 应用双重套式 PCR技术同时检测发酵支原体 (Mf)和穿通支原体 (Mpe)。方法 以支原体 16 Sv RNA基因为靶基因 ,外套引物为 Mf 与 Mpe共用、内套引物则分别为 Mf 种特异和 Mpe种特异 ,建立双重套式扩增体系。结果 本双重套式 PCR不仅能分别扩增 Mf 和 Mpe的特异性 DNA,并能同时扩增 Mf 和 Mpe出现二条特征性条带 ,产物经测序证实。结论 双重套式 PCR是一种灵敏、特异和快速的 Mf 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支原体 穿通支原体 双重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增强套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
14
作者 董占双 刘忠顺 +1 位作者 王佳贺 王桂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1-54,共2页
应用培养 增强套式多聚酶链反应 (C ENPCR)检测 4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在检测的 44份咽拭子标本中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阳性率为 38.6 3%。结果显示 ,C ENPCR检测MP感染敏感性较高 。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培养-增强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式PCR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ARV
15
作者 李秉鸿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0期5-6,共2页
美国学者对禽呼肠孤病毒(ARV)的鉴定采用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核苷酸排序。扩增的ARV美国株S<sub>1</sub>基因段分别是738和342bp,PCR产物作Souttem和dot印迹杂交。扩增的cDNA片段经克隆成pUC18载体并排序,对美国... 美国学者对禽呼肠孤病毒(ARV)的鉴定采用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核苷酸排序。扩增的ARV美国株S<sub>1</sub>基因段分别是738和342bp,PCR产物作Souttem和dot印迹杂交。扩增的cDNA片段经克隆成pUC18载体并排序,对美国株S1133、1733、2408和CO<sub>8</sub>及澳大利亚株RAM<sub>1</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序列 PCR 分析鉴定 美国株 聚合反应 澳大利亚 氨基酸序列 禽呼肠孤病毒 印迹杂交 分离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套式PCR检测蓝舌病病毒
16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9期6-6,共1页
美国I.E.Aradaib等从BTV17型(BTV—17)的非结构蛋白1基因中选择了2对寡核苷酸引物对(BTV<sub>1</sub>、BTV<sub>4</sub>和BTV<sub>2</sub>、BTV<sub>3</sub>),用于套式多聚酶链反... 美国I.E.Aradaib等从BTV17型(BTV—17)的非结构蛋白1基因中选择了2对寡核苷酸引物对(BTV<sub>1</sub>、BTV<sub>4</sub>和BTV<sub>2</sub>、BTV<sub>3</sub>),用于套式多聚酶链反应(PCR)试验中的两步扩增。第一步,使用外引物对BTV<sub>1</sub>和BTV<sub>4</sub>进行扩增,获得一个有826个碱基对(bp)的产品;第二步,用套式或内引物对BTV<sub>2</sub>和BTV<sub>3</sub>进行扩增,产生一种有517bp的PCR产品。应用这种套式PCR测定法,可以检测出在细胞培养物中繁殖的北美原型血清型2、10、11、13和17BTV的RNA。使用套式引物对BTV<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测 蓝舌病病毒 多聚反应 非结构蛋白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血清型 细胞培养物 两步扩增 家畜流行病学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用于生物样品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 被引量:23
17
作者 胡伟 陈荣华 +3 位作者 张晨 安志远 王斌 平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运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进行生物样品的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方法选择人mtDNA两个编码基因ND4和16S rRNA,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用人来源及常见动物样本验证种属特异性,再用重组质粒和2组共16份人来源生物检材,倍比稀释。使用微滴式... 目的运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进行生物样品的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方法选择人mtDNA两个编码基因ND4和16S rRNA,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用人来源及常见动物样本验证种属特异性,再用重组质粒和2组共16份人来源生物检材,倍比稀释。使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进行种属检验和绝对定量,验证其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人重组质粒FAM(ND4)可进行人来源样品的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各级稀释梯度基本吻合,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可以检测出反应体系中低至单拷贝的DNA。结论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可以进行生物样品的种属鉴定和绝对定量,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应用于日常法医物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聚合反应 种属鉴定 绝对定量 微滴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hTERT基因si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斌华 李祥勇 +2 位作者 梁统 唐旭东 周克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不同位点的一系列siRNA真核表达质粒mU6-hTERT1~5,为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鼻咽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工合成的针对hTERT基因4个不同位点和1个混... 目的:构建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不同位点的一系列siRNA真核表达质粒mU6-hTERT1~5,为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鼻咽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工合成的针对hTERT基因4个不同位点和1个混乱序列的正反链DNA序列经基因重组定向克隆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mU6中,通过PCR检测确定重组结果。根据260nm处紫外红吸收值计算重组质粒的浓度。结果:各对DNA序列均按正确方向插入pmU6质粒,纯度和浓度均符合实验要求。结论:成功构建成了含人端粒酶hTERT基因4个不同位点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逆转录酶 质粒 聚合反应 RNA干扰 人端粒逆转录酶 HTERT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siRNA DNA序列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落式PCR和SSCP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
19
作者 韩西群 齐宗利 +2 位作者 贺莉 陆地 赵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以降落式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探讨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盐析法提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和降落式PCR扩增基因... 目的以降落式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探讨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盐析法提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和降落式PCR扩增基因重排。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SCP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PCR扩增产物。阳性细胞系DNA模板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DNA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扩增,检测降落式PCR的灵敏度。结果琼脂糖电泳中,18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15例、4例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标本经SSCP进一步分析,呈不连续条带。DNA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为TCR-γ基因重排。阳性对照模板占1%以上时可得到阳性扩增结果。结论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结合降落式PCR可有效扩增T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重排,可用于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PCR SSCP 检测 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克隆T细胞受体γ 基因重排 构型多态性 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热隔绝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娟 卞国志 +1 位作者 王贵平 袁建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由于常规PCR所使用的加热机制为热传导的热循环仪,需要一个精密的数字控制器来快速加热和冷却样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便携式的核酸检测PCR平台。而自然对流作为另一种热转换方式,能促进液体自发反复循环以提... 由于常规PCR所使用的加热机制为热传导的热循环仪,需要一个精密的数字控制器来快速加热和冷却样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便携式的核酸检测PCR平台。而自然对流作为另一种热转换方式,能促进液体自发反复循环以提供工作所需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在核酸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恒温热隔绝式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PCR)就是采用Rayleigh-Be′nard自然对流原理,利用仪器底部单一热源对特殊聚碳酸酯毛细反应管底部的紫铜圈接触加热,毛细管上部置入隔热挡板,上下的温度差从而使毛细管内部流体对流自发形成可供PCR扩增反应的连续的温度梯度,LED屏上直接显示检测结果。与传统的PCR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特异性强、仪器成本低等优点,已开始运用于临床各种病原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瑞利-本纳德对流 恒温热隔绝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