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WSI和IWSI型分水岭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 被引量:8
1
作者 董斌 朱幼玲 +3 位作者 穆燕芳 黄治飞 张留福 黄兴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和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点。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分水岭梗死(WSI)患者,按照Bo-gousslavsky分型标准,分为CWSI和IWSI。比较两组间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和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点。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分水岭梗死(WSI)患者,按照Bo-gousslavsky分型标准,分为CWSI和IWSI。比较两组间的危险因素和头颅MRA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例CWSI和11例IWSI患者。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吸烟、合并糖尿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等方面,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ICA、MCA、ACA、PCA、VA及BA狭窄等方面,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WSI组ICA狭窄的比例(37.50%)较IWSI组(13.64%)高;IWSI组MCA、ACA、PCA、VA及BA狭窄的比例分别为72.73%、59.09%、54.55%、27.27%、27.27%,均较CWSI组高。结论 CWS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及动脉-动脉栓塞或斑块脱落微栓子清除不良有关。IWSI发病机制可能与颅内动脉的末端分支灌注压减低有关。且IWSI组合并糖尿病比例较CWSI组高,提示糖尿病对颅内小动脉损害的时间要早于颅内外大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分水岭梗死 内分水岭梗死 危险因素 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润雄 肖卫民 +2 位作者 吴志强 李庆军 罗根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缺血性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病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12.59)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各异。结论成人...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缺血性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病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12.59)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各异。结论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各异,并与动脉硬化致脑动脉闭塞的治疗策略不同,影像学检查中DSA是有效、安全、必要的检查方法,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病 头颅CT 头颅磁共振成像 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 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