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速冲击下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夹层风挡玻璃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骏 刘博涵 +1 位作者 葛东云 李一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6-139,共4页
利用准静态3点弯曲实验技术获得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夹层风挡玻璃力学性能,并建立其线弹性本构关系。将建立的本构关系嵌入有限元软件中对人体头部冲击PVB夹层风挡玻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PVB夹层风挡玻璃在人体头部冲击下容... 利用准静态3点弯曲实验技术获得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夹层风挡玻璃力学性能,并建立其线弹性本构关系。将建立的本构关系嵌入有限元软件中对人体头部冲击PVB夹层风挡玻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PVB夹层风挡玻璃在人体头部冲击下容易发生破损,也具有一定的吸能效果。力学实验结合数值分析方法为研究PVB夹层风挡玻璃动态响应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夹层风挡玻璃 人车事故 人体头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夹层风挡玻璃的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栋 王亚军 +3 位作者 施欲亮 吴沈荣 赵正 吴特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63-269,共7页
在车辆开发过程中对夹层风挡玻璃的研究,对提高车辆对行人的保护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汽车风挡夹层玻璃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中,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层采用实体单元,玻璃层采用壳单元和实体单元,使用最大主应变准则模拟玻... 在车辆开发过程中对夹层风挡玻璃的研究,对提高车辆对行人的保护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汽车风挡夹层玻璃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中,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层采用实体单元,玻璃层采用壳单元和实体单元,使用最大主应变准则模拟玻璃开裂。采用5 mm的壳单元混合型网格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行人头部撞击风挡玻璃底部位置和车顶的抗压、加速度、侵入量、头部伤害指标(HIC)和玻璃破碎形态,并和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行人头部伤害程度及玻璃的断裂形状,可为车辆风挡玻璃设计及优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行人保护 夹层风挡玻璃 数值模拟 聚乙烯醇缩丁醛(PVB) 头部伤害指标(H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光照下夹层风挡玻璃吸能特性仿真研究
3
作者 张沛霖 李一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5年第4期558-567,共10页
为了研究太阳光照对夹层风挡玻璃吸能特性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太阳光照影响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间层温度,进而影响夹层玻璃力学性能的光热—力学耦合仿真模型。对太阳光照下玻璃升温过程进行光热建模,将中间层温度结果通过动态力学分析(... 为了研究太阳光照对夹层风挡玻璃吸能特性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太阳光照影响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间层温度,进而影响夹层玻璃力学性能的光热—力学耦合仿真模型。对太阳光照下玻璃升温过程进行光热建模,将中间层温度结果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实验转化为PVB中间层模量,将其作为头模型—风挡玻璃碰撞有限元模型的输入,计算风挡玻璃的吸能能力和行人保护性能。结果表明:在夏天风挡玻璃透射太阳功率为700 W/m^(2)时,无风时中间层稳态温度将升高至70℃,中间层模量将下降为室温时的约1/500,头模型穿透风挡玻璃的临界速度将从室温实验测得的40 km/h降低为20 km/h。太阳光照将通过升高温度降低中间层模量,降低夹层风挡玻璃的吸能性能,增加头模型穿透玻璃以及与驾驶室内部物体发生二次碰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风挡玻璃 吸能特性 头模型冲击 太阳辐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