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微出血患者出血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嘉仪 贾晓静 +6 位作者 贾少杰 马艳 沈玉秀 刘欣 曲鸿雁 白鸽 程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1537,共7页
目的:观察并发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归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无CMBs组,n=39)和CMBs(... 目的:观察并发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归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无CMBs组,n=39)和CMBs(n=116)组,根据CMBs严重程度评分——NSL评分将116例CMBs患者分为低危组(最终入组39例)、中危组(最终入组39例)和高危组(最终入组38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按照《卒中指南2018》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口服21 d,此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或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且治疗期间未予以其他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分别行头部CT和SWI检查,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21 d时复查头部CT及NIHSS评分,统计出血转归例数。治疗21 d、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检测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对照组和CMBs组患者应用双抗治疗后脑出血转归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中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脑出血转归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脑出血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危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低危或中危CMBs患者应用双抗治疗不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也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CMBs高危患者存在出血转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出血转归 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