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塔县地震触发顺向坡失稳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钱 吴和秋 +2 位作者 张明 杨龙 吕文韬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5,共8页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内,沿塔什库尔干河分布着众多大型岩质滑坡,均为地震触发的沿顺倾结构面失稳滑动的顺向坡,揭示它们的失稳破坏机理,对塔县境内众多顺向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塔县一典型顺向岩质...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内,沿塔什库尔干河分布着众多大型岩质滑坡,均为地震触发的沿顺倾结构面失稳滑动的顺向坡,揭示它们的失稳破坏机理,对塔县境内众多顺向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塔县一典型顺向岩质滑坡为例,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岩质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建立了岩质滑坡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软件模拟了岩质滑坡在不同加速度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原始滑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地震力和顺向结构面的控制;当地震力较小时,滑坡坡体未发生变形破坏,但其有沿着结构面错动的趋势;随着地震力的增加,坡体沿着结构面错动的趋势愈发明显;当地震力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坡体沿着结构面形成贯通性破坏面,坡体发生失稳破坏。该研究结果可为塔县以及其他地震高烈度区岩质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顺向坡 地震触发 岩质滑坡 失稳破坏机理 新疆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变动条件下某巨型堆积体失稳破坏机理及灾变过程研究
2
作者 李鹏飞 余波 +3 位作者 吴述彧 王照英 邓辉 胡大儒 《工程地质学报》 2025年第4期1461-1472,共12页
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库区分布巨型堆积体,蓄水后可能产生变形失稳,为此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水位变动条件下堆积体的失稳破坏机理及灾变过程,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堆积体坡... 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库区分布巨型堆积体,蓄水后可能产生变形失稳,为此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水位变动条件下堆积体的失稳破坏机理及灾变过程,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堆积体坡表变形与水位变化有直接联系,水位上升阶段堆积体变形可分为蠕滑变形和变形衰减两个阶段,堆积体变形随水位升高增速先增后降;水位下降在2810~2831 m高程范围时堆积体失稳的可能性较高;蓄水期间堆积体变形使得原有结构发生改变,加上长期浸泡下的土体软化为边坡失稳创造了前提条件,水位骤降期间的坡体内向外的渗透力是引发堆积体失稳滑坡的直接原因。该研究成果可用于后续对堆积体失稳引发涌浪灾害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数值模拟 失稳破坏机理 灾变过程 水位变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界面效应与渐进失稳特征试验 被引量:46
3
作者 杨科 刘文杰 +3 位作者 窦礼同 池小楼 魏祯 付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1700,共10页
煤岩体组合特征决定着煤和岩石组合形成整体结构的变形失稳,为分析煤岩高比对煤岩组合体受载时力学特性、能量转化规律与失稳破坏特征的影响,制作了3种高比的“岩-煤-岩”(RCR)组合试件,开展了煤岩组合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和PFC2D数值模... 煤岩体组合特征决定着煤和岩石组合形成整体结构的变形失稳,为分析煤岩高比对煤岩组合体受载时力学特性、能量转化规律与失稳破坏特征的影响,制作了3种高比的“岩-煤-岩”(RCR)组合试件,开展了煤岩组合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和PFC2D数值模拟试验,并基于RCR组合体声发射信号和宏观破坏特征分析,获得了组合体界面效应影响下的渐近失稳特征和声发射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的损伤破坏表现出渐近非连续特征,损伤破坏首先在煤岩组合体的煤体中发生、发展,煤体裂纹发育至煤岩交界面时被阻隔,受煤岩组合体界面效应的影响和裂纹尖端强应力链的持续集聚,裂纹最终从煤体扩展至岩石中煤岩组合体发生整体性瞬时破坏;随煤岩高比增大,组合体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宏观起裂破坏时间和瞬时失稳破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瞬时破坏时动力显现也逐渐被弱化。由于RCR组合体结构和弹性储能的差异性,导致裂纹在煤岩组合体中的扩展能力、速度和角度不同,进而组合体呈现出不同的破坏形态,但组合体破坏形式具有相似性,其中煤体以剪切破坏为主,顶底板砂岩以劈裂破坏为主。在煤岩组合体渐进破坏过程中煤体的破坏诱导了顶底板砂岩的破坏,而砂岩的破坏加剧了煤体的损伤破坏程度和瞬时破坏时动力显现强度,形成了煤体砂岩破坏互馈机制。RCR组合体受载时声发射信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当RCR组合体发生整体失稳时,声发射信号频率较低,声发射能量值达到历史最大,根据煤岩组合体声发射前兆信息的时频、时空规律性特征可对煤岩动力灾害孕育与发生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煤岩动力灾害的精准感知与超前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化规律 界面效应 裂纹扩展 渐进非连续破坏特征 失稳破坏机理 动力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滑动面混凝土重力坝稳定分析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贲能慧 任旭华 许朴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2,共5页
针对复杂多滑动面的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应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对大坝和地基进行弹塑性应力应变分析,采用强度储备法研究了大坝的失稳破坏机理,并根据提出的应力校核法和强度储备法的安全评价准则对大坝的安全储备进行... 针对复杂多滑动面的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应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对大坝和地基进行弹塑性应力应变分析,采用强度储备法研究了大坝的失稳破坏机理,并根据提出的应力校核法和强度储备法的安全评价准则对大坝的安全储备进行了评价,成果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滑动面 抗滑 失稳破坏机理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ound respons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gob-side entry by roof cutting with hard main roof 被引量:1
5
作者 ZHU Heng-zhong XU Lei WEN Zhi-j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88-2512,共25页
This study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efforts of the authors’team to assess ground response of gob-side entry by roof cutting(GSERC)with hard main roof,aiming at scientific control for GSERC deformation.A comprehensi... This study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efforts of the authors’team to assess ground response of gob-side entry by roof cutting(GSERC)with hard main roof,aiming at scientific control for GSERC deformation.A comprehensive field measurement program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entry deformation,roof fracture zone,and anchor bolt(cable)loading.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SERC deformation presents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The maximum convergence near roof cutting side is 458 mm during the primary use process and 1120 mm during the secondary reuse process.The entry deform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imary development stage,primary use stage,and secondary reuse stage.The key block movement of roof cutting structure,a complex stress environment,and a mismatch in the supporting design scheme are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GSERC.A controlling ideology for mining states,including regional and stage divisions,was proposed.Both dynamic and permanent support schem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field.Engineering practic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support scheme can efficiently ensure long-term entry safety and could be a reliable approach for other engineering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b-side entry by roof cutting ground response failure mechanism following mining states control hard main ro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