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典型头孢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化学发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季冬 黄玉明 刘绍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研究发现 Ce( )氧化含巯基 ( -SH)的化合物能产生弱发光 ,且 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 ,由此建立了测定头孢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FIA-CL分析法。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 ,经测试 ,几个典型的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发光强度均在 1 .0× 1 0... 研究发现 Ce( )氧化含巯基 ( -SH)的化合物能产生弱发光 ,且 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 ,由此建立了测定头孢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FIA-CL分析法。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 ,经测试 ,几个典型的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发光强度均在 1 .0× 1 0 - 8~1 .5× 1 0 - 5g/ m L范围内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特性 流动注射分析 化学发光 头孢类β-内酰胺抗生素 铈(Ⅳ)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2
作者 康艳华 钟翌芃 +2 位作者 马强 梁书坤 钟友刚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血根碱(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药S.aureus的协同抑菌作用,本试验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得到57株S.aureu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血根碱(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药S.aureus的协同抑菌作用,本试验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得到57株S.aureu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种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检测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通过体外时间-杀菌曲线检测SAN协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S.aureus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S.aureu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9.65%,其中对氨苄西林(40.35%)、青霉素(35.09%)和阿莫西林(35.09%)严重耐药;SAN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均有协同作用,可降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 2~64倍;时间-杀菌曲线显示,SAN可以增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对耐药S.aureus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SAN能够抑制耐药细菌的生长,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S.aureus的抗菌活性,为S.aureus导致的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根碱 β-内酰胺抗生素 奶牛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β-内酰胺抗生素中残留乙酸的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艳春 裴文莉 +6 位作者 王晨 朱俐 田冶 崇小萌 宋暤昀 姚尚辰 宁保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建立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残留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方法,确定色谱流动相的组成、比例和pH值。参考ICH Q2,从专属性、检出限和定量限、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等6个方面对方法进行验证。用所建立... 目的建立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残留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方法,确定色谱流动相的组成、比例和pH值。参考ICH Q2,从专属性、检出限和定量限、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等6个方面对方法进行验证。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进行了测定。结果采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20 nm。供试品、溶剂和流动相对乙酸测定没有明显干扰;乙酸的最低检出限约为0.029μg,最低定量限约0.12μg;从定量限到限度2倍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拟合直线方程为y=388866.7186x-177.5720,r2=0.9999;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平均分别为93%,96%和99%;方法的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分别为2.37%和2.11%;在3根不同C_(18)色谱柱上的耐用性良好。19种β-内酰胺抗生素原料中有3种筛查出残留乙酸。结论所建方法可以实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残留乙酸的准确定量,为该类原料的生产过程控制和标准物质研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原料 乙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散仁 董鹏 +2 位作者 朝博 红英 杨洺扬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该病的病原是球菌科链球菌属的多种链球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受长期选用的影响,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 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该病的病原是球菌科链球菌属的多种链球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受长期选用的影响,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给猪链球菌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威胁。文章对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性及病原特点、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耐药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链球菌 β-内酰胺抗生素 耐药性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的使用与水牛鲜乳中菌落总数及β-内酰胺酶残留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李治培 廖梦瑶 +3 位作者 李伟风 潘何剑 梁宇辰 潘玉红 《畜禽业》 2024年第10期33-36,共4页
为探究抗生素的使用与奶水牛鲜乳中菌落总数及β-内酰胺酶残留的关系,对某奶水牛规模场开展为期2个月的水牛生鲜乳监测工作。试验采用正常奶水牛生鲜奶样作为对照组,注射抗生素奶水牛的生鲜奶样作为试验组,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 为探究抗生素的使用与奶水牛鲜乳中菌落总数及β-内酰胺酶残留的关系,对某奶水牛规模场开展为期2个月的水牛生鲜乳监测工作。试验采用正常奶水牛生鲜奶样作为对照组,注射抗生素奶水牛的生鲜奶样作为试验组,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β-内酰胺酶。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的奶水牛生鲜乳易检测出菌落总数超标及β-内酰胺酶阳性,同时奶水牛自身会产生内源性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鲜乳 菌落总数 β-内酰胺 内源性 抗生素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张兰威 马微 陈丽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4,I0001,I0002,共4页
对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三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比较,确定三种方法对牛乳中常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限方面,AOAC认证的BSDA法在操作难易程度方... 对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三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比较,确定三种方法对牛乳中常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限方面,AOAC认证的BSDA法在操作难易程度方面的缺陷,建议采用经济省时、简便易行、检测限较低的试管扩散法作为BSDA法及ITC法的补充,应用于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牛乳 微生物法 检测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调查与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庆兴 金益辉 +1 位作者 王邦松 郑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用1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2001年~2003年病房临床分离的PA 1128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三年来对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2...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用1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2001年~2003年病房临床分离的PA 1128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三年来对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26.38%、37.37%和25.3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27%、24.55%和15.77%;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2002年为25.49%,2003年为22.77%;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7.86%、39.90%和33.77%;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003年为36.63%.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PA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目前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头孢吡肟,应该适当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白国涛 储晓刚 +2 位作者 潘国卿 凌云 张峰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5-489,共5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其在临床上应用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的深入,由其残留问题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对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其在临床上应用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的深入,由其残留问题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做了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残留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受体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程古月 彭娟 +5 位作者 王玉莲 董小冰 彭大鹏 郝海红 黄玲利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362,共9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用于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可食性动物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乳制品生产,导致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开发快速可靠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用于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可食性动物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乳制品生产,导致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开发快速可靠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控制非常必要。受体分析方法因其可以对一类药物进行多残留检测,具有专一性较强、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筛选方法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概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受体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标记和检测手段的不同对受体分析法进行分类,包括放射免疫受体分析法、酶标记受体分析法、胶体金标记受体分析法、酶比色法和结合生物传感器的受体分析法,并介绍每类方法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残留 筛选方法 受体 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2005年北大三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7
10
作者 伍蕊 姚婉贞 +3 位作者 陈亚红 沈宁 周庆涛 刘振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4-417,I0006,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5年期间临床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紊耐药性的变迁,提高临床经验性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敏资料。结果我院5年期间共分离出病原... 目的了解我院5年期间临床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紊耐药性的变迁,提高临床经验性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敏资料。结果我院5年期间共分离出病原菌106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28株,占63.5%,革兰阳性菌3554株,占33.5%。各年份MRSA的分离率依次为31.1%、42.7%、61.2%、66.7%及58.9%,未发现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包括产ESBLs菌仍显示了很好的抗菌活性,各年份耐药率均〈1%。3种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各年份依次为24.2%、39.2%、22.2%、27.5%及18%。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尚保持较好的敏感性以外,对其它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临床经验治疗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β-内酰胺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s介导革兰氏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解晓双 赵玉军 +4 位作者 张德显 杜婷婷 张冰 李杰 刘明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表面的一种膜蛋白。PBPs为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肽聚糖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转肽酶,对细菌生长发挥重要的作用。PBBs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各种β-...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表面的一种膜蛋白。PBPs为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肽聚糖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转肽酶,对细菌生长发挥重要的作用。PBBs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PBPs共价结合从而抑制PBPs的酶活性,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革兰氏阴性菌 耐药机制 介导 抗生素作用 合成过程 结合蛋白 结构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邢浩春 陈建中 +2 位作者 葛水莲 李志亮 郭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4,共7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文中阐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文中阐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SPE)、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和Qu ECHERs等前处理方法及微生物测定、免疫测定、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拟为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理论参考,综述指出SPE为最有前景的前处理方法,而质谱技术的发展和仪器的小型化为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前处理技术 检测 β-内酰胺抗生素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琦 叶能胜 +2 位作者 谷学新 郝晓丽 刘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2-686,共5页
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牛奶中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和头孢氨苄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固相萃取-胶束电动色谱法。牛奶样品经沉淀蛋白后,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以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为缓冲液,胶束电动色谱分离,21... 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牛奶中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和头孢氨苄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固相萃取-胶束电动色谱法。牛奶样品经沉淀蛋白后,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以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为缓冲液,胶束电动色谱分离,210nm波长下检测。分离电压为18kV,于9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在0.5~2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43~0.9976;检出限为0.16~0.20mg/L;除了阿莫西林外,回收率均大于70%。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胶束电动色谱 β-内酰胺抗生素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晓蓉 于竞竞 +2 位作者 郑晶 杨方 汤敏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7,共4页
将微生物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阻抗分析仪”的自动检测、分析,根据DT时间的产生,判断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易判断,全部检测过程可在2~3h内... 将微生物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阻抗分析仪”的自动检测、分析,根据DT时间的产生,判断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易判断,全部检测过程可在2~3h内完成。本方法检测牛奶中青霉素G的检测限可达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β-内酰胺抗生素残留 检测方法 “电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检测及其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介华 苏丹 +1 位作者 梁金水 袁春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0-282,303,共4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AutoScan 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 1鉴定板检测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2 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用符合NCCLS标准的Version ...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AutoScan 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 1鉴定板检测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2 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用符合NCCLS标准的Version 2 2分析软件对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 β 内酰胺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 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达 62 6%~ 80 0 %之间 ,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次之 ,而其他头孢菌素敏感性低下 ;( 2 ) 12 8株铜绿假单胞菌产 β 内酰胺酶者 115株 ( 89 8% ) ,在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菌株中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的出现率为 64 3 %~ 86 1% ;( 3 )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株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株 ,而氨苄西林 /舒巴坦、SMZ/TMP的敏感性则完全相反 (P <0 0 5或 0 0 0 5 )。结论 本地区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率较高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是强诱导剂 ,对于产酶菌株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诱导型β-内酰胺 抗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姚晔 邓宁 +1 位作者 余沐洋 何建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53-256,共4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基于胶束电动模式与有机添加剂协同作用,分离检测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考察运行缓冲液的构成及各组分浓度、pH值、分离电压等因素对电泳分离的影响。优化后的电泳运行缓冲液包含20mmol/L Na2HPO4-20mmol/L NaH2PO4(p...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基于胶束电动模式与有机添加剂协同作用,分离检测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考察运行缓冲液的构成及各组分浓度、pH值、分离电压等因素对电泳分离的影响。优化后的电泳运行缓冲液包含20mmol/L Na2HPO4-20mmol/L NaH2PO4(pH8.5),2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体积分数25%甲醇。在18kV电压下5种抗生素在15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5.3~8.1mg/L,进样精密度RSD 3.8%~5.5%。研究表明,对分子结构特别相近的抗生素,通过表面活性剂胶束准固定相与有机添加剂协同作用来改善分离效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毛细管电泳 有机添加剂 β-内酰胺抗生素 基线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友红 钱元恕 +3 位作者 刘宏 段明纲 兰雁飞 向晓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 研究17种抗生素对16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除头孢哌酮外)均对β-内酰胺酶稳定,其中头孢三嗪的酶稳定性最好,相对水解率均不超过30%。结论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 目的 研究17种抗生素对16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除头孢哌酮外)均对β-内酰胺酶稳定,其中头孢三嗪的酶稳定性最好,相对水解率均不超过30%。结论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的相对水解率为6%~65%。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酶的稳定性不如第二代头孢菌素,其中头孢硫脒对酶的稳定性尤差,OXA-2、SHV-4、D31对它的相对水解率分别高达523%、912%和359%。青霉素类的酶稳定性较差,大多数相对水解率在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抗生素在Superdex peptide凝胶过滤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 被引量:32
18
作者 蔡姗英 胡昌勤 冯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7-161,192,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 β 内酰胺抗生素与Superdexpeptide凝胶介质的相互作用 ,为建立和优化 β 内酰胺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分离分析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考察 8种 β 内酰胺抗生素在Superdexpeptide凝胶介质中不同色谱条件下的色谱行为 ... 目的 :通过研究 β 内酰胺抗生素与Superdexpeptide凝胶介质的相互作用 ,为建立和优化 β 内酰胺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分离分析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考察 8种 β 内酰胺抗生素在Superdexpeptide凝胶介质中不同色谱条件下的色谱行为 ,并与其在TSKG2 0 0 0SW亲水性多孔硅胶介质中的色谱行为比较。结果 :β 内酰胺抗生素在Superdexpeptide和TSKG2 0 0 0SW介质中的保留行为受到流动相缓冲盐组分、pH值、离子强度的影响。结论 :β 内酰胺抗生素在凝胶介质中受到分子排阻、吸附作用的共同影响 ,不能简单地以保留体积判定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凝胶过滤色谱 分子排阻 吸附作用 速发型过敏反应 药品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异构体杂质研究和质控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蒋煜 张哲峰 王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1-566,共6页
杂质研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研究内容,与药物的安全性直接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由微生物发酵、纯化、精制以及化学修饰等过程制得。与一般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其纯度一般也较化学药品低,而且该类抗生素对... 杂质研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研究内容,与药物的安全性直接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由微生物发酵、纯化、精制以及化学修饰等过程制得。与一般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其纯度一般也较化学药品低,而且该类抗生素对热、光和湿的稳定性一般不是很好,因此更应该对其杂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造异构体以及立体异构体等杂质的产生途径,国内外对该类抗生素的质控情况等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异构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构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频 张士国 张向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7-260,共4页
分子力学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表明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1)Penem,(2)△~2-Carpenem,(3)△~1-Carpenem,(4)5s-Penem分子内的张力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四员环的键角严重偏离自然值和酰胺氮原子的非平面引起的;(3)的非活性是由于其母核... 分子力学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表明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1)Penem,(2)△~2-Carpenem,(3)△~1-Carpenem,(4)5s-Penem分子内的张力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四员环的键角严重偏离自然值和酰胺氮原子的非平面引起的;(3)的非活性是由于其母核结构特点所致。由我们的计算结果可以认为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与酶作用的过程要经过内酰胺羰基碳原子的sp^3杂化的过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 抗生素 青霉烯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