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力机偏航引起的失稳振动 被引量:20
1
作者 廖明夫 黄巍 +2 位作者 董礼 袁凯峰 孙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92,共5页
根据风力机偏航系统的结构和偏航原理,建立塔架扭转振动的模型。基于塔架扭振运动方程,引入摩擦失稳因子,得出失稳条件。对滑动摩擦型偏航系统和带滚动轴承的偏航系统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所观测到的振动现象可能为塔架扭振失稳,解释了失... 根据风力机偏航系统的结构和偏航原理,建立塔架扭转振动的模型。基于塔架扭振运动方程,引入摩擦失稳因子,得出失稳条件。对滑动摩擦型偏航系统和带滚动轴承的偏航系统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所观测到的振动现象可能为塔架扭振失稳,解释了失稳的机理,并根据实际风力机的数据进行了仿真检验。结果证明,滑动摩擦型偏航系统工作时,确有可能引起塔架扭振失稳。适当减小刹车块调节螺栓的锁紧力矩,可消除这种振动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 失稳振动 摩擦因子 偏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偏航过程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失稳振动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晓光 赵萍 韩德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954,共6页
根据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主动偏航原理,建立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振动模型,并在引入摩擦失稳阻尼比的基础上对主动偏航过程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摩擦失稳进行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大的预紧力矩和过大的静摩擦因数是导致偏航... 根据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主动偏航原理,建立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振动模型,并在引入摩擦失稳阻尼比的基础上对主动偏航过程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摩擦失稳进行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大的预紧力矩和过大的静摩擦因数是导致偏航系统产生失稳振动现象的主要因素,而较合理的静摩擦因数和预紧力矩可有效避免主动偏航过程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摩擦失稳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 主动偏航 运动学特性 摩擦 失稳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横风向失稳振动机理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国 陈水福 唐锦春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27-233,共7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矩形截面钝体高柔结构风致横风向失稳式振动(驰振).为反映结构运动对流动风场的影响,除建立固定不动的计算区域外,还建立了随结构运动的物理区域,在计算区域中修正了流动风场的控制方程,采用标准...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矩形截面钝体高柔结构风致横风向失稳式振动(驰振).为反映结构运动对流动风场的影响,除建立固定不动的计算区域外,还建立了随结构运动的物理区域,在计算区域中修正了流动风场的控制方程,采用标准SGS大涡模型,开发出WSSG建筑风场模拟程序,捕捉到结构在风场作用下的驰振现象,并从流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引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场 数值模拟 大涡模型 钝体高柔结构 失稳振动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的稳定性理论研究(Ⅰ)———非线性失稳振动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超英 高孔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12期87-93,共7页
研究了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的油膜稳定性理论。在建立包含支承阻尼和转子外阻尼在内的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用非线性方法计算了该系统的油膜失稳振动,讨论了缩小失稳区的方法和具体措施。结果证明,该系统的失稳区宽度... 研究了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的油膜稳定性理论。在建立包含支承阻尼和转子外阻尼在内的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用非线性方法计算了该系统的油膜失稳振动,讨论了缩小失稳区的方法和具体措施。结果证明,该系统的失稳区宽度和幅度都是有限的;采用较低的无量纲综合系数和适当的无量纲支承阻尼系数和/或较大的无量纲转子外阻尼系数可以缩小失稳区;合理的支承参数将使失稳振动的幅频曲线变为形态上好象共振曲线一样,这样转子将能迅速地越过失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支承 滑动轴承 油膜定性 失稳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封激起的转子失稳振动
5
作者 廖明夫 杨俐骏 金科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分析了密封装置激起转子失稳的机理 ,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转子失稳的条件以及失稳边界 ,即失稳发生在转子工作转速大于 2倍转子临界转速的条件之下。根据密封装置对转子刚度和阻尼的影响规律 [1,2 ] 。
关键词 密封装置 转子失稳振动 条件 边界 涡轮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失稳振动及转子失稳振动镇定器
6
作者 于潇 廖明夫 杨伸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8-760,共3页
分析了阻尼和支承刚度各向异性对失稳振动的抑制作用 ,并提出了一种治理转子失稳振动的简单措施 ,即在转子系统中引入附加的装置——蜂窝式橡胶镇定器 ,用以改变转子系统的阻尼和刚度 ,从而寻求解决转子失稳振动的有效途径。实验结果表... 分析了阻尼和支承刚度各向异性对失稳振动的抑制作用 ,并提出了一种治理转子失稳振动的简单措施 ,即在转子系统中引入附加的装置——蜂窝式橡胶镇定器 ,用以改变转子系统的阻尼和刚度 ,从而寻求解决转子失稳振动的有效途径。实验结果表明 ,蜂窝式橡胶镇定器能够对转子系统提供足够的阻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失稳振动 蜂窝式橡胶镇定器 阻尼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悬臂转子-轴承系统的热致同步振动失稳特性
7
作者 刘阳 余承智 袁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9,共12页
为探究轴颈温度分布对高速悬臂转子-轴承系统热致同步振动失稳特性(Morton效应)的影响,建立高速悬臂转子三维瞬态热弯曲响应模型,提出了Morton效应失稳阈值判据。首先,对滑动轴承进行三维瞬态热流体动力学计算,考虑空穴效应和温黏效应,... 为探究轴颈温度分布对高速悬臂转子-轴承系统热致同步振动失稳特性(Morton效应)的影响,建立高速悬臂转子三维瞬态热弯曲响应模型,提出了Morton效应失稳阈值判据。首先,对滑动轴承进行三维瞬态热流体动力学计算,考虑空穴效应和温黏效应,采用动态网格模型实现不同工况下的轴颈涡动,获得轴颈表面的周向和轴向温度分布。然后,采用三维实体和一维梁单元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转子热变形和动力学特性计算。最后,通过实验测试结果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收敛涡动和循环涡动,轴颈发散涡动产生的周向温差更大,转速为10000 r/min时,轴颈周向温差达到25 K;轴颈表面温度的周向分布曲线越接近正弦曲线、轴颈高温区域的轴向长度越长,转子的热不平衡量越大;提出的失稳阈值判据可精确判断转子-轴承系统的最高工作转速,与避开10%临界转速的传统判据相比,最高工作转速提高了7.2%。该研究可为高速悬臂转子-轴承系统的分析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ton效应 转子-轴承系统 转子热变形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拱振动失稳的突变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茂山 魏德敏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099-1102,共4页
本文是将突变理论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的一个尝试.作者不仅得到弹性拱振动失稳的突变模型,而且给出发生失稳的条件.
关键词 振动 突变 结构 动力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机组低压转子-轴承系统振动失稳的分析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汝祥 陆颂元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给出了一台国产300MW机组突发性低频振动的现象、测试结果和分析诊断过程,确定为低压转子-轴承系统的油膜失稳;停机解体检查汽机相关轴承,与事前的分析判断一致;然后确定了处理方案。实施后运行情况表明突发性低频振动消失,故障消除。... 给出了一台国产300MW机组突发性低频振动的现象、测试结果和分析诊断过程,确定为低压转子-轴承系统的油膜失稳;停机解体检查汽机相关轴承,与事前的分析判断一致;然后确定了处理方案。实施后运行情况表明突发性低频振动消失,故障消除。该例分析诊断的难点在于故障特征不典型,对应的运行工况缺乏充足证据,致使故障的判断定性有一定难度;处理方案则需统筹考虑各方面情况确定;可为大型机组在处理突发性低频振动时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W机组 低压转子 轴系振动 分析诊断 现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动机电磁参数引起的失稳振荡的分析
10
作者 牛西泽 邱家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3-377,共5页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失稳自激振荡 ,会引起较大的有害机械振动 ,并使电机电流、功率的波动增大 ,超过许可值 ,因而烧毁电机和电气设备。本文建立了电动机的机电耦联振动方程组 ,经过变换得到了无周期系数的标幺化非线性方程组 ,采用 Hopf...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失稳自激振荡 ,会引起较大的有害机械振动 ,并使电机电流、功率的波动增大 ,超过许可值 ,因而烧毁电机和电气设备。本文建立了电动机的机电耦联振动方程组 ,经过变换得到了无周期系数的标幺化非线性方程组 ,采用 Hopf分叉理论研究了系统电磁参数变化引起的自激振荡 ,指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机理及其变化规律 ;给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 ,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动机 自激振动 非线性振动 Hopt分叉理论 电磁参数变化 机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积液情况下卧式转子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俨剀 王彤 +1 位作者 廖明夫 王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05-2118,共14页
盘腔积液现象在舰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时有发生,汽化的滑油和水蒸汽凝结形成积液。转子带动腔内的积液旋转,引发振动失稳,严重时会对发动机结构造成致命性破坏。为此,开展燃气轮机压气机盘腔积液的模拟实验研究,以双盘双支承的卧式柔... 盘腔积液现象在舰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时有发生,汽化的滑油和水蒸汽凝结形成积液。转子带动腔内的积液旋转,引发振动失稳,严重时会对发动机结构造成致命性破坏。为此,开展燃气轮机压气机盘腔积液的模拟实验研究,以双盘双支承的卧式柔性转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小积液量的特点,对积液转子的动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观测到转子的失稳现象,开展了不同积液体积、不同积液类型(水、植物油和滑油)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揭示了小积液的卧式转子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积液失稳振动,存在失稳边界积液量,当积液量大于该边界值时,失稳将会发生。(2)失稳边界转速及恢复转速均高于临界转速。当转速高于失稳边界转速时,失稳将会发生。转速进一步增加,高于恢复转速时,失稳现象可能消失。(3)失稳时的振动特征为:出现幅值突增,次谐波成分也随之增加;基频和次谐波发生调制,表现出拍振特征。(4)随着积液体积的增加,失稳边界转速先减小后增加。(5)随着积液粘度系数增大,失稳边界转速和边界积液量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机转子系统 失稳振动 小积液量 边界转速 边界积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干摩擦阻尼器及其减振机理 被引量:16
12
作者 范天宇 廖明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3-745,760,共4页
建立了用于转子系统的干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模型和力学模型 ,分析了带干摩擦阻尼器转子的运动 ,探明了干摩擦阻尼器的阻尼效果和镇定机理 ,给出了确定干摩擦阻尼器镇定边界的能量平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干摩擦阻尼器 转子 失稳振动 镇定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