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污染管理中的应用,为临床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4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污染管理中的应用,为临床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4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DCU)为研究对象,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风险管理工具,组建多学科团队,通过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所在科室口腔综合治疗台管理相关人员进行隐蔽性参与式观察,发现口腔综合治疗台管理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及潜在失效结果,对高风险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比较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实施前后口腔综合治疗台手机端、三用枪、漱口水端开诊前及诊疗之间医务人员冲洗行为的依从率及正确率、各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PN)降低率以及诊疗用水合格率。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后口腔综合治疗台手机端、三用枪、漱口水端开诊前及诊疗之间医务人员冲洗行为的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后各项高风险失效模式RPN值均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口腔综合治疗台手机端、三用枪、漱口水端诊疗用水合格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风险管理工具能有效提升口腔医务人员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管理水平,提高口腔诊疗用水合格率。展开更多
成立手术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小组,对2006年所有手术进行手术错误风险评估,通过计算事先风险数,将6个潜在失效原因列为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分別是接错患者/接手术患者单抄错,接错患者/未与...成立手术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小组,对2006年所有手术进行手术错误风险评估,通过计算事先风险数,将6个潜在失效原因列为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分別是接错患者/接手术患者单抄错,接错患者/未与病房护士查对,查对不准确/患者表达能力受限,患者送错手术间/同时接几名患者,麻醉师、医生未查对/对麻醉师及医生无明确查对要求,部位错误/术前未做标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表明,该6个导致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的事先风险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加强查对、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合理使用查对标识对预防手术错误是有效可行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防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临床防控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MEA风险管理工具,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防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临床防控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MEA风险管理工具,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进行风险评估,借助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查找失效模式的具体原因,优先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整改,比较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根据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对前五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RCA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实施FMEA模式后各项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下降;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率由1.92%降低为1.30%,随访依从性由75.24%提高至89.77%,操作规范性由82.94%提高至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参与率由77.50%提高至8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评估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风险因素并实施改进方案,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污染管理中的应用,为临床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4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DCU)为研究对象,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风险管理工具,组建多学科团队,通过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所在科室口腔综合治疗台管理相关人员进行隐蔽性参与式观察,发现口腔综合治疗台管理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及潜在失效结果,对高风险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比较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实施前后口腔综合治疗台手机端、三用枪、漱口水端开诊前及诊疗之间医务人员冲洗行为的依从率及正确率、各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PN)降低率以及诊疗用水合格率。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后口腔综合治疗台手机端、三用枪、漱口水端开诊前及诊疗之间医务人员冲洗行为的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后各项高风险失效模式RPN值均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口腔综合治疗台手机端、三用枪、漱口水端诊疗用水合格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风险管理工具能有效提升口腔医务人员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管理水平,提高口腔诊疗用水合格率。
文摘成立手术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小组,对2006年所有手术进行手术错误风险评估,通过计算事先风险数,将6个潜在失效原因列为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分別是接错患者/接手术患者单抄错,接错患者/未与病房护士查对,查对不准确/患者表达能力受限,患者送错手术间/同时接几名患者,麻醉师、医生未查对/对麻醉师及医生无明确查对要求,部位错误/术前未做标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表明,该6个导致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的事先风险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加强查对、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合理使用查对标识对预防手术错误是有效可行的。
文摘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防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临床防控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MEA风险管理工具,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感染进行风险评估,借助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查找失效模式的具体原因,优先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整改,比较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根据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对前五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RCA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实施FMEA模式后各项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下降;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率由1.92%降低为1.30%,随访依从性由75.24%提高至89.77%,操作规范性由82.94%提高至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参与率由77.50%提高至8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评估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风险因素并实施改进方案,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