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渣油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爱军
冯翠华
+2 位作者
张学军
王治卿
王宗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运用溶剂沉淀法和中性氧化铝柱液固吸附色谱法将2种渣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4个组分,运用密度法分析这些组分的结构参数;以氢化芳烃9,10-二氢蒽(DHA)为分子探针测定渣油组分在380℃和430℃时的受热夺氢能力。结果表明:...
运用溶剂沉淀法和中性氧化铝柱液固吸附色谱法将2种渣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4个组分,运用密度法分析这些组分的结构参数;以氢化芳烃9,10-二氢蒽(DHA)为分子探针测定渣油组分在380℃和430℃时的受热夺氢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渣油的组分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渣油的相同组分组成和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按沥青质、胶质、饱和分、芳香分的顺序呈现降低的趋势;渣油夺氢抑制指数HAS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渣油的HAS也有差别;HAS与混炼焦化的抑焦行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渣油
组分
热处理
氢
转移
夺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饱和烃热裂化夺氢氢转移能力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研究了在热反应条件下石油渣油中饱和烃夺氢氢转移能力的测定方法和结果。饱和烃受热生成的自由基可从氢化芳烃四氢萘夺取活泼氢 ,由此可测定不同饱和烃的夺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饱和烃可剧烈裂化而具有较强的夺氢能力 ,且这种夺氢能...
研究了在热反应条件下石油渣油中饱和烃夺氢氢转移能力的测定方法和结果。饱和烃受热生成的自由基可从氢化芳烃四氢萘夺取活泼氢 ,由此可测定不同饱和烃的夺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饱和烃可剧烈裂化而具有较强的夺氢能力 ,且这种夺氢能力随反应条件苛刻度增大而增强。对于正构烷烃或石蜡系列 ,其夺氢能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而对于不同来源石油渣油的饱和分 ,其夺氢能力的差别不大。沥青质的存在可诱导饱和烃剧烈裂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饱和烃
热裂化
夺氢能力
氢
转移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饱和烃促进渣油热反应初期生焦的考察
被引量:
22
3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研究了石油渣油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化学对渣油热反应体系生焦的影响。对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饱和烃 沥青质组成的二元模型反应体系 ,以及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 沥青质组成的三元模型反应体系 ,分别进行高压热反应 ;然后关联二元反应体...
研究了石油渣油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化学对渣油热反应体系生焦的影响。对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饱和烃 沥青质组成的二元模型反应体系 ,以及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 沥青质组成的三元模型反应体系 ,分别进行高压热反应 ;然后关联二元反应体系和三元反应体系中饱和烃夺氢能力及供氢探针的供氢量和沥青质生焦率。结果表明饱和烃夺氢能力可促进沥青质生焦 ;并且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反应性能与饱和烃的物理沉积性能相比较 ,前者更能促进沥青质形成凝聚相而生焦。进而测定四种减压渣油的热反应生焦趋势 ,发现渣油饱和分的夺氢量与渣油热反应初期的生焦趋势密切相关 ,而较苛刻的条件下的生焦趋势主要是由原料渣油残炭值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饱和烃
热裂化
夺氢能力
生焦诱导期
热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渣油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爱军
冯翠华
张学军
王治卿
王宗贤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油辽河油田金马开发工艺所
中石油大庆分公司
中石化九江分公司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050202-03-01)
中国石油大学大型分析仪器基金项目
文摘
运用溶剂沉淀法和中性氧化铝柱液固吸附色谱法将2种渣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4个组分,运用密度法分析这些组分的结构参数;以氢化芳烃9,10-二氢蒽(DHA)为分子探针测定渣油组分在380℃和430℃时的受热夺氢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渣油的组分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渣油的相同组分组成和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按沥青质、胶质、饱和分、芳香分的顺序呈现降低的趋势;渣油夺氢抑制指数HAS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渣油的HAS也有差别;HAS与混炼焦化的抑焦行为正相关。
关键词
石油渣油
组分
热处理
氢
转移
夺氢能力
Keywords
petroleum residue
fraction
thermal treatment
hydrogen transfer
hydrogen-accepting ability
分类号
TE6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饱和烃热裂化夺氢氢转移能力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机构
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407,共4页
基金
重质油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 ( 2 0 0 0 6 )~~
文摘
研究了在热反应条件下石油渣油中饱和烃夺氢氢转移能力的测定方法和结果。饱和烃受热生成的自由基可从氢化芳烃四氢萘夺取活泼氢 ,由此可测定不同饱和烃的夺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饱和烃可剧烈裂化而具有较强的夺氢能力 ,且这种夺氢能力随反应条件苛刻度增大而增强。对于正构烷烃或石蜡系列 ,其夺氢能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而对于不同来源石油渣油的饱和分 ,其夺氢能力的差别不大。沥青质的存在可诱导饱和烃剧烈裂化 。
关键词
渣油
饱和烃
热裂化
夺氢能力
氢
转移
测定方法
Keywords
petroleum residue
saturate hydrocarbons
thermal cracking
hydrogen abstraction ability
hydrogen transfer
分类号
TE624.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饱和烃促进渣油热反应初期生焦的考察
被引量:
22
3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机构
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8-412,共5页
基金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2 0 0 0 6 )~~
文摘
研究了石油渣油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化学对渣油热反应体系生焦的影响。对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饱和烃 沥青质组成的二元模型反应体系 ,以及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 沥青质组成的三元模型反应体系 ,分别进行高压热反应 ;然后关联二元反应体系和三元反应体系中饱和烃夺氢能力及供氢探针的供氢量和沥青质生焦率。结果表明饱和烃夺氢能力可促进沥青质生焦 ;并且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反应性能与饱和烃的物理沉积性能相比较 ,前者更能促进沥青质形成凝聚相而生焦。进而测定四种减压渣油的热反应生焦趋势 ,发现渣油饱和分的夺氢量与渣油热反应初期的生焦趋势密切相关 ,而较苛刻的条件下的生焦趋势主要是由原料渣油残炭值所决定。
关键词
渣油
饱和烃
热裂化
夺氢能力
生焦诱导期
热反应体系
Keywords
petroleum residue
saturate hydrocarbons
thermal cracking
hydrogen abstraction ability
coke induction period
分类号
TE624.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渣油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
郭爱军
冯翠华
张学军
王治卿
王宗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饱和烃热裂化夺氢氢转移能力研究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饱和烃促进渣油热反应初期生焦的考察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