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淋巴结的超顺磁氧化铁增强MR成像
1
作者 关键 MartinG.Mack +1 位作者 rnO.Balzer RalfStraub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00-300,共1页
目的:比较头颈部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切除淋巴结标本的检查结果,确定在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这种成像方法对制定手术方案的作用。材料与方法:30例患者行非增强MR成像检查和SPIO增强(静脉给药2.6... 目的:比较头颈部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切除淋巴结标本的检查结果,确定在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这种成像方法对制定手术方案的作用。材料与方法:30例患者行非增强MR成像检查和SPIO增强(静脉给药2.6mg Fe/kg体重)T1W(500/15,重复时间毫秒/回波时间毫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淋巴结 超顺磁氧化铁增强 M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羚 胡大涛 +1 位作者 夏春华 李红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72-187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有明确淋巴结病理且治疗前有质量较好的CT平扫及增强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75例,收集201枚淋巴结,...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有明确淋巴结病理且治疗前有质量较好的CT平扫及增强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75例,收集201枚淋巴结,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113枚淋巴结归为训练组,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的88枚淋巴结归为测试组。运用Mazda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ASSO法降维,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经过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将平扫CT值、增强动脉期CT值分别与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模型,与影像组学标签组和CT征象诊断模型进行对比,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ive,AUC)和校准曲线校准度对诊断效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每个CT扫描的颈部淋巴结区域内提取298个三维特征,通过降维,筛选出6~7个最具相关性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标签+平扫CT值诺模图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AUC为(0.955,0.885),影像组学标签+增强CT诺模图值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AUC为(0.982,0.920),均大于只有影像组学标签模型为[AUC(0.940,0.905),P<0.05],平扫CT值+平扫影像组学标签、增强CT值+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标签和CT征象诊断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是0.920、0.930、0.801和0.716;敏感性分别是0.925、0.925、0.877和0.792;特异性分别为0.916、0.926、0.716和0.632;且具有满意的校准度。结论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良好,具有简便、安全、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淋巴结 计算机体层成像 影像组学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小毅 罗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1期69-70,共2页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慢性肉芽肿病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滤泡形成或滤泡样结构增生,存在生发中心。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该病变组织对放疗极为敏感,此外,还可采用化疗、手术等...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慢性肉芽肿病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滤泡形成或滤泡样结构增生,存在生发中心。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该病变组织对放疗极为敏感,此外,还可采用化疗、手术等方法。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早期患者的确诊较困难,应引起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 放射疗法 嗜酸性细胞 软组织 头颈部浅表淋巴结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蜂窝织炎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小娟 陆晓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610-610,共1页
关键词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眼眶蜂窝织炎 头颈部淋巴结 视力骤降 脓性分泌物 不明原因 鼻黏膜 患者 疼痛 红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