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层型陆相页岩油储层压裂裂缝扩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柴妮娜 李嘉瑞 +3 位作者 张力文 王俊杰 刘亚鹏 朱伦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了一套泥页岩及细粒砂质岩,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评估资源量合计达十几亿吨。但页岩油储层可动性差、地层埋深浅,水平段层理、断缝、断层发育,裂缝扩展形态未知,体积压裂改造难度大。针对长7段井下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了一套泥页岩及细粒砂质岩,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评估资源量合计达十几亿吨。但页岩油储层可动性差、地层埋深浅,水平段层理、断缝、断层发育,裂缝扩展形态未知,体积压裂改造难度大。针对长7段井下储层获取的全直径致密砂泥岩岩心和页岩岩心,利用水泥包裹岩心方法开展真三轴室内压裂物模实验,获取水力裂缝形态,揭示弱应力场下页岩油储层水力裂缝扩展机理。实验发现,页岩油储层层状结构较密集,岩石颗粒之间胶结性较弱,压裂液容易沿着层理渗滤,在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小于2 MPa时,水力裂缝形态多为水平缝,压裂液主要沿层理或水平的天然裂缝渗滤;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增加到7 MPa时,会出现垂向穿层缝,形成局部台阶,最后被弱胶结层理面捕获后,沿层理渗滤延展。因此,压裂施工时,优选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值较大的区域进行施工(井口位于山顶),有利于水力裂缝垂向延展,增加储层的体积压裂效果,提高页岩油产量和增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页岩储层 水力压裂实验 最大水平主应力 水力裂缝形态 天然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延长组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雨航 强微 +4 位作者 党鑫 刘波 文志刚 田伟超 樊云鹏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21,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面临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匮乏、储量接替难度大的难题,目前增储的主要目标为页岩油储层。延长组7段(长7段)作为安塞油田的关键开发层系,其孔隙结构直接控制着储层质量,进而对页岩油开发产生显著影响。以安塞油田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面临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匮乏、储量接替难度大的难题,目前增储的主要目标为页岩油储层。延长组7段(长7段)作为安塞油田的关键开发层系,其孔隙结构直接控制着储层质量,进而对页岩油开发产生显著影响。以安塞油田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扫描电镜、铸体薄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明确不同尺寸孔隙对于储层品质的影响,并从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的角度揭示储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长石溶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黏土晶间孔以及少量的微裂缝;其中长石溶孔主要发育微米级孔隙,而黏土晶间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储层整体排驱压力较高,进汞饱和度较低,孔喉半径以纳米级为主,孔径在500μm以下的孔隙多呈开放型的平行板状和狭缝形,同时发育少量的墨水瓶型孔隙。储层孔径主要小于300μm,且随着物性变好,储层内较大尺寸的孔隙占比也在逐渐增大。优质储层的成因主要划分为2类:东北方向靠近物源,水动力强,岩石颗粒分选性好,储层内容易发育绿泥石膜,而绿泥石膜可以保护颗粒间的原生粒间孔,压实作用后可保留较多的残余粒间孔而形成优质储层;西南方向远离物源方向,水体深度增加,水动力变弱,因靠近烃源岩发育区,储层容易被烃源岩产生的有机酸溶蚀改造,发育较多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研究成果可为安塞油田页岩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 延长组7段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夹层页岩 储层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水南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林圃 王喜鑫 +5 位作者 麻书玮 李少华 薛婷 李强强 严睿 杨秦川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0,I0006,I0007,共1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南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RD分析、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氮气吸附实验,分析合水南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沉积、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 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南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RD分析、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氮气吸附实验,分析合水南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沉积、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南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度平均为8.47%,渗透率平均为0.74×10^(-3)μm^(2),属于典型的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喉半径集中分布在0.02~200.00μm之间,孔隙形态主要为板状平行狭缝孔和半封闭楔形孔;孔隙结构受沉积、成岩作用演化共同控制。沉积作用奠定页岩油储层的物质基础,沉积物粒度细,杂基体积分数高,原始孔渗低;储层在强压实阶段损失大量的粒间孔隙,胶结作用进一步降低储层物性;后期溶蚀作用的改造促使优势储层形成。砂质碎屑流砂体受胶结作用减孔大,浊流砂体受压实作用减孔大。砂质碎屑流砂体经历中等压实、强胶结及中等溶蚀,是研究区优势储层的主要成因。该结果对夹层型页岩油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湖盆 夹层页岩 孔隙结构 砂质碎屑流 优势储层 长7段 合水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
4
作者 蒙启安 张金友 +9 位作者 吴伟 康德江 王金伟 于丹 孙祖宇 刘丽娟 刘帅 刘金凤 张智聪 于婷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和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对青山口组沉积相、砂体分布、储层宏微观特征和含油性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北部和西部物源,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浊积砂和砂质碎屑流,夹层砂岩在全区大面积分布,沿着物源方向逐渐减薄;夹层型页岩油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有效孔隙度一般为6%~12%,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有机生烃缝等,砂岩和页岩均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源储一体近距离运移立体成藏,砂岩、页岩普遍含油,在成熟烃源岩内为纯油区,大规模连续成藏;按照有效烃源岩范围、砂岩分布范围、储层特征、黏土矿物含量、油水关系等地质条件,综合划分了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发育的有利区带,初步估算资源量潜力为25×10^(8) t,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主要参数对比结果表明,齐家南和古龙西地区夹层砂岩相对较厚、源岩品质相对较好,是近期增储建产的现实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青山口组 夹层页岩 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夹层型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 被引量:23
5
作者 慕立俊 拜杰 +1 位作者 齐银 薛小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1,共9页
针对庆城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物性致密、原始油藏压力系数低和湖相沉积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水平检查井取心观察和微地震频度与震级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裂缝系统以人工主裂缝为主、支/微裂缝为辅;根据细分切割裂缝思路,... 针对庆城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物性致密、原始油藏压力系数低和湖相沉积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水平检查井取心观察和微地震频度与震级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裂缝系统以人工主裂缝为主、支/微裂缝为辅;根据细分切割裂缝思路,采用桥塞/球座分段多簇射孔联作工艺为主体技术;从地质工程甜点综合特征出发,优化布缝策略、段簇组合和簇间距;基于限流压裂原理,采用暂堵控制多簇裂缝扩展,以大量现场压裂资料为样本集,优化压裂关键参数;根据压裂对缝网导流能力的需求,优化压裂液和支撑剂的粒径组合。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庆城夹层型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庆城页岩油区块的180口水平井应用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完成4590段压裂,压裂后单井初期产量达到了14.5 t/d,第1年产量递减率降低10百分点以上。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可以实现油藏与裂缝的匹配,有效支撑了庆城页岩油百万吨级产能建设,为陆相页岩油资源高效动用和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页岩 地质工程一体化 体积压裂 支撑剂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夹层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以宁228井长7段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辛红刚 田杨 +4 位作者 冯胜斌 岳贤和 陈薪凯 淡卫东 罗顺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油资源潜力。长7段砂岩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泥页岩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长庆油田未来重要的油气接替资源,但其相关地质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宁228井长7段全取...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油资源潜力。长7段砂岩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泥页岩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长庆油田未来重要的油气接替资源,但其相关地质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宁228井长7段全取心段厘米级岩心观察描述及系统采样,一系列实验测试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长7段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粉细砂岩及凝灰岩4种岩石类型;长7段烃源岩整体条件优越,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有机质类型以Ⅰ型、Ⅱ型为主,均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其中黑色页岩具有更高的有机质丰度;长7段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泥页岩主要发育有机孔和无机孔,粉细砂岩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粒内孔和粒间孔,凝灰岩则以粒间孔、矿物粒内孔为主;长7段整体含油性较好,但可动性差异性大,砂岩、凝灰岩的流体可流动性较好,泥页岩的可流动性较差。总之,典型夹层型页岩油精细解剖分析可以为推动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规模性开发提供有利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 夹层页岩 沉积学特征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资源潜力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郭秋麟 米石云 +1 位作者 张倩 王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鉴于我国页岩油在类型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标准和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将页岩油划分为夹层页岩油、纯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页岩油明显不同的赋存与形成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容积法、基于... 鉴于我国页岩油在类型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标准和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将页岩油划分为夹层页岩油、纯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页岩油明显不同的赋存与形成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容积法、基于热解烃S1含量体积法、基于氢指数变化的生烃量法资源量计算方法模型,并确定各种方法模型的关键参数及参数下限标准,最后按照统一的参数标准评价了我国主要盆地页岩层系的三大类页岩油资源量。我国纯页岩油、夹层页岩油、原位转化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45.4×10^(8), 95.1×10^(8),708.2×10^(8)t,可采资源量分别为9.4×10^(8),7.1×10^(8),460.3×10^(8)t。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推动国内原油增产稳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准 资源评价方法 资源潜力 夹层页岩油 页岩 原位转化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型页岩油三维甜点分布预测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B15区块延长组为例
8
作者 万晓龙 吴胜和 +7 位作者 周新平 徐振华 付金华 王梓沣 麻书玮 邬德刚 李桢 刘明成 《地学前缘》 2025年第5期417-431,共15页
陆相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具有垂向较薄、侧向不连续的特点,因此,精确的三维甜点分布预测是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及单井产能的关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具有丰富的夹层型页岩油资源,但已有的开发实践发现水平井甜点钻遇率差异大,在地... 陆相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具有垂向较薄、侧向不连续的特点,因此,精确的三维甜点分布预测是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及单井产能的关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具有丰富的夹层型页岩油资源,但已有的开发实践发现水平井甜点钻遇率差异大,在地震品质不高、井距较大资料条件下,尚未形成单一油层级次的三维甜点空间分布预测方法。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B15区块延长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维多元约束的智能化三维甜点预测思路,即:采用地震宏观约束与多井模式拟合的方法,实现甜点平面分布预测;采用基于微构造面的单甜点建模方法,通过二维甜点分布约束下的几何学形态智能构造算法构建甜点微构造面,实现单甜点三维建模;采用叠置模式约束的嵌入式方法,优化顶、底微构造面,将单甜点模型秩序嵌入得到多甜点三维模型。该方法再现了甜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与复杂接触关系,可有效指导水平井井位部署,提高甜点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夹层页岩 三维甜点预测 地质建模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