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鹏 崔红领 崔庆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3例,颈总动脉狭窄16例,颈内动脉狭窄25例,椎动脉狭窄或纤细14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脉畸形4。结...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3例,颈总动脉狭窄16例,颈内动脉狭窄25例,椎动脉狭窄或纤细14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脉畸形4。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治疗计划、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64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鲁华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对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8例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其中6例患者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22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其中14例患者发育异常,17例患者显示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快速、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 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 头颈部血管病变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头颈部血管瘤18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海亮 《山西临床医药》 2002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结果 :随访 1a,18例患者肿块均消失 ,无异常血管波动。结论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头面部血管瘤安全 ,疗效满意。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头颈部血管 血管 药物疗法 疗效 病例报告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凯 孙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实验组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诊断,比较...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实验组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5%(39/40),对照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2.5%(33/40),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血管疾病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选择后续治疗方案和准确评估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疾病 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DS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建华 王英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64-65,共2页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130例头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头颈部血管DSA、CTA这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分析和...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130例头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头颈部血管DSA、CTA这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分析和比较头颈部血管DSA、CTA这两种方式,发现CTA检查全部为大脑动脉或颈动脉血管狭窄,而采用DSA检查有128例大脑动脉或颈动脉血管狭窄,其中有2例误诊,具有98.4%的符合率,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0.9098,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98支血管经过CTA检查显示异常,经过DSA检查有193支显示异常,具有97.5%的符合率,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0.8.141,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与CTA这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均较高,其中CTA具有方便、快捷以及相对无创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首选的诊断头颈部血管病的方法 ,而DSA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将其看作是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三维CT血管造影 头颈部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3D CE-MRA与传统TOF-MRA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俏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9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与传统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均行3D CE-MRA与传统TOF-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检出率。结果3D CE-... 目的比较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与传统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均行3D CE-MRA与传统TOF-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检出率。结果3D CE-MRA图像优良率为97.06%,高于TOF-MRA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CE-MRA的检出率为91.18%(31/34),高于TOF-MRA的70.59%(2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3D CE-MRA的准确性较高,且获得的图像质量理想,安全性较高,可以将其作为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进行检查的首要方式,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头颈部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华志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7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头颈部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低剂量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头颈部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的头颈部CTA检查,对乙组患者进行低剂量的头颈部CTA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CTA图像质量的评分和受到的辐射剂量。结果:乙组患者CTA图像质量的评分略低于甲组患者,但两组患者CTA图像质量的评分均≥4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与常规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均能获得质量较好的CTA图像,但进行低剂量CTA检查的辐射剂量更小,检查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常规剂量 头颈部CTA检查 头颈部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对比分析
8
作者 吴松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程度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法选择镇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颅内梗死病灶。观察组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程度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法选择镇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颅内梗死病灶。观察组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3组。重度狭窄组根据狭窄部位分为颅内血管狭窄组、颅外血管狭窄组。采用Mo CA及MMSE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及Mo 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MMSE及Mo CA评分明显低于轻度、中度狭窄组(P<0.05),轻、中度狭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外血管狭窄组MMSE及Mo CA评分明显低于颅内血管狭窄组(P<0.05)。结论不同程度血管狭窄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 不同程度狭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动脉瘤肿瘤颈宽度、直径的分析
9
作者 陈少岩 时义稳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96例濮阳仁济医院医学影像科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整理,96例...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96例濮阳仁济医院医学影像科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整理,96例疑似患者均开展头颈部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且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研究的金标准,对比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数目、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肿瘤颈宽度、肿瘤体直径。结果96例疑似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129个脑动脉瘤,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125个脑动脉瘤,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符合率为96.89%(125/129)。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占88.54%(85/96);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占比符合率为96.47%(82/85),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特异度、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6.88%、96.47%、78.57%、100.00%。经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肿瘤颈宽度、肿瘤体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图像的最大密度投影在显示大脑中动脉呈现形态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上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更清晰,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显示细小动静脉及血流方向上优于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结论颅内动脉瘤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均可检出脑内各动脉的肿瘤数目、确诊颅内动脉瘤,且两者检查肿瘤数目、确诊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一致性,此外,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诊断价值较高,且能够精准检测肿瘤颈宽度、肿瘤体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联合低管电压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彦兵 阮小伟 +3 位作者 王泽润 于梓婷 杨利莉 汪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联合低管电压(70 kVp)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患者,管电压70 kVp,管电流智能调控Smartm...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联合低管电压(70 kVp)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患者,管电压70 kVp,管电流智能调控SmartmA模式。对原始数据进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60%、ASiR-V90%)及DLIR(DLIR-L、DLIR-M、DLIR-H),比较不同算法及水平重建图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指标。结果颈部及颅内动脉不同水平ASiR-V及DLIR重建图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SIR-V及DLIR重建水平增加,颈部及颅内图像噪声均减低,DLIR-H与ASiRV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减低24.30%、29.42%;颈部及颅内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升高,DLIR-H重建图像SNR、CNR最高。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C4段、椎动脉V4段SNR、CNR与ASiR-V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分别提高55.60%、43.90%、44.66%,CNR分别提高55.57%、44.24%、45.10%;大脑中动脉SNR、CNR较ASiR-V60%提高45.39%、4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R-V90%主观评分较ASiR-V60%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IR主观评分随重建水平升高而升高,DLIR-H较DLIR-M、DLI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LIR-H及DLIR-M的主观评分高于ASiR-V60%与ASiR-V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低管电压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与ASiR-V相比,DLIR可以进一步降低图像噪声,提升图像质量和诊断信心,其中DLIR-H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KV低剂量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晓君 丁香莲 +1 位作者 陈玉芳 洪国斌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双低"血管成像技术-低千伏、低对比剂用量应用于临床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5ml的低对比剂用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将20例临床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例采用80KV进行头颈部血管成... 目的探讨"双低"血管成像技术-低千伏、低对比剂用量应用于临床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5ml的低对比剂用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将20例临床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例采用80KV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扫描,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120KV,两组的对比剂用量均为35ml,注射速率为5ml/s,注射完毕后同等速率注入生理盐水40ml;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Caredose 4D),迭代算法(SAFIRE)重建,根据原始图像及最大密度投影像(MIP),比较不同千伏血管强化程度,不同KV下的辐射剂量、脑实质的密度及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5.833±0.100和5.856±0.133,P=0.694>0.05;图像噪声分别为2.261±0.026和2.522±0.031(P=0.000<0.05),噪声明显增加;辐射剂量分别为412.4±49.2和101.8±11.6,P=0.000<0.05,辐射剂量显著下降。结论采用"双低"技术进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所得图像能满足影像诊断,且大为减少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可望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筛查和治疗后复查,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剂量 CT血管成像 头颈部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圆圆 杨巧芳 +1 位作者 康亚娟 董晨一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颈CTA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颈CTA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组实施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比较2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主动脉弓和颈总动脉分叉部对比噪声比(CNR)为(15.75±3.32)和(59.84±3.16),高于对照组的(15.07±2.62)和(57.73±3.86);观察组管腔边缘锐利度、图像清晰度评分分别为(4.08±0.89)分和(8.50±1.13)分,与对照组的(3.86±0.77)分和(8.11±1.40)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8.11±1.40)mGy、(302.98±10.75)mGy·cm、(4.48±1.10)mSv,低于对照组的(8.50±1.20)mGy、(307.85±11.88)mGy·cm、(4.71±1.1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对比剂外渗率0.71%,低于对照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33)。结论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可降低头颈部CTA检查时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注射方案 外渗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与DUS和DSA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敬华 程钢 杨燕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4期115-116,共2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MSCTA)、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476例,均给予颈部动脉血管DSA、MSCTA和DUS检查。结果:DS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2.1%,M...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MSCTA)、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476例,均给予颈部动脉血管DSA、MSCTA和DUS检查。结果:DS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2.1%,MSCT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1.7%,DUS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0.9%。CTA与DSA检测符合率高。结论:MS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优于DUS检查。M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螺旋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 颈部血管超声 数字血管造影 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水平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汪香君 李江霞 +2 位作者 刘莉 黄正标 徐金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血尿酸(uric acid,UA)作为独立或共同因素,与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测定204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水平,并应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血尿酸(uric acid,UA)作为独立或共同因素,与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测定204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水平,并应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完成头颈部CTA检查。根据CTA检查结果分为有动脉粥样硬化组(120例)及无动脉粥样硬化组(84例),再对动脉粥样硬化者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Hcy、UA水平及Hcy、UA独立升高或同时升高时头颈部血管不同狭窄程度的构成比情况。结果有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Hcy值(μmol/L)分别为22.39±13.32和16.52±10.82、UA值(μmol/L)分别为376.3±122.1和322.4±1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血UA水平在血管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中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仅在动脉粥样硬化伴血管重度狭窄者显著升高(P<0.01)。单独Hcy升高或UA升高者,血管狭窄的程度以轻、中度为主,而Hcy及UA同时升高的患者,其重度狭窄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高Hcy及高UA水平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相关,当两者同时升高时,可能导致血管重度狭窄,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头颈部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程度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联合CTA扫描方案中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平 吴发银 +6 位作者 郑庆生 熊小玲 查银兰 程向华 桂广华 宋芹霞 史恒峰 《安徽医学》 2011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A扫描理想的触发阈值以及与之匹配的延迟时间。方法 300例头颈部血管受检者,前瞻性随机分A、B、C 3组,每组100例,分别设计3组不同的阈值及延迟时间,记录3组病例的阈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时间,剔除血管和颅脑有病变的...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A扫描理想的触发阈值以及与之匹配的延迟时间。方法 300例头颈部血管受检者,前瞻性随机分A、B、C 3组,每组100例,分别设计3组不同的阈值及延迟时间,记录3组病例的阈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时间,剔除血管和颅脑有病变的病例,从每组剩下未见明显异常病变的病例中随机抽取40例,对3组数据得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学Ridit检验,B组方案扫描明显优于A、C组,所得影像图像伪影少,质量高,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减少医师后处理时间。结论造影剂总剂量70ml,注射速度5 ml/s,阈值设定为100 Hu,延迟时间为5 s均能获得理想的图像质量。优化后的扫描方案节约了造影剂的量,提高了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 CTA 扫描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头颈部动脉铸型标本制作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海龙 陈勇 +2 位作者 刘斌 韦嫚 王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标本制作 动脉铸型 婴儿 头颈部血管 血管铸型 结构特点 配制方法 环氧树脂 四氯乙烯 铸型标本 填充剂 柔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不同流率推注方案对头颈部CTA图像清晰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大波 张凯 +2 位作者 姜梅 张刚 张刚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对比剂不同流率推注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清晰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的影响。方法 9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5.5 ml/s注射速率追加氯化钠溶液,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对比剂不同流率推注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清晰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的影响。方法 9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5.5 ml/s注射速率追加氯化钠溶液,对照组采用4.0 ml/s注射速率追加氯化钠溶液。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噪声、管腔边缘锐利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图像清晰度为(4.09±0.13)分、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为(4.34±0.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03±0.12)、(4.23±0.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噪声、管腔边缘锐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1.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快追加氯化钠溶液的注射流率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并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对比剂 氯化钠溶液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价值分析
19
作者 张小伟 黄辉 +2 位作者 姚昕彤 周婉月 龙苏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6-18,23,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AIS患者97例,均行头颈部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记录头颈部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AIS患者97例,均行头颈部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记录头颈部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准确率,灵敏性和特异性。采用Pearson分析头颈部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97例脑梗死患者中,DSA金标准检查正常~轻度狭窄患者41例,中度~重度狭窄患者56例。经头颈部CTA检查中度~重度狭窄准确率为96.43%。头颈部CTA诊断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诊断灵敏性为92.86%,特异性为95.12%。经Pearson分析显示,头颈部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中度~重度狭窄组斑块数量多于正常~轻度狭窄组,斑块长度高于正常~轻度狭窄组,斑块厚度小于正常~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对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脑卒中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陈斌 覃善彬 +1 位作者 黄天丽 温先楚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卒中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SPI-Ⅱ评估、头颈部CTA检查。出院后6个月、12... 目的:探讨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卒中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SPI-Ⅱ评估、头颈部CTA检查。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脑卒中复发情况,将复发患者作为复发组,将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PI-Ⅱ评分、头颈部CTA检查示颅内血管狭窄率>50%占比,计算各个随访点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A检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A检查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结果:135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复发23例(17.04%);随访12个月复发37例(27.04%),新增14例。复发组SPI-Ⅱ评分及CTA检查狭窄率>5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个月时,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A检查的AUC最大,为0.93。结论:SPI-Ⅱ联合头颈部血管CTA评估模式对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发 SPI-Ⅱ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