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运动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促炎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韦冰心 丁帅 +1 位作者 刘国成 顿玲露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220-224,共5页
目的研究头针运动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 目的研究头针运动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头针丛刺组和头针运动组,每组8只,Olsson法建立VaD模型;造模成功后,运动训练组予康复运动训练,头针丛刺组采用于氏头针七区划分法,取顶区、顶前区及额区(即神庭穴、百会穴、前顶穴及这三穴左、右侧各旁开5 mm),给予皮内针针刺;头针运动组采用运动训练结合头针丛刺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无特殊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炎症因子IL-6、IL-17、IL-1β、TNF-α含量。结果(1)治疗后,运动训练组、头针丛刺组和头针运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头针运动组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IL-6、IL-17、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IL-6、IL-17、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针运动针刺组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IL-6、IL-17、IL-1β、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与逃避潜伏期呈正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针刺法干预可调节海马区炎性因子水平,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炎症反应 头针运动针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