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 被引量:60
1
作者 杨天鸿 唐春安 +2 位作者 刘红元 朱万成 冯启言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利用自行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系统F RFPA2D,对承压水底板破裂失稳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这个数值模型中,材料在开裂破坏过程中流体压力传递通过单元渗流 损伤耦合迭代来实现。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承压水底板失稳的机... 利用自行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系统F RFPA2D,对承压水底板破裂失稳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这个数值模型中,材料在开裂破坏过程中流体压力传递通过单元渗流 损伤耦合迭代来实现。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承压水底板失稳的机理,对承压水底板的突水部位的预测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与实际基本一致的结果,说明了F RFPA2D作为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承压水底板突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数值模拟 破裂失稳过程 渗流 应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明利 唐春安 朱万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通过在扫描电镜下进行单轴加载实验,即时观察分析岩石受力过程中微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破坏的全过程,得到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所对应的微结构变化的电镜照片·实验结果表明,岩石试件的变形与破坏过程可以分为裂纹压密... 通过在扫描电镜下进行单轴加载实验,即时观察分析岩石受力过程中微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破坏的全过程,得到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所对应的微结构变化的电镜照片·实验结果表明,岩石试件的变形与破坏过程可以分为裂纹压密、微裂纹萌生和扩展以及断裂破坏3 个阶段;微裂缝首先在预裂缝周围的拉应力集中区产生,随着外载荷的增加不断扩展,最后形成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的宏观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实验 预裂纹 失稳过程 岩石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层状土质边坡风蚀失稳过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崔凯 朱彦鹏 +2 位作者 谌文武 王旭东 韩文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吐鲁番交河故城台地高陡层状土质边坡的失稳过程受风蚀控制和影响非常典型;在土层组合特征和抗风蚀能力差异以及当地终年多大风的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下,坡体土层形成风蚀空腔并在空腔的控制下发生变形破坏。以工程地质定性分析、风洞实... 吐鲁番交河故城台地高陡层状土质边坡的失稳过程受风蚀控制和影响非常典型;在土层组合特征和抗风蚀能力差异以及当地终年多大风的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下,坡体土层形成风蚀空腔并在空腔的控制下发生变形破坏。以工程地质定性分析、风洞实验、物理模拟为主要手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该边坡在自然风蚀改造过程中表现出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和阶段性特征的失稳过程,验证了边坡风蚀空腔形成与发展的存在性,揭示了边坡在风蚀失稳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的差异风蚀和外挑块体变形破坏机理,为防治和监测此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 高陡土质边坡 风蚀 失稳过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厂贮灰坝失稳过程及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善雄 冯美果 +1 位作者 许锡昌 陈守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65-3371,共7页
运用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分析了某电厂贮灰坝失稳过程,揭示了该贮灰坝的失稳和破坏机制。分析表明,随着子坝挡水历时的增加,积水不断下渗,浸润线逐渐抬高,非饱和区域相应减少,坝体中受此影响的部位的孔隙水压力也随之不断增高,抗剪强度... 运用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分析了某电厂贮灰坝失稳过程,揭示了该贮灰坝的失稳和破坏机制。分析表明,随着子坝挡水历时的增加,积水不断下渗,浸润线逐渐抬高,非饱和区域相应减少,坝体中受此影响的部位的孔隙水压力也随之不断增高,抗剪强度不断降低。此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导致贮灰坝产生破坏和滑动。上述分析清楚地诠释了干滩长期消失会使贮灰坝的稳定性遭受巨大威胁的原因。其研究结果可为贮灰坝、尾矿坝在类似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灰坝 浸润线 非饱和土理论 失稳过程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临高速公路袁家湾段切坡开挖失稳过程及其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帆宇 白世彪 +2 位作者 刘高 谌文武 韩文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7,共7页
袁家湾滑坡受人类活动控制和影响非常典型,在新构造活动以及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较强烈的影响下,发育于结构松散破碎、表层风化严重的砂砾岩夹泥岩的顺倾岩层中,本文以滑坡的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在复杂的自... 袁家湾滑坡受人类活动控制和影响非常典型,在新构造活动以及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较强烈的影响下,发育于结构松散破碎、表层风化严重的砂砾岩夹泥岩的顺倾岩层中,本文以滑坡的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和人类活动改造过程中的重复性、继承性、相似性和增大性的滑动特征,以及在人类改造形式下的独立性和多样性的破坏形式,揭示该滑坡伴随着人类的切坡开挖破坏逐渐加深加大,逐步向自然状态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失稳过程 演化机理 袁家湾滑坡 兰临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层中由次谐波导致的失稳过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钊圣 林建忠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9-446,共8页
用拟谱方法对随时间发展的二维混合层流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给出了高雷诺数下在Kelvin-Helmholtz波卷起后存在有限振幅次谐波时大尺度拟序结构进一步的失稳演变过程,包括大涡的配对、撕裂以及二次配对。同时探讨了... 用拟谱方法对随时间发展的二维混合层流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给出了高雷诺数下在Kelvin-Helmholtz波卷起后存在有限振幅次谐波时大尺度拟序结构进一步的失稳演变过程,包括大涡的配对、撕裂以及二次配对。同时探讨了初始的次谐波强度、雷诺数和相位差等对大涡配对和合并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 数值模拟 次谐波 失稳过程 流场 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堤岸失稳过程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
7
作者 刘红星 李丛华 +2 位作者 杨吉新 孙云志 唐小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1,61,共4页
由于暴雨、河势变化、江水涨落等因素 ,长江堤防有许多岸坡失稳的事例。为了能够在计算机上计算和显示岸坡失稳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研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在该系统中 ,对地形地质数据、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成果、计算机可... 由于暴雨、河势变化、江水涨落等因素 ,长江堤防有许多岸坡失稳的事例。为了能够在计算机上计算和显示岸坡失稳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研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在该系统中 ,对地形地质数据、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成果、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运用 ,使堤岸失稳动态过程仿真得以实现。运行该系统就能在计算机上重现岸坡失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堤岸 失稳过程 计算机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斜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制与物理预报”的讨论
8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李爱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5-1927,共3页
《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1期刊登了题为“斜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制与物理预报”的文章。笔者意欲在以下几点与原文作者商榷。
关键词 物理预报 演化机制 失稳过程 非线性 《岩土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斜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制与物理预报”讨论的答复
9
作者 秦四清 孙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8-1930,共3页
笔者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第11期的“斜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制与物理预报”一文涉及的某些问题引起潘岳教授等的深入讨论,在此表示欢迎。现在笔者就相关问题并结合最近的一些研究情况进行说明,以回答讨论文提出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物理预报 演化机制 失稳过程 非线性 《岩土工程学报》 答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突发失稳过程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路 王威 王绳祖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30-35,共6页
在常温、固体围压介质(铅)三轴压缩的条件下,采用磁带记录的快速数据采集系统,对完整的居庸关花岗岩、迁安石英岩和含不同角度锯切面的居庸关花岗岩试件的突发失稳动态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试件沿内部斜面快速错动而突发失稳... 在常温、固体围压介质(铅)三轴压缩的条件下,采用磁带记录的快速数据采集系统,对完整的居庸关花岗岩、迁安石英岩和含不同角度锯切面的居庸关花岗岩试件的突发失稳动态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试件沿内部斜面快速错动而突发失稳时,表现为各点应力和位移的振动、衰减,并趋于新的稳定终止态。根据应力和位移的记录,得到了应力-应变(相对位移)动态合成图。以失稳振动的初动半周期为界,可将整个动态过程划分为摩擦错动阶段和自由振动阶段。实验还表明,突发失稳岩石的动态错距等于或近似于终态错距。实测的动态应力降约为终态应力降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 失稳过程 压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与开挖作用下黄土滑坡失稳过程分析:以关中地区长武县杨厂村老庙滑坡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卢永兴 陈剑 +4 位作者 霍志涛 李毅 蓝景周 聂小力 岳连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4,共10页
降雨入渗和人工开挖是诱发黄土滑坡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在这2种诱因作用下关中地区黄土滑坡失稳过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县杨厂村老庙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查明了该滑坡变形特征,定性分析了滑... 降雨入渗和人工开挖是诱发黄土滑坡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在这2种诱因作用下关中地区黄土滑坡失稳过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县杨厂村老庙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查明了该滑坡变形特征,定性分析了滑坡变形演变过程;基于滑坡变形前15 d内日降雨量实测值,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坡脚开挖后连续降雨作用下滑坡形成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基于强度折减法对该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特殊的地层结构是滑坡变形的内因,降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②滑坡失稳演化过程表现为:坡体处于蠕滑状态,坡脚开挖后,坡体前缘失稳,牵引中后缘坡体向下错动而产生张拉裂缝,在降雨作用下,雨水沿裂缝渗入坡体深部,滑坡中部岩土体浸水后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黄土层与红黏土层接触面饱水形成贯通滑带,诱发深层滑坡;③滑坡开挖后较初始状态,稳定性系数降幅为0.102,此后受连续降雨影响,稳定性系数在前10 d以平均0.010/d的速率缓慢下降,第10~13 d以0.034/d的速率快速下降至最低,第13 d以后开始回升。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滑坡防治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降雨入渗 人工开挖 失稳过程 定性分析 老庙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高陡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成成 龙小刚 +3 位作者 胡广柱 袁祥 马春辉 李高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8,共7页
鉴于工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高陡堆石边坡工程,其稳定性、失稳过程、影响范围对工程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高陡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建立高陡堆石边坡离散元模型,通过模拟极限工况... 鉴于工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高陡堆石边坡工程,其稳定性、失稳过程、影响范围对工程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高陡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建立高陡堆石边坡离散元模型,通过模拟极限工况下的边坡失稳过程,分析该高堆石边坡的堆石运动、挡墙受力以及边坡整体变化情况。根据平均不平衡力比,将堆石边坡失稳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并重点分析各阶段内边坡体型、堆石位移、堆石速度等的变化;通过监测堆石边坡能量、挡墙受力等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堆石边坡的失稳机制;通过对比初始状态和失稳后块石位移与越过特定位置的块石数量,论证挡墙措施的阻滑作用;结合到达河床底部的颗粒数量和挡墙受力变化情况,认为堆石边坡底部的混凝土挡墙迫切需要加强,通过对高陡堆石边坡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明确了边坡失稳过程、影响范围,并提出了混凝土挡墙的建议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堆石边坡 离散元 失稳过程模拟 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裂-坠落式岩质崩塌失稳过程声信号特征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之恋 陈世万 +2 位作者 杨贵 余琪 李本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73,共16页
岩体崩塌是西南岩溶山区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崩塌失稳过程极为迅速,常规监测手段难以有效监测预警。根据岩体崩塌孕育发展力学过程,开展分级蠕变和自然渐变2种工况下的拉裂型崩塌相似模拟试验,采用声发射系统和无线微震传感器研究崩塌... 岩体崩塌是西南岩溶山区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崩塌失稳过程极为迅速,常规监测手段难以有效监测预警。根据岩体崩塌孕育发展力学过程,开展分级蠕变和自然渐变2种工况下的拉裂型崩塌相似模拟试验,采用声发射系统和无线微震传感器研究崩塌模型失稳过程声信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位移和应变场均仅在主破裂发展瞬间产生突变,难以提供指示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高频声发射信号的多种时域和频域参数在2种工况下的岩体崩塌相似试验中均表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为岩体崩塌失稳提供有效的失稳前兆指示;采用滑动窗口法分析了试验全过程的微震波形信号,根据主频特征可清晰区分3类信号,低频信号在加速损伤阶段出现突降;根据2种工况下相似模拟试验声发射和微震信号的特征,崩塌发展过程可分为渐变阶段、主控面加速损伤阶段和失稳破坏阶段,模拟自然渐变荷载下主控裂纹贯穿失稳更为突然。研究成果为发展岩溶山区岩体崩塌监测预警方法和技术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崩塌 失稳过程 声发射 微震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移孤石稳定性分析及失稳过程研究——以四川省马边县某孤石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泰鑫 朱大鹏 +1 位作者 黄玲 罗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9-237,共9页
停留在高陡山坡且部分埋入土体的大体积独立崩积物——孤石,在降雨和地震等不良地质情况下会发生失稳破坏并威胁坡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独立滑移破坏为孤石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为了探究独立滑移孤石的滑移力学原理,分析土体物理力学... 停留在高陡山坡且部分埋入土体的大体积独立崩积物——孤石,在降雨和地震等不良地质情况下会发生失稳破坏并威胁坡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独立滑移破坏为孤石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为了探究独立滑移孤石的滑移力学原理,分析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孤石滑移失稳的影响。基于库伦土压力理论,建立上部楔形体土压力计算模型、下部楔形体模型和左右土体模型,使用Mathematics软件分析模型公式中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滑裂角等对土压力的影响,并使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滑移孤石的失稳过程。结果显示,上部土体所提供的下滑推力随着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值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下部土体模型能承受的孤石最大推力约19 kN,当孤石推力大于19 kN时,孤石下部土体将以29.22°的滑裂角滑出;下部土体所提供的抗滑力随着抗剪强度和黏聚力的增大而增大,有限差分法模拟得到了孤石以推动表层土体向临空面滑移的方式失稳。孤石周围土体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对孤石稳定性具有控制作用,降雨使抗剪强度和黏聚力降低是孤石滑移失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石 崩积物 定性分析 MATHEMATICS 失稳过程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航拍的景观平衡石模型构建及失稳过程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栋栋 卢波 +3 位作者 朱杰兵 汪斌 胡伟 曾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0,共10页
景观平衡石在长期地自然侵蚀或人为扰动下,自身的稳定性也在持续劣化,一旦超过平衡界限,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目前,景观平衡石的数值模型尚不能精确地描述其真实几何形态,同时已有数值分析方法在兼顾复杂接触处理以及真实时间的动态... 景观平衡石在长期地自然侵蚀或人为扰动下,自身的稳定性也在持续劣化,一旦超过平衡界限,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目前,景观平衡石的数值模型尚不能精确地描述其真实几何形态,同时已有数值分析方法在兼顾复杂接触处理以及真实时间的动态运动过程模拟方面尚有不足。因此,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景观平衡石在灾变启动后的运动特征,基于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3D-DDA)构建了一套能够解决上述难题的完整的景观平衡石失稳全过程模拟体系。首先,基于无人机航拍建模技术生成真实的景观石和边坡的外貌形态;然后,根据所提取的点云信息,发展了一种复杂地质体的三维DDA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而,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接触势的三维DDA方法(3D-CPDDA)对景观石失稳灾害全过程进行了模拟;最后,得到了景观石的完整失稳运动轨迹和冲击速度等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平衡石 接触势 三维DDA 无人机航拍 过程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根负荷对低速压气机失稳过程影响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李思敏 潘天宇 +1 位作者 李志平 李秋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74-2380,共7页
基于在一台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上发现的增大叶尖负荷可以使其失稳先兆由模态波变为突尖波的现象,一种假设认为失速先兆的类型与压气机径向负荷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叶根负荷大小对压气机失速先兆类型及其失... 基于在一台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上发现的增大叶尖负荷可以使其失稳先兆由模态波变为突尖波的现象,一种假设认为失速先兆的类型与压气机径向负荷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叶根负荷大小对压气机失速先兆类型及其失稳发展过程的影响。通过在压气机进口安装特殊设计的叶根畸变屏,可以实现压气机工作在不同的径向负荷分布。均匀来流条件下压气机最终的失速是由模态波引起,在此基础上加装叶根畸变屏增大叶根负荷,压气机仍发生模态波型失速,但经过仔细分析数据后发现,由线性增长的模态波转化为最终大幅值旋转失速团的时间间隔却相较增大。在这段过程中,转子进口壁面压力信号显示叶尖区域不存在完整的周向传播扰动。与此同时,叶根处先兆信号幅值相较变大。进一步加大叶根负荷,叶根区域失速先兆的压力脉动变得更加剧烈,使得气流沿叶片径向的流动和掺混加剧,从而进一步延迟了先兆诱发失速团出现的时间。综上,通过研究表明:增大叶根负荷,压气机失稳过程发生改变,失速先兆诱发旋转失速团出现的时间延长;在叶根区域,失速先兆脉动信号随着叶根负荷的增大而愈发强烈;径向负荷分布是影响压气机失稳过程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根负荷 失稳过程 转化时间 低速压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近坝库岸倾倒变形体失稳运动过程及涌浪研究
17
作者 王文松 何牧 +3 位作者 冯凡丁 何春华 王明磊 朱大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5-825,共11页
两河口水电站近坝库岸的托达西倾倒变形体近期变形显著,且变形程度持续加剧。为了评估其失稳破坏对水库及坝区沿线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和基础设施构成的威胁,以两河口近坝库岸托达西倾倒变形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 两河口水电站近坝库岸的托达西倾倒变形体近期变形显著,且变形程度持续加剧。为了评估其失稳破坏对水库及坝区沿线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和基础设施构成的威胁,以两河口近坝库岸托达西倾倒变形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FEM-SPH)耦合方法,系统分析了滑坡的失稳运动过程及滑坡涌浪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托达西倾倒变形体的失稳运动过程持续约30 s,最大运动速度可达25 m/s,滑坡引发的最大位移为1 827 m;滑坡造成的初始最大涌浪高度为28.9 m,涌浪传播至大坝处的最大高度为0.61 m。研究表明,FEM-SPH耦合法在捕捉滑坡体复杂动力学行为及滑坡涌浪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滑坡失稳过程可分为启动、高速滑动和碰撞停积三个阶段。基于研究结果的大坝风险评估显示,在正常蓄水位下,涌浪传播至大坝的最大高度未超过大坝高程,具备较高的安全裕度。本研究成果为类似水库滑坡及潜在滑坡诱发涌浪的预警与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托达西倾倒变形体 FEM-SPH法 运动过程 滑坡涌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人行悬索桥非线性静风失稳发展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管青海 张凯 +1 位作者 李加武 刘健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研究大跨人行悬索桥非线性静风失稳的内在原因,以主跨420m天蒙人行悬索桥为背景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几何非线性与静风荷载非线性,采用内、外双重迭代算法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该桥非线性静风失稳发展过程及失稳临界形态。结果表明:... 为研究大跨人行悬索桥非线性静风失稳的内在原因,以主跨420m天蒙人行悬索桥为背景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几何非线性与静风荷载非线性,采用内、外双重迭代算法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该桥非线性静风失稳发展过程及失稳临界形态。结果表明:大跨人行悬索桥静风失稳发展路径为,不断非线性增大的加劲梁位移牵连主缆和抗风缆产生相对于加劲梁的竖向位移,使主缆和抗风缆逐渐消减拉应力,直至抗风缆接近松弛而失稳;静风失稳临界形态是以加劲梁扭转变形为主、竖弯变形为辅的复杂弯-扭耦合空间变形状态;静风失稳内在原因为,静风升力和升力矩随附加风攻角的增长不断增大,加劲梁和缆索系统的静风位移持续增大并产生相对竖向位移,导致缆索系统刚度大幅卸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人行桥 静风 双重迭代算法 失稳过程 临界形态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学方法对黄河口水下底坡失稳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阎通 李萍 +1 位作者 杨作升 庞重光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314-318,共5页
对黄河三角洲东北部地区的高分辨率水声学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所记录的破坏土体变形程度、运动产生的平面形状和地貌特征形态,对土体失稳过程进行分类:浅表土体变形、塌陷凹坑、滑坡和沉积物重力流。结果表明:(1)浅表土体形... 对黄河三角洲东北部地区的高分辨率水声学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所记录的破坏土体变形程度、运动产生的平面形状和地貌特征形态,对土体失稳过程进行分类:浅表土体变形、塌陷凹坑、滑坡和沉积物重力流。结果表明:(1)浅表土体形变的变形程度最低,出现在研究区斜坡上部平滑海底,主要为绳网状泄水构造和表层拉张裂隙。(2)塌陷凹坑在研究区内广泛出现,是局部土体液化后发生了垂直沉降的结果。(3)滑坡多发生在水下斜坡的中上部,由弧形塌陷区、狭窄的冲沟通道和负地形沉积物堆积区组成。滑坡陡坎后缘发现拉张裂隙。(4)沉积物重力流是土体发生变形程度最大,搬运距离最长的土体破坏变形形式。局部区域多次受到沉积物重力流切割和充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水声学 土体失稳过程 水下底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壁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的弯曲失稳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醒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2,共6页
根据煤矿长壁采煤工作面顶板的物理力学特性建立力学解析模型,按卡氏能量法建立求解方程,并采用挠度增量逐次解析法拟合采煤工作面裂隙顶板弯曲失稳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当岩体强度及支承面摩擦力足够时,顶板受载变形过程中,由于... 根据煤矿长壁采煤工作面顶板的物理力学特性建立力学解析模型,按卡氏能量法建立求解方程,并采用挠度增量逐次解析法拟合采煤工作面裂隙顶板弯曲失稳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当岩体强度及支承面摩擦力足够时,顶板受载变形过程中,由于沿层方向(梁轴向)受动荷载的挤压作用,以压力拱的形式维持不同变形阶段的动态平衡.当挠度超过某一极限状态时,顶板产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壁工作面 顶板 失稳过程 挠度增量法 顶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