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软组织肿块的CT灌注采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石慧敏 余强 +1 位作者 王平仲 罗济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CT灌注采样方法对头颈部软组织肿块性病变评价的影响.方法 CT灌注检查74例(78侧)头颈部软组织肿块, 根据增强扫描后病变密度的变化选择不同CT灌注的采样方法.方法Ⅰ:对所有病变进行整体采样(采样面积为各肿块面积的90% ~ 1... 目的研究不同CT灌注采样方法对头颈部软组织肿块性病变评价的影响.方法 CT灌注检查74例(78侧)头颈部软组织肿块, 根据增强扫描后病变密度的变化选择不同CT灌注的采样方法.方法Ⅰ:对所有病变进行整体采样(采样面积为各肿块面积的90% ~ 100%);方法Ⅱ:对不均匀增强病变(15侧)的强化区(增强前后CT值差>20 HU)采样;方法Ⅲ:对不均匀增强病变(15侧)的非强化区(增强前后CT值差<20 HU)采样.以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作为评价CT灌注的参数(平均值/平均秩和).结果方法Ⅰ、Ⅱ、Ⅲ中病变区BF分别为97.92/56.81、140.49/72.67、26.49/24.33,BV分别为14.11/57.40、20.46/71.40、4.51/22.50,MTT分别为13.99/54.50、12.69/51.43、15.85/57.57,PS分别为18.30/56.41、22.77/64.87、9.75/34.20.统计学分析显示:方法Ⅰ与Ⅲ,方法Ⅱ与Ⅲ的CT灌注参数BF、BV、PS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的CT灌注采样方法能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采样方法Ⅰ适用于增强不明显或增强均匀的病变;采样方法Ⅱ和Ⅲ适宜于对增强明显不均匀的病变进行细致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块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灌注 采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