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云 李文婷 +3 位作者 王乃利 唐平章 徐震纲 张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4,144,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5具新鲜成年国人尸体,观察和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进行定位。结果本组10侧标本中...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5具新鲜成年国人尸体,观察和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进行定位。结果本组10侧标本中,共有44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平均每侧(4.4±1.8)支;其中,肌皮穿支30支(68.2%),肌间隔穿支14支(31.8%)。最粗穿支蒂长平均为(10.86±1.18)cm(8.29~14.44 cm),距髂前上棘与膑骨外上端中点平均距离为(3.25±0.69)cm,主要位于该点外上部。源动脉主要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蒂动、静脉外径平均为(3.16±0.59)、(3.08±0.20)mm。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解剖 头颈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浅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头颈部修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敏 马士崟 +1 位作者 张凯 孟中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方法住1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蒂长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果腹壁浅动脉的出现率为90%...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方法住1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蒂长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果腹壁浅动脉的出现率为90%(18侧),管径为(1.48±0.44)mm(0.85~2.43mm),蒂长为(4.8±1.18)cm(2.56~7.02mm),腹壁浅静脉恒定,管径为:(2.33±0.71)mm(1.46~4.05mm),蒂长为:(5.45±1.2)cm(4.03~8.42cm),当腹壁浅动脉缺如或管径细小、位置靠内侧时,外侧旋髂浅动脉上升支代偿性增粗。结论腹壁浅动脉皮瓣血供可靠,面积充足,供区损伤小,可选择性的应用于头颈部的多种软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头颈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