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导管套囊在声门处导致小儿气管导管难以拔出一例
1
作者 陈丽 叶军明 +1 位作者 彭道珍 钟茂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8-488,共1页
患儿,女,4岁,15k,诊断为“扁桃体与腺样体肥大”入院,一般情况良好,无气管插管困难的体征,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与腺样体切除术。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05mg、阿曲库铵10mg、丙泊酚30mg诱导后顺利插入ID4.5号普通气管导管。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拔出 小儿 声门 气管插管困难 腺样体切除术 气管插管全麻 腺样体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注气法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浩然 陈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0-540,共1页
临床上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基本都采用高容低压套囊,但时有套囊充气后气管黏膜受损的病例发生。我们将三种不同注气法应用于套囊充气,并对气管黏膜所受压力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注气法 气管黏膜 充气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前后气管横径变化值与套囊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施洁 杨歆璐 +3 位作者 杨成伟 章蔚 方军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气管导管(ETT)套囊充气前后的气管横径变化值(ΔTD)与ETT套囊压(CP_(ET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至Ⅲ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气管导管(ETT)套囊充气前后的气管横径变化值(ΔTD)与ETT套囊压(CP_(ET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至Ⅲ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拟招募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用指压法进行ETT套囊充气,分别在充气前后用超声测量胸骨上窝水平的气管横径,计算ΔTD。然后用压力表测量套囊压力(CP_(ET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求取ΔTD截断值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第2部分拟招募46例患者,按照ETT套囊充气方法随机分为指压组和超声组,每组23例。指压组使用指压法为套囊充气,超声组使用超声结合ΔTD截断值指导套囊充气。两组充气后均用压力表测量CP_(ETT)。结果当CP_(ETT)不高于110 cmH_(2)O时,CP_(ETT)与ΔTD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5)。ΔT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ΔTD截断值为1.25 mm,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84.2%。与指压组比较,超声组正常CP_(ETT)占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当CP_(ETT)不高于110 cmH_(2)O时,CP_(ETT)与ΔTD呈明显正相关;超声法测量ΔTD指导ETT套囊充气明显优于指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气管导管压力 气管插管 气管横径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吐尔逊阿依.买买提 郑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3-515,共3页
气管导管套囊在全麻手术中,可以起到封闭气道、固定导管,预防口腔分泌物和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从而达到提高通气质量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作用。研究表明,接受全麻手术插管的患者套囊压力维持在15~25 mm Hg可以减少术后插管相关性并发症。... 气管导管套囊在全麻手术中,可以起到封闭气道、固定导管,预防口腔分泌物和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从而达到提高通气质量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作用。研究表明,接受全麻手术插管的患者套囊压力维持在15~25 mm Hg可以减少术后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然而,在实际手术插管操作中患者套囊的充气压力未得到麻醉医师的充分重视。随着对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如何减少术后因套囊压力所致气管损伤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肺部并发症 反流误吸 全麻手术 口腔分泌物 压力控制 胃内容物 气管损伤 压力研究 闭合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颅脑外伤院外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国强 张知园 王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31-331,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导管预充气 经鼻气管插管 颅脑外伤 院外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通气导管套囊放气方法改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茂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3-3,共1页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在麻醉科广泛使用,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前需常规充分吸引气管内、口腔、咽腔内分泌物,预防术后误吸的发生;但积聚在气管导管套囊上端与声门口之间的分泌物常不易完全吸引干净,气管导管拔除后残留在此腔...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在麻醉科广泛使用,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前需常规充分吸引气管内、口腔、咽腔内分泌物,预防术后误吸的发生;但积聚在气管导管套囊上端与声门口之间的分泌物常不易完全吸引干净,气管导管拔除后残留在此腔隙内分泌物可能流入气管内诱发呛咳、误吸。传统的方法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吸引边拔管,但此方法会诱发术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可能。有专家建议将气管导管外气囊压力指示囊剪去,保留气管导管套囊内残留的一些气体,在拔除气管导管时通过气管导管套囊将导管套囊上端可能残留的分泌物带出气管。此方法可能出现套囊内残气无法排出或排出不畅,未完全放气的套囊卡于声门口引起拔管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通气 气管导管 拔除气管导管 内分泌物 改良 术后低氧血症 术后误吸 拔管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套囊法监测喉内收肌诱发颤搐反应的可行性
7
作者 杨汉宇 冉建 +3 位作者 李德维 叶靖 曹阳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套囊法监测喉内收肌诱发颤搐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20~50岁女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20例。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插入双套囊气管导管,导管的测压套囊置于声门裂处。两台TOFGuard肌松监测仪同步透皮刺激喉返神经... 目的探讨双套囊法监测喉内收肌诱发颤搐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20~50岁女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20例。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插入双套囊气管导管,导管的测压套囊置于声门裂处。两台TOFGuard肌松监测仪同步透皮刺激喉返神经和腕部尺神经,诱发喉内收肌和拇内收肌颤搐反应。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mg/kg后,观察罗库溴铵对喉内收肌与拇内收肌抑制时程和恢复过程。结果喉内收肌的显效时间比拇内收肌快(P<0.05),起效时间亦明显比拇内收肌快(P<0.01),T1最大抑制程度明显比拇内收肌低(P<0.01)。恢复过程中,喉内收肌的T1恢复到基础值的50%、75%和TOFr达0.75所需时间均明显比拇内收肌短(P<0.01),喉内收肌T1恢复到基础值90%的时间比拇内收肌明显快(P<0.05)。结论用双套囊测压法监测喉内收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神经肌肉阻滞 套囊气管导管 喉内收肌 拇内收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封闭法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仙蕊 陈彦青 李德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48-948,共1页
关键词 麻醉诱导 昏迷患者 颅脑外伤 食管 封闭法 套囊气管导管 脑外伤患者 颅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声带麻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兰琼 许挺 徐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2-735,共4页
声带麻痹(vocal cord palsy,VCP)是颈椎前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包括一系列声带功能不全:从声带运动部分受损到完全无法运动,即部分或完全声带运动障碍。单侧喉返神经受损时,同侧声带位于旁正中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声困难,... 声带麻痹(vocal cord palsy,VCP)是颈椎前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包括一系列声带功能不全:从声带运动部分受损到完全无法运动,即部分或完全声带运动障碍。单侧喉返神经受损时,同侧声带位于旁正中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声困难,其他可能症状还包括咳嗽无力、吞咽困难以及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颈椎前路 喉返神经 声带运动障碍 气管导管 发声困难 颈前路手术 手术节段 间盘切除 频闪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