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摩头陀行及其律学意蕴
1
作者 温金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7-92,共6页
头陀行是早期佛教最常见的一种修持方式。尽管佛陀反对偏执于苦修,但佛教作为"少欲知足"的信仰系统,其发展的极致必然是对苦行的推崇。达摩"二入四行"说,虽有无限的发展向度,但其"四行"说可看作是头陀行... 头陀行是早期佛教最常见的一种修持方式。尽管佛陀反对偏执于苦修,但佛教作为"少欲知足"的信仰系统,其发展的极致必然是对苦行的推崇。达摩"二入四行"说,虽有无限的发展向度,但其"四行"说可看作是头陀行在中土的翻版。头陀行的价值意义在于提倡少欲知足,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规约。但忠实奉行头陀行的达摩禅系却一直受到正统僧团的排斥与打击。禅僧蓄徒聚众、游方乞食、行无轨迹的组织方式和生存形态,也一直遭到政府的打压。达摩头陀行思想与实践模式的意义在于,这种独处山林的修道方式,为以后道信、弘忍建立固定僧团与安居基地提出了课题和任务,同时也提供了可资吸取的教训和可避免的挫伤。特别是为丛林清规的产生找到了历史的必然性,更昭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现实是僧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摩 头陀行 戒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