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子茎泻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凤玉 林春花 +5 位作者 朱辉 王萍 唐庆华 牛晓庆 陈思婷 吴多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生物学特性 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ITS和大亚基的甘蔗凤梨病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英文)
2
作者 林善海 周主贵 +3 位作者 潘雪红 商显坤 魏吉利 黄诚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03-2109,共7页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将该病菌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用引物ITS1/4和NL1/4分别对该菌株的核酸rD NA-ITS和大亚基序列进行扩增,以MEGA软件的Neighor-joining方法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p-distance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FL-1为甘蔗凤梨病致病菌,具有典型的节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与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一致。从菌株FL-1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499 bp rD NA-ITS和563 bp大亚基片段,其序列均与C.paradoxa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100.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序列均与C.paradoxa聚为一个独立簇。遗传矩阵分析结果表明,rD NA-ITS和大亚基均与C.paradoxa聚合在一起,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和0-0.008,而Ceratocystis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06和0.002-0.059。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FL-1鉴定为C.paradoxa。【结论】来自甘蔗的FL-1菌株是C.paradoxa复合群的成员,并被划分在进化复合群的分枝1上。rD NA-ITS和大亚基适合用于甘蔗凤梨病的PCR检测及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复合群 形态特征 RDNA-ITS 大亚基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泻血病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凤玉 吴艳萍 +3 位作者 牛晓庆 朱辉 唐庆华 吴多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0,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椰子泻血病病原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9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对病原菌...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椰子泻血病病原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9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对病原菌的菌丝抑制作用最强,测试的8个浓度均完全抑制了菌丝的生长;百菌清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100%;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芽管的生长抑制率最高的是百菌清和苯甲·丙环唑,达到100%。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十三吗啉、异菌脲和甲基硫菌灵的毒力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376 8×10-(-5)、0.043 2、0.269 2、1.246 2和4.599 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泻血病 奇异长喙壳菌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