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拓扑变化的数据驱动电力系统暂态主导失稳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芮 杨燕 +4 位作者 余娟 杨知方 朱晟毅 余亚南 孙昕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36-3447,I0013,共13页
电力系统暂态电压与功角混合失稳下的主导失稳模式(dominant instability mode,DIM)识别对制定快速调整措施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数据驱动方法因拓扑变化适应能力不足,导致识别精度下降甚至失效。由此,该文提出一种适应拓扑变化的数据驱... 电力系统暂态电压与功角混合失稳下的主导失稳模式(dominant instability mode,DIM)识别对制定快速调整措施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数据驱动方法因拓扑变化适应能力不足,导致识别精度下降甚至失效。由此,该文提出一种适应拓扑变化的数据驱动DIM识别方法。首先,提出基于K-means聚类和多随机卷积核变换的DIM高精度智能识别基础模型,利用K-means自适应选取关键暂态曲线,基于多随机卷积核变换表征暂态曲线斜率、失稳持续时间等重要DIM判断特征,从而适应拓扑变化并高效提取暂态曲线时序特征。其次,针对单个基础模型输出不确定性、可信度不足问题,提出基于Bagging集成学习和误差-分歧分解理论的DIM智能识别框架,自适应最优选择多个基础模型共同决策,提高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性。最后,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6节点系统及其修改系统、某实际电网8897节点系统上的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在保证较高DIM识别精度的情况下适应拓扑变化,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 主导失稳模式 关键曲线选取 多随机卷积核变换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接基坑工程有限土体失稳模式研究
2
作者 张振波 李秉欣 +2 位作者 杨茜 刘志春 刘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7,共12页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发展,基坑紧邻既有地下结构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仍然缺乏对近接基坑工程土体失稳模式的系统研究。针对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近接基坑工程对称/非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提出不同失稳...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发展,基坑紧邻既有地下结构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仍然缺乏对近接基坑工程土体失稳模式的系统研究。针对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近接基坑工程对称/非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提出不同失稳模式下适用条件,分析内支撑数量、基坑深度、基坑与既有地铁车站空间位置关系等对土体稳定性及滑移面性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近接基坑工程非对称和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分别有3种和6种情况;(2)随着内支撑数量的增加,滑移体范围不断扩大,且起始位置沿围护结构不断下移,有限土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逐渐增加;(3)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滑移体的范围先增大后减小,有限土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逐渐减小;(4)针对近接基坑工程非对称滑移面分析,随着既有地铁车站覆土厚度的增加,滑移面在既有地铁车站侧的近接范围逐渐减少且起始位置外移。以上研究可以为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的有限土体土压力的计算、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以及既有地铁车站安全控制措施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近接增建 有限土体 滑移面 安全系数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跨悬索桥静风失稳模式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强 周志勇 葛耀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82,共7页
随着双主跨悬索桥的广泛应用和跨度的增大,需要研究其静风稳定性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营.采用风荷载增量与内外迭代方法,编制相应分析程序,对三座结构体系不同的双主跨悬索桥静风稳定性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通过与单主跨悬索桥静... 随着双主跨悬索桥的广泛应用和跨度的增大,需要研究其静风稳定性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营.采用风荷载增量与内外迭代方法,编制相应分析程序,对三座结构体系不同的双主跨悬索桥静风稳定性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通过与单主跨悬索桥静风失稳形态及双主跨悬索桥自身失稳形态的比较,得到了双主跨悬索桥静风失稳形态的典型特征,重点提出并阐述了双主跨悬索桥的两种静风失稳模式——双侧反对称失稳模式和单侧非对称失稳模式,并详细探讨了这两种失稳模式的产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跨悬索桥 静风失稳模式 双侧反对称失稳模式 单侧非对称失稳模式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采空诱发山体滑塌失稳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杰 何开明 +1 位作者 常文斌 邢爱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采空诱发的山体崩滑是煤矿山区常见的一类灾害形式,为明确采动作用下采空山体的变形失稳模式,对典型采空控制型滑坡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模拟单层采空与三层采空两种工况下反倾煤层斜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并对斜坡变形过程中裂... 采空诱发的山体崩滑是煤矿山区常见的一类灾害形式,为明确采动作用下采空山体的变形失稳模式,对典型采空控制型滑坡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模拟单层采空与三层采空两种工况下反倾煤层斜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并对斜坡变形过程中裂纹扩展及岩体破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层开挖工况中,煤层开挖后顶板区域会产生拱圈型的变形带并随之演化为冒落岩体,多层开挖的采空区间隔岩体则会发生弯曲状沉陷垮落,形成大面积的岩体破碎;(2)不同开挖工况下,冒落带形成及应力重分布初期,斜坡内部裂纹演化及岩体破碎皆较为缓慢,顶板冒落及岩层弯曲断裂阶段为岩体断裂破碎的关键阶段;(3)反倾煤层采空控制型山体失稳模式主要为煤层采空-顶板拱圈状冒落-内部岩层弯曲沉陷-后缘拉裂破碎-坡脚锁固区失效-破碎岩体浅层滑动。研究结果为采空控制型斜坡失稳机理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为矿区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诱发 山体崩滑 岩体破碎 失稳模式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自适应倾斜决策树的电力系统主导失稳模式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甄永赞 阮程 +2 位作者 胡永强 李宗翰 袁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507-9520,I0001,共15页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故障后暂态功角失稳与暂态电压失稳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现有基于人工智能的主导失稳模式辨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黑箱”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分级自适应倾斜决策树的主导失稳模式辨识新方法。采用滑...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故障后暂态功角失稳与暂态电压失稳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现有基于人工智能的主导失稳模式辨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黑箱”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分级自适应倾斜决策树的主导失稳模式辨识新方法。采用滑窗轨迹簇特征构造法来捕获电气量时序响应信息,提升模型训练速度、泛化能力与鲁棒性。辨识模型构建上,使用融合支持向量机决策面的倾斜决策树分类模型建立主导失稳模式与特征量间的映射关系,以多维特征的非线性组合来增强传统决策树内部节点分支能力,提升辨识精度。方法第一阶段进行稳定性评估,并引入代价敏感机制降低失稳工况错判风险;第二阶段进行主导失稳模式辨识。此外,利用一种分级自适应策略来提高样本辨识速度,并进一步减少错判。所生成辨识规则由多项式表征,并能够挖掘多组合特征与主导失稳模式间的关联关系。暂态功角失稳-电压崩溃系统算例及万节点标准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基于人工智能进行主导失稳模式辨识与分析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失稳模式 滑窗轨迹簇特征 倾斜决策树 分级自适应 辨识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原生煤岩组合体三轴压缩破裂特征与失稳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春元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123,共13页
【目的】深部含煤地层原生分界面及其层状组合结构发育,在开采扰动作用下,层状煤岩体的原生组合结构破裂失稳是诱发突水等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方法】为研究深部开采原生煤岩组合结构对层状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室内开展三轴压缩破裂试验... 【目的】深部含煤地层原生分界面及其层状组合结构发育,在开采扰动作用下,层状煤岩体的原生组合结构破裂失稳是诱发突水等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方法】为研究深部开采原生煤岩组合结构对层状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室内开展三轴压缩破裂试验及CT扫描重构,获得深部原生煤岩组合体与煤、岩单体破裂的差异,分析深部原生煤岩组合体分界面及其胶结区域的强度变化规律,划分其三轴压缩失稳的主导模式为低强度煤、原生胶结面及高强度岩石失稳3种,揭示各主导模式形成的力学机制,明确煤岩组合体失稳强度介于低强度煤与高强度岩石之间的力学机理。【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深部原生煤−岩及煤−岩−煤组合体的失稳强度介于煤、岩单体之间,前两者大小与其岩石含量及界面结构相关;原生界面区域煤的抗压强度变化速率对泊松比、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等参数变化敏感,并远高于岩石;低强度煤的主破裂可穿越原生分界面,促使硬岩产生类似于含单裂隙结构面岩石的破裂机制,并导致组合体的失稳强度低于岩石单体。研究成果提升了对深部开采层状岩体失稳致灾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原生煤岩组合体 三轴压缩破裂 失稳模式 煤岩分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稳模式自适应捕捉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诗熠 王怀远 +1 位作者 李剑 卢国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44,共10页
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transientstabilityassessment, TSA)问题中,普通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能力的有限性阻碍了TSA模型评估精度的进一步提高。针对此问题,以电力系统数据的不同失稳模式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失稳模式自适应捕捉的TSA... 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transientstabilityassessment, TSA)问题中,普通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能力的有限性阻碍了TSA模型评估精度的进一步提高。针对此问题,以电力系统数据的不同失稳模式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失稳模式自适应捕捉的TSA方法,构建了由多个子评估模型和一个失稳模式判别模型组成的自适应判稳组合模型。首先,根据失稳模式的不同对原始数据集进行分类,分别训练多个针对不同失稳模式的子评估模型。然后,利用失稳模式判别模型输出的权重值对子评估模型进行集成,自适应完成对输入数据失稳模式的捕捉。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和华东电网系统中进行测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降低不稳定样本漏报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模型评估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暂态定评估 失稳模式 集成学习 自适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网失稳模式演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任先成 李威 +3 位作者 薛禹胜 薛峰 方勇杰 李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9-16,共8页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一些非常见的动态行为引起了关注。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识别主导模式及多摆失稳的理论,分析了局部地区短路故障导致跨大区互联电网首摆和第2摆两种失稳模式之间变化的现象,阐明了随着系统参数、控制策略变化的...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一些非常见的动态行为引起了关注。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识别主导模式及多摆失稳的理论,分析了局部地区短路故障导致跨大区互联电网首摆和第2摆两种失稳模式之间变化的现象,阐明了随着系统参数、控制策略变化的系统失稳模式演化机理。分析了领前群内非同调特性对切机控制效果的影响,指出短路点近区机组加速导致大区电网内负荷功率和直流外送功率减小,恶化了大区机组的稳定性。通过实际算例仿真验证了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网 暂态 失稳模式 多摆 反摆 非同调 负效应 惯量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混沌现象与不同失稳模式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7
9
作者 贾宏杰 余贻鑫 +1 位作者 李鹏 宿吉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电力系统混沌现象与随机的往复振荡相似,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同时又由于混沌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它的存在必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和失稳预防等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文研究的重点是弄清楚馄沌现象与系统不同失稳... 电力系统混沌现象与随机的往复振荡相似,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同时又由于混沌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它的存在必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和失稳预防等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文研究的重点是弄清楚馄沌现象与系统不同失稳模式之间的关系和混沌现象在系统失稳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实际位置。该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并以示例分析了由于混沌极限环破裂(即混沌的稳定状态消失)而导致系统电压崩溃、角度失稳及电压和角度同时失稳的现象,后两种现象属于首次报道和首次研究。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混沌现象可能是做为电力系统大扰动 失稳过程的一个中间阶段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混沌现象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及失稳模式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滨 殷跃平 +1 位作者 吴树仁 石菊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0-769,共10页
我国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因其特征和成因复杂成为一种特殊的灾害类型。在野外详细调查、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分析宝鸡渭北台塬边和永靖黑方台塬边多级旋转滑坡基本特征,认为渭北台塬大型黄土-红层多级旋... 我国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因其特征和成因复杂成为一种特殊的灾害类型。在野外详细调查、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分析宝鸡渭北台塬边和永靖黑方台塬边多级旋转滑坡基本特征,认为渭北台塬大型黄土-红层多级旋转滑坡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河流的侧蚀、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形成,黑方台的浅层旋转黄土层内滑坡和黄土-泥岩多级旋转滑坡则是长期黄土塬大面积漫灌的结果。同时首次建立了多级旋转黄土滑坡的3种形成演化模式:扩展式旋转滑坡、渐灭式旋转滑坡和复合式旋转滑坡,并进行滑坡实例分析,提出多级旋转滑坡局部蠕动挤压、滑坡加速剧滑失稳、滑坡调整稳定、后缘新滑坡孕育变形和滑后稳定调整5个变形阶段,为这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旋转黄土滑坡 变形特征 失稳模式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频振荡场景下的失稳模式划分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永强 陈长胜 +2 位作者 赵书强 王增平 秦晓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5,共7页
将多机系统在大扰动下的运动划分为机群间的相对运动和机群内各机组间的相对运动,据此将全系统的暂态能量分解为群间暂态能量和群内暂态能量。通过分析原系统群间暂态能量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能量壁垒准则得到原系统的失稳时间tm;通过分析... 将多机系统在大扰动下的运动划分为机群间的相对运动和机群内各机组间的相对运动,据此将全系统的暂态能量分解为群间暂态能量和群内暂态能量。通过分析原系统群间暂态能量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能量壁垒准则得到原系统的失稳时间tm;通过分析子系统群间暂态能量的变化规律得到子系统的临界解列时间tn;通过比较tm和tn与故障清除时间tc之间的关系将多频场景下的失稳模式划分为相继两群失稳、严格多群失稳及不严格多群失稳3种模式。此外,还针对不同的失稳模式给出了相应的解列方法,对多频场景下的解列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通过实际电网模型对以上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能量分解 群间暂态能量 多频振荡 失稳模式划分 解列方法 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含量对泥石流斜坡失稳模式与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志兵 李凯 +1 位作者 汪稔 胡明鉴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了研究泥石流土体的细粒组分(d≤0.075 mm)在降雨入渗和渗流过程中对泥石流孕育与启动机理的影响,利用自制的泥石流模型槽,采用3种细粒含量的土体制作室内斜坡模型,进行了人工降雨诱发斜坡泥石流试验,研究了泥石流土体斜坡在降雨入渗... 为了研究泥石流土体的细粒组分(d≤0.075 mm)在降雨入渗和渗流过程中对泥石流孕育与启动机理的影响,利用自制的泥石流模型槽,采用3种细粒含量的土体制作室内斜坡模型,进行了人工降雨诱发斜坡泥石流试验,研究了泥石流土体斜坡在降雨入渗过程中坡面产流的形成特点、水土流失特征以及斜坡失稳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斜坡细粒在雨水入渗过程会发生分散流失而使坡面表层土体粗化;细粒含量较高斜坡中分散的细粒会随雨水入渗向深部运移堵塞孔隙而降低土体的渗透性(入渗容量),湿润前锋未扩展到下卧土-岩界面就发生坡面产流与坡体破坏,且破坏面距湿润前锋较近(仅数厘米),破坏模式先为块体的滑动-流动破坏,然后为沟道侵蚀,土体流失规模与雨强、细粒含量有关;细粒含量较低斜坡的破坏模式为牵引式的滑塌,但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大规模的土体流失,细粒分散运移作用对低细粒含量土体孔隙的堵塞效应不明显,而在土-岩界面处形成了较稳定的携细粒水流。斜坡土体细粒含量对斜坡破坏模式和坡面产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考虑坡面产流影响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得到的安全系数更接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颗粒运移 细粒含量 失稳模式 定性分析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坪上隧道口危岩落石失稳模式及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丁浩江 张广泽 岳志勤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1,29,共6页
研究目的:在建成都至贵阳铁路坪上隧道进口上方仰坡高陡,危岩落石发育,一旦失稳则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因此需通过分析研究坪上隧道进口危岩落石的形成机理、失稳模式及破坏后的运动特征,以确定危岩落石的失稳... 研究目的:在建成都至贵阳铁路坪上隧道进口上方仰坡高陡,危岩落石发育,一旦失稳则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因此需通过分析研究坪上隧道进口危岩落石的形成机理、失稳模式及破坏后的运动特征,以确定危岩落石的失稳滚落概率及路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防护措施,同时也为其他山区铁路遇到危岩落石不良地质时提供调查、分析、计算方法及工程防护措施的参考。研究结论:(1)在基于现场调查及实测工作基础上,将坪上隧道进口危岩落石失稳划分为4类破坏模式;(2)通过对落石运动的模拟,确定了隧道洞口上方约有6%的危岩体失稳后将对洞口及桥梁构成危险;(3)提出了隧道洞口危岩落石整治方法及设置防护的具体位置和措施,从而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危岩落石不良地质工程的勘察及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进口 危岩落石 失稳模式 运动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形失稳模式下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邵冠慧 李晓昭 +2 位作者 赵晓豹 李家奇 纪成亮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5期577-582,共6页
计算机模拟隧道围岩失稳研究的困难在于失稳模型不清楚、失稳判据不明确。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隧道稳定性判别方法,总结了不同变形失稳机制下的计算模型及其量化的破坏判据,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局限,为围岩稳定... 计算机模拟隧道围岩失稳研究的困难在于失稳模型不清楚、失稳判据不明确。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隧道稳定性判别方法,总结了不同变形失稳机制下的计算模型及其量化的破坏判据,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局限,为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提供快速、合理、可操作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定性评价 变形失稳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临界失稳模式预测判断电力系统解列面的新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颖晖 张保会 +1 位作者 于广亮 谢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8,共5页
为故障后临界失稳的电力系统确定解列断面以平息系统振荡可以防止系统完全崩溃。文章首先在基于流形变换的方法预测电力系统临界失稳模式的基础上,用预测到的临界失稳模式对系统中的发电机进行分群;然后将系统接线图转化为节点带权的无... 为故障后临界失稳的电力系统确定解列断面以平息系统振荡可以防止系统完全崩溃。文章首先在基于流形变换的方法预测电力系统临界失稳模式的基础上,用预测到的临界失稳模式对系统中的发电机进行分群;然后将系统接线图转化为节点带权的无向图,用图论的方法寻找应切除的支路集合,使得每个机群的不平衡功率最小,从而构成系统的解列面:最后采用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作为算例,用预测到的临界失稳模式搜索、判断系统故障后的解列面。后续仿真表明,按上述方案解列系统能够尽快平息各机群的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临界失稳模式 解列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沉箱防波堤失稳模式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百顺 王元战 +2 位作者 孙熙平 尹纪龙 张华庆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9,共8页
针对现阶段深水软黏土地基防波堤建设的设计理论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尚不成熟,结合实际工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在水平或竖直单一方向荷载以及复合加载条件下软黏土地基上沉箱防波堤的失稳模式,提出破坏包络线的稳定性... 针对现阶段深水软黏土地基防波堤建设的设计理论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尚不成熟,结合实际工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在水平或竖直单一方向荷载以及复合加载条件下软黏土地基上沉箱防波堤的失稳模式,提出破坏包络线的稳定性判别方法。在波浪水平荷载作用下,深水软基上沉箱防波堤发生倾覆失稳破坏,失稳转动点为沉箱底面以下中轴线偏右的某点,不同于规范中规定的岩石或砂质地基沉箱倾覆转动点为其后踵点;在重力等竖向荷载作用下,沉箱的失稳模式为结构整体下陷,抛石基床及地基形成连贯的塑性区域,呈现较明显地冲剪破坏形式;在水平、竖向复合荷载作用下,软基上沉箱防波堤的破坏包络线由结构倾覆破坏线和地基承载力破坏线组成,包络线将荷载组合区分成稳定区、仅发生水平承载力不足倾覆破坏区、仅发生地基竖向承载力不足破坏区、同时发生水平承载力和地基竖向承载力不足破坏区4个区域。研究成果为深水软基沉箱防波堤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地基 沉箱式防波堤 复合荷载 失稳模式 定性分析 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紧力锚杆作用下锚固体的形成与失稳模式 被引量:35
17
作者 韦四江 李宝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6-2132,共7页
高强锚固系统在深部及复杂软弱巷道围岩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该条件下的锚固体形成和失稳的认识仍不充分。笔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紧力锚杆作用下锚固体的形成因素及原岩应力作用下锚固体的失稳规律。结果表明:预紧力... 高强锚固系统在深部及复杂软弱巷道围岩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该条件下的锚固体形成和失稳的认识仍不充分。笔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紧力锚杆作用下锚固体的形成因素及原岩应力作用下锚固体的失稳规律。结果表明:预紧力一定时,锚杆间距越小,附加应力就越大;锚杆间排距一定时,预紧力越大,附加应力就越大,附加应力在锚固体范围岩体中呈纺锤形,压力从巷道表面处逐渐衰减,在锚固起始端呈锥形分布;锚固段越短或预紧力越大,压缩区域就越大,锚固体的范围就越大,但锚固段长度对锚固体的影响较为明显。原岩应力环境中,巷道围岩锚固体失稳类型有锚杆断裂型、锚固脱黏型、岩体主导破坏型和锚固体复合型破坏型;岩体强度、锚杆预紧力、原岩应力侧压系数、埋深、锚杆间排距等对锚固体失稳的作用依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紧力 锚固系统 锚固体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质在等比例应变加载下的分散性失稳模式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刚 常晓林 +1 位作者 刘嘉英 周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81-186,共6页
由地下水引起的静力液化可能是边坡失稳的隐含机制之一,松砂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可能发生静力液化,密实的颗粒集合体在特定的应变路径下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即试样整体发生急剧的失稳,应力状态尚处于峰值强度线以内。该种失稳模式称为分... 由地下水引起的静力液化可能是边坡失稳的隐含机制之一,松砂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可能发生静力液化,密实的颗粒集合体在特定的应变路径下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即试样整体发生急剧的失稳,应力状态尚处于峰值强度线以内。该种失稳模式称为分散性失稳,是为了强调失稳模式中没有出现应变局部化或者剪切带。采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由不规则形状颗粒组成的密实集合体在等比例应变加载路径下的力学特性。根据Hill的材料失稳理论,当试样的应力增量d?和应变增量d?对应的2阶功d2W为负时,试样即发生不可逆的整体失稳破坏。以根据不同等比例应变路径得到p?q曲线为界,在p?q平面内将试样的应力状态分为剪缩区、剪胀-稳定区和剪胀-非稳定区,连接不同围压下试样发生分散性失稳时的应力状态形成失稳线发现,峰值强度线高于临界状态线,临界状态线高于失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岩土材料 失稳模式 静力液化 连续离散耦合 等比例应变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发微震下含水率对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失稳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忠平 李诗琪 +2 位作者 李万坤 李进 胡元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2-831,共10页
近年来,三峡库区微小地震频繁,同时库区堆积体斜坡广泛分布,频发微震作用下堆积体斜坡的稳定性值得关注。堆积体的含水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揭示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区巨厚堆积体斜坡土体含水率... 近年来,三峡库区微小地震频繁,同时库区堆积体斜坡广泛分布,频发微震作用下堆积体斜坡的稳定性值得关注。堆积体的含水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揭示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区巨厚堆积体斜坡土体含水率对斜坡动力响应及失稳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斜坡在频发微震作用下发生"阶梯状"滑出破坏,变形演化过程:裂缝产生并发育→裂缝扩展→上部裂缝贯通(上部滑体发生滑动)→底部滑动面贯通(斜坡失稳破坏);裂缝贯通导致斜坡堆积体滑出的过程中,高含水率模型发生"局部整体式"破坏,低含水率模型发生"溃散式"破坏;坡体加速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趋高趋表效应,导致斜坡坡肩位置率先出现裂缝,含水率增大对这些效应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震 堆积体斜坡 含水率 振动台试验 动力定性 失稳模式 三峡库区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开采扰动条件下露天矿边坡岩体结构变异与失稳模式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纪洪广 向鹏 +1 位作者 韩放 杨占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现场高密度电法探测表明受老虎台早期地下开采影响,东露天矿边坡岩体赋存状态及岩体结构、力学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异,对边坡开挖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应用开采"三带"理论分析了地下开采扰动区域分布及其与边坡的相对位置关系,指... 现场高密度电法探测表明受老虎台早期地下开采影响,东露天矿边坡岩体赋存状态及岩体结构、力学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异,对边坡开挖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应用开采"三带"理论分析了地下开采扰动区域分布及其与边坡的相对位置关系,指出了边坡岩体各部位结构变异特征及主要失稳模式:垮落带区域边坡岩体完整性差,碎裂严重,易发生局部塌陷破坏及块体倾倒破坏;断裂带区域边坡岩体离层多,竖向节理裂隙发育,主要发生弯曲倾倒破坏;弯曲下沉带区域边坡岩体完整性较好,保持其层状结构,局部可能发生楔形体破坏;张拉带区域边坡岩体受张拉作用强烈,主要发生张拉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扰动 边坡 结构变异 失稳模式 “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