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2加氢合成甲醇Cu/ZrO2催化剂的失活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白绍芬 刘顺 刘欣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1-1345,共5页
采用低温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电镜(TEM)以及热重差热(TG-DSC)等手段,对不同反应时间下Cu/ZrO2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积炭情况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是活性组分烧结;... 采用低温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电镜(TEM)以及热重差热(TG-DSC)等手段,对不同反应时间下Cu/ZrO2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积炭情况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是活性组分烧结;其次,表面积炭覆盖其活性中心也造成催化剂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而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其活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RO2催化剂 甲醇合成 失活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制甲醇CuZnAl催化剂失活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雯博 史连军 +6 位作者 王梦 杨春亮 张传伟 秦红 潘萌萌 林倩 潘红艳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8,共8页
利用XRF、XRD、XPS、TPO-MS和N2吸附/脱附对失活前后工业Cu/Zn/Al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对新催化剂进行S、Cl、Fe强制中毒实验,探究催化剂上杂质成分及含量对其催化合成甲醇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失活催化剂上产生了S、Cl、Fe... 利用XRF、XRD、XPS、TPO-MS和N2吸附/脱附对失活前后工业Cu/Zn/Al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对新催化剂进行S、Cl、Fe强制中毒实验,探究催化剂上杂质成分及含量对其催化合成甲醇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失活催化剂上产生了S、Cl、Fe杂质元素,且自塔顶到塔底,S、Cl含量逐渐降低,塔顶催化剂上S和Cl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237%和0.118%;Fe含量自塔顶到塔底逐渐增多。与新催化剂相比,失活催化剂上除含有CuO和ZnO外,还有CuS、ZnS;XPS和XRF进一步提示,失活催化剂上可能还存在CuCl2、ZnCl2。催化剂强制中毒实验数据说明,H2S、SO2、CH4S、C2H6S、HCl和羰基铁均可以导致催化剂中毒,相关杂质含量越大,其催化合成甲醇的总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下降幅度越高。其中,依据企业塔顶催化剂失活特征,当催化剂中S的质量分数为1.08%~1.25%时,相比于其它杂质造成的影响,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醇的总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50%和19%,说明硫化物是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CuZnAl催化剂 失活因素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二氧化碳的固态胺失活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海峰 吕功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07-1213,共7页
固态胺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CO2吸附剂,具有选择性高、吸附性能好、再生能耗低以及对设备腐蚀性小等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密闭空间CO2吸附和工业脱碳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固态胺材料在CO2吸附-脱附再生循环过程中会发生较明显的活性衰减甚至... 固态胺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CO2吸附剂,具有选择性高、吸附性能好、再生能耗低以及对设备腐蚀性小等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密闭空间CO2吸附和工业脱碳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固态胺材料在CO2吸附-脱附再生循环过程中会发生较明显的活性衰减甚至完全失活,影响了固态胺的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在固态胺稳定性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固态胺CO2吸附性能的因素,重点讨论了固态胺材料在储存和循环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失活、化学失活和微量有害气体的毒害作用等失活因素对固态胺性能的影响,并对提升固态胺材料性能的策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胺 二氧化碳吸附 失活因素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深度饱和柴油加氢催化剂RS-3100的开发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乐 刘清河 +7 位作者 聂红 丁石 韩伟 曾双亲 李会峰 习远兵 胡志海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基于对加氢催化剂失活因素(如积炭形成、活性相长大)的有效控制,相继开发了构建通畅扩散孔道的载体制备技术、稳定活性相的金属负载技术以及削减活性位积炭的催化剂制备技术,由此创建了“反应物分子与活性相最优匹配”的新型催化剂制备... 基于对加氢催化剂失活因素(如积炭形成、活性相长大)的有效控制,相继开发了构建通畅扩散孔道的载体制备技术、稳定活性相的金属负载技术以及削减活性位积炭的催化剂制备技术,由此创建了“反应物分子与活性相最优匹配”的新型催化剂制备技术(ROCKET^(+)技术)平台。基于该平台成功开发了高稳定性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深度饱和柴油加氢催化剂RS-3100。与参比剂相比,RS-3100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30%以上,工业装填堆密度降低20.5%,具有高性价比。RS-3100催化剂适合于中高压、原料中含有二次加工柴油的加氢装置,可以在较缓和条件下生产硫质量分数低于10μg 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小于7%的国Ⅵ标准柴油调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稳定性 柴油加氢催化剂 RS-3100 失活因素 ROCKET^(+)技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