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应用关幼波验方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
- 1
-
-
作者
杨汉辉
-
机构
福建医学院附属二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5期14-14,共1页
-
文摘
顽固性头痛属内伤头痛范畴,因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而得名。笔者有幸参加全国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函授学习,对关幼波教授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经验,验之于临床,治验50例,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其中,性别,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
-
关键词
关幼波
头痛/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丹红注射液治疗紧张性头痛80例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单亚利
吴宏生
张元明
-
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17-218,共2页
-
文摘
紧张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慢性头部紧束样或压迫性疼痛,通常为双侧头痛,起病时可能与心理应激有关,转为慢性后常没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休息。近年来,我们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
-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中医药疗法
丹红注射液
-
分类号
R741.0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散偏汤治疗偏头痛举验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马东
-
机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科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49-49,共1页
-
-
关键词
偏头痛/中医药疗法
@散偏汤
-
分类号
R277.77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77.710.4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耳压加祛风通瘀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90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国杰
刘晓平
-
机构
吉林省双辽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伊通县靠山镇卫生院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20-120,共1页
-
文摘
血管神经性头痛易反复发作,治疗方法虽多,但多难奏效。我们经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祛风通瘀汤加耳压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90例,疗效尚佳,现总结如下。
-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药疗法
血管神经性头痛/耳压疗法
-
分类号
R277.77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大剂量川芎治疗偏头痛50例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王胜利
-
机构
湖北省咸宁市中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4期44-45,共2页
-
文摘
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类脑风”、“偏头风”范畴。其症反复发作,疼痛或左或右,如劈如裂,目胀似脱,甚则痛不欲生,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吻合。临床用药一般不外其养血祛风、活血化淤、潜阳定惊、豁痰开窍一类,然往往收效甚微,其痛经久不愈,治疗颇为棘手。因头为诸阳之会、居诸脏之上,多由血虚有风、上扰巅顶、内入脑海而发,高巅之上,非风难入。近二年来,笔者运用大剂量川芎并辅以细辛、葛根、蔓荆子等治头痛之专药。
-
关键词
偏头痛/中医药疗法
川芎/治疗应用
川芎/投量与剂量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误服天麻头痛治验三则
- 6
-
-
作者
孟羽
-
机构
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2期41-41,共1页
-
文摘
天麻为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大凡眩晕头痛有虚、实之分,然天麻所治眩晕头痛多属肝阳上充、痰浊上蒙之范畴,用之有虚实之虑、寒热之忌、体质之分、剂量之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关键词
天麻/副作用
头痛/化学诱导
头痛/中医药疗法
龙胆泻肝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活血止痛饮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50例
- 7
-
-
作者
高艳君
-
机构
河北唐山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中医科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03-103,共1页
-
-
关键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活血止痛饮
@头痛宁胶囊
-
分类号
R283.6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55.9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活血通络镇痛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184例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张军海
张学平
-
机构
河北省魏县中医院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204-204,共1页
-
-
关键词
顽固性偏头痛/中医药疗法
@活血通络镇痛汤
-
分类号
R277.704.4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77.77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头痛治验
- 9
-
-
作者
赵明士
蒋景云
-
机构
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3期40-41,共2页
-
文摘
[例一]朱××,男,23岁。1986年3月14日初诊。一月前无任何原因而头痛,近日加重。症见肢体沉重、胸闷食少,有时头部麻木。经某医院治疗,服药30余剂,效果不显,且日渐加重,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缓。证属风湿外感上犯巅顶、诸窍为邪气阻遏、湿浊中阻。
-
关键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祛风
祛湿(中医)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肝阳头痛治疗体会
- 10
-
-
作者
韩立红
唐建平
王丽华
-
机构
北票市中医院
北票矿务局总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1期29-29,共1页
-
文摘
本组14例。均为西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显者。并除外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其中病史在半年以上的阵发性头痛11例。年龄在30—56岁之间。14例中属肝阳上亢伴肝火上炎所致头痛9例,属肝肾阴亏致肝阳上亢头痛的有5例,均以头痛、心烦易怒,夜睡不佳,苔薄黄,脉弦有力的主症。一、治疗方法嘱患者停用其它药品,投川芎10克—15克,蔓荆子10克~15克,每日3~4次。水煎服。首次服量宜多,以250ml~300ml为宜,后以150ml~200ml维持。每次投3天量,服后复诊。
-
关键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肝阳上亢/并发证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小儿癔病性头痛羞明治验
- 11
-
-
作者
范广峰
-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1期30-30,共1页
-
-
关键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72
[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
-
题名外伤头痛灵治疗外伤性头痛58例临证研究
- 12
-
-
作者
张莹
赵立香
刘玉华
李树金
高树良
-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市职业病防治院
河北省唐山市卫生学校
河北省玉田中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2期25-26,共2页
-
-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并发症
头痛/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探析乌头赤石脂丸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王旭东
尚良翠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
滁州市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5期2-3,共2页
-
文摘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由于原书叙证过简,又亟言其用量之少,后世遂畏其性猛而较少运用。现就该方的有关问题予以讨论,希冀推衍古方,扩大运用。一、组方特点乌头赤石脂丸由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等药组成。方中,乌头、附子辛温大热,走而不守,内彻外达,能升能降。
-
关键词
《金匮要略方论》
乌头赤石脂丸/治疗应用
偏头痛/中医药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细辛的多种临床功效
- 14
-
-
作者
曹元成
马英玲
-
机构
山东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2期21-,20,共2页
-
文摘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屡用细辛治疗多种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神经性头痛头痛是一种自觉证状,临床比较常见。因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脏腑气血皆上会于头,故不论外感,内伤的病症、
-
关键词
细辛/治疗应用
头痛/中医药疗法
三叉神经痛/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范文虎经验方临证拾零
- 15
-
-
作者
杨杏林
-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4期10-11,共2页
-
文摘
范文虎,名赓治,又字文甫,别号古狂生,乃浙江近代名医。范先生学崇仲景,善用经方,但又擅于博采众家,兼收并蓄,对民间验方、偏方亦毫无歧偏之见,只要有效就信手拈来。范氏临床诊病多治法随机、处方用药不拘常格,平素喜用经验成方,其组方精简、投药相宜,虽药不过五六味,但常常疗效卓著,每挽急疴于垂危,故名噪浙东。笔者习读《范文虎先生医案》,对先生组方用药机便灵活每每赞叹不已,在临床亦常辨证选用范先生的经验方面多见验效,今将临床运用范氏经验方的体会做一介绍。1 风阳头痛(高血压病)
-
关键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痢疾/中医药疗法
腰腿痛/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益精填髓法在脑病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周晨
-
机构
四川省万县市第三中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4期14-14,共1页
-
文摘
脏腑学说认为,肾所藏之精髓在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言:“脑为髓之海”。精气宜藏,不宜泻。在临床以益精填髓法并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脑病有重要指导意义。现结合案例浅述如下。一、益精填髓佐益气升阳法[例一]丁××,男,72岁。1989年10月7日初诊。近2年,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昏耳鸣,动则更甚,且语言不利,纳差少气,眩晕阵作。近半个月来,症状逐渐加重。经西医诊断为“
-
关键词
脑动脉硬化/中医药疗法
头痛/中医药疗法
高血压/中医药疗法
补益肝肾
补气(中医)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温病条辨》应用辛味药的特点浅探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孙大定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3期9-9,共1页
-
文摘
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字鞠通)擅用辛味药。据统计,其所著《温病条辨》总载方二百余首,而用辛味药者竟达百余首,其中以苦、辛并用最多,中焦及湿湿病证应用为广。兹就其应用特点浅探如次。1 辛凉轻宣以透表 对温病初起病邪在表、内应于肺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一系列肺卫表证,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的基本原则,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之经验,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
关键词
《温病条辨》
辛味药/治疗应用
头痛/中医药疗法
发热/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3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运用“高者抑之”治则体会
- 18
-
-
作者
承忠委
马继松
-
机构
安徽省芜湖地区卫校
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1期28-29,共2页
-
文摘
“高者抑之”语出《素问·至真要欠论》,是指选取有潜阳、降逆、泻下、渗湿、清热、收敛功效(即具沉、降作用)的药物组合为方。遵“逆其病而治之”的理论.广泛用治因肺,胃、肝、肾诸脏腑之气的逆冒,甚至化火上炎所导致约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原则。在对中风、厥证、痛证,缸证、热证5大急证的抢救中,亦极有实用价值。现不揣浅陋,简介余运用此法的休会。一、潜阳平肝治头痛傅女,头痛3年余。
-
关键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鼻衄/中医药疗法
口疮/中医药疗法
哮喘/中医药疗法
呃逆/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李则藩主任医师医话二则
- 19
-
-
作者
吴国廉
-
机构
江苏省宝应县第二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4期18-19,共2页
-
文摘
李则藩,男,生于1932年,江苏省宝应县人。中学毕业即随父习医,继又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治学严谨,善众家之长,主张衷中参西,常用现代理、化、光、电等检测手段以求疾病之本质,在治疗上热衷于辨证施治以常解决疑难重症,挽起沉疴。对病毒性肝炎方面造诣较深,20年前曾发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刍议》一文,提出了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临床治愈者甚多,近年悉心研究肝炎病毒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曾任江苏省宝应县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现任名誉院长。
-
关键词
李则藩
头痛/中医药疗法
鼻渊/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临证运用温胆汤体会
- 20
-
-
作者
慕可好
-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1期30-30,共1页
-
文摘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治疗精冲分裂症。
-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中医药疗法头痛/中医药疗法
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药疗法
温胆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