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程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早期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1
作者 柳麒 张盼盼 +4 位作者 闫亚飞 李圣洪 王娟 贾强 贾一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2,309,共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病人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具有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等特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患病率约为7.7%,头面部带状疱疹约...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病人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具有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等特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患病率约为7.7%,头面部带状疱疹约占20%,仅次于胸背部带状疱疹,而29.8%HZ病人将进展为PHN[2,3]。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病人经济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头面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鑫 黄运健 +3 位作者 倪兵 卢光 朱宏伟 杜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究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raniofaci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C-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C-PHN病... 目的:探究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raniofaci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C-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C-PHN病人4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方式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和前额叶背外侧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双靶点t DCS交替刺激,对照组采用假刺激,两组均刺激10天。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刺激前后的变化值,评价两组病人疼痛、抑郁和睡眠的改善情况,分析影响疼痛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从第6次刺激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情况开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次刺激后即刻和刺激后1个月,治疗组VAS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病程≤2个月是影响病人疗效的保护因素(OR=30.881,P=0.047)。结论:M1和DLPFC双靶点tDCS是治疗C-PHN的有效方法,病程≤2个月者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皮质 前额叶背外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疗法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丽娜 云梦真 +6 位作者 马宝丰 钱晓焱 王永 方七五 孙银贵 张蕊 安建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C形臂引导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水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C形臂引导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水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因头面部PHN接受治疗的病人信息,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鞘内注射组35例、神经干三氧水注射组26例、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组35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12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病人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痛觉异常由von Frey实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VAS、BNI、PS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6个月时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6个月内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及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6个月时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半月神经 三氧注射治疗 高电压脉冲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加巴喷丁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章荣 李威 +3 位作者 李丹 周蜜娟 胥慧敏 袁国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4-726,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HZ)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即出疹开始4个月),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所导致疼痛的一种神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HZ)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即出疹开始4个月),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所导致疼痛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临床特征为顽固的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患者常有失眠、抑郁及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加巴喷丁 头面 疼痛综合征 肌内 急性带状疱疹 ZOSTER 带状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止痛散贴敷在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为阳 王粤湘 +7 位作者 覃永健 冷文婷 黄在英 钟江 黄云淑 张衍 罗秋红 甘世坚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6期1974-1975,共2页
[目的]探究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本院配制的温阳止痛散,选取印堂、太阳、上关等穴位,应用贴敷的方法治疗31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 [目的]探究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本院配制的温阳止痛散,选取印堂、太阳、上关等穴位,应用贴敷的方法治疗31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1个疗程(7d)后,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74.2%,总有效率93.5%;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72±1.26)分、(1.98±0.86)分。[结论]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中药贴敷 温阳止痛散 贴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桂迎 严相默 于永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638-638,共1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为单侧的、按神经节段分布的、集簇的疱疹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迄今为止,对于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患者苦不堪言、睡眠障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为单侧的、按神经节段分布的、集簇的疱疹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迄今为止,对于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患者苦不堪言、睡眠障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本研究主要采用神经阻滞辅助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加巴贲丁综合治疗此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综合治疗 头面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ZOSTER 生活质量 节段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颈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汤达承 黄穗翔 +2 位作者 魏星 吴秋韵 李伟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5,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中PHN发病率高于25%,70岁以上者PHN发病率高达75%[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其中胸部PHN...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中PHN发病率高于25%,70岁以上者PHN发病率高达75%[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其中胸部PHN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2]。尽管头面颈部PHN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部位特殊,其治疗难度大,容易发展为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3]。现今,对于PHN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带状疱疹获得良好疗效[4,5],但关于连续阻滞的文献报道较少。我科多年来采用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PHN获得良好疗效,而对于不适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病人,采用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也获得满意疗效。为此,本研究比较星状神经节连续神经阻滞与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方法治疗头面颈部PHN病人,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证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头面 星状神经 流行病学统计 后遗神经痛 连续神经阻滞 顽固性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注射甲强龙联合鞘内注射咪达唑仑对腰骶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迟杰骏 李肇端 吴玉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59,63,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 cneuralgia,PHN)的发病部位以胸段和腰骶段为主,对于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的PHN,临床上常通过硬膜外或鞘内给予激素和局麻药,但均不能达到长期镇痛效果。咪达唑仑是苯二氮卓类药物,鞘内注射咪达唑仑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 cneuralgia,PHN)的发病部位以胸段和腰骶段为主,对于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的PHN,临床上常通过硬膜外或鞘内给予激素和局麻药,但均不能达到长期镇痛效果。咪达唑仑是苯二氮卓类药物,鞘内注射咪达唑仑可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对伤害性刺激的传导。鞘内注射咪达唑仑治疗急性或慢性疼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合鞘内注射 硬膜外注射 咪达唑仑 腰骶 甲强龙 苯二氮卓类药物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头面部带状疱疹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慧珍 杨毅 蔡剑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72-773,共2页
选用更昔洛韦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G)治疗重症头面部带状疱疹10例(简称更组),并与阿昔洛韦联合IVIgG治疗19例(简称阿组)对照。10天为1疗程。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疗后第3天、第5天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比较... 选用更昔洛韦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G)治疗重症头面部带状疱疹10例(简称更组),并与阿昔洛韦联合IVIgG治疗19例(简称阿组)对照。10天为1疗程。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疗后第3天、第5天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更组明显优于阿组。P分别<0.01,<0.01,<0.05,<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丙种球蛋白 治疗 重症头面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激光照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被引量:3
10
作者 常玉华 曹国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7-997,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 神经阻滞治疗 超激光照射 直线偏振光 联合治疗 照射 头颈 颈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护发剂诱发头面部带状疱疹2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文 刘云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8-378,共1页
关键词 头面带状疱疹 烫发剂 护发剂 扑尔敏 维生素C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翼腭窝内三叉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不典型面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达强 吕莹莹 杜冬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头面部疼痛,是现今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卡马西平是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用药,但是长期用药可能导致患者镇痛效果耐受,大剂量使用还可因不良反应而致停药。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神经阻滞治疗 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 翼腭窝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面痛 头面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早期疼痛1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付国 陈璐 +2 位作者 周瑞豪 叶菱 刘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单侧头面部疼痛、涕血和鼻出血、分泌性中耳炎、颈淋巴结肿大等,16%~19.2%病人早期首发为头面部疼痛[1~3],而以此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误诊率高达86.4%[4]。四川大学华西医...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单侧头面部疼痛、涕血和鼻出血、分泌性中耳炎、颈淋巴结肿大等,16%~19.2%病人早期首发为头面部疼痛[1~3],而以此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误诊率高达86.4%[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2月收治1例鼻咽癌误诊为三叉神经痛的病人,现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来探讨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肿大 三叉神经痛 头面疼痛 临床诊治水平 误诊误治 分泌性中耳炎 早期疼痛 鼻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