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局限:调整债务融资结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1
作者 宋哲泉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2,共11页
我国在2016—2019年间大力实施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作为主体约束,旨在提高企业违法失信成本。但是,由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寻求“不当帮助”、市场性失信惩戒失灵等原因,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债务融资方面的作用适得其反。选择环保领域严重... 我国在2016—2019年间大力实施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作为主体约束,旨在提高企业违法失信成本。但是,由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寻求“不当帮助”、市场性失信惩戒失灵等原因,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债务融资方面的作用适得其反。选择环保领域严重违法失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债务融资方面的整体作用。实证证据表明: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大力实施期间,企业环保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后,未出现债务融资困难,结构调整后,债务融资成本不但未提高反而降低。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债务融资方面存在局限。建议:应当加大失信信息共享应用的力度,提高违法失信成本,使其在行政性失信惩戒与市场性失信惩戒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合理可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联合惩戒 局限 债务融资 结构调整 成本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家平 许荻迪 关媛媛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7,共7页
随着失信联合惩戒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推广,个别地方在实践中出现了过罚不相当、惩戒措施泛化、"黑名单"管理失当等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实施的部分行政性信用联合惩戒措施已属于行政处罚范围,应纳入法治... 随着失信联合惩戒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推广,个别地方在实践中出现了过罚不相当、惩戒措施泛化、"黑名单"管理失当等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实施的部分行政性信用联合惩戒措施已属于行政处罚范围,应纳入法治规范。借鉴国外失信联合惩戒的主要做法,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我国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一是加快公共信用联合惩戒立法;二是实行联合惩戒目录清单制管理,使联合惩戒措施显性化、公开化、可预期;三是加快建立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市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和公共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互通互动、协调发展的联合惩戒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联合惩戒 市场信用联合惩戒 公共信用联合惩戒 行政处罚 联合惩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信”的含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柯林霞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3,共7页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崛起重新引发关于“信”的纷争。研究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的“信”,首先要廓清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与诚信原则、社会信用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维护的“信”与法律意义上的诚信没有关系的观点存在曲解...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崛起重新引发关于“信”的纷争。研究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的“信”,首先要廓清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与诚信原则、社会信用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维护的“信”与法律意义上的诚信没有关系的观点存在曲解;其次要明确“信”这一概念的论域,法律领域的“信”和社会领域的“信”容易混淆;再次要将“信”置于诚信社会建设、社会信用立法等因素组成的整体关系网络中系统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联合惩戒 诚信原则 社会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理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洪波 卢盛羽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在此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失信联合惩戒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所以特别重要,原因在于其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在此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失信联合惩戒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所以特别重要,原因在于其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的重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则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失信联合惩戒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信息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思考——基于失信联合惩戒成效的社会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洪波 段豪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4,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获取社会公众对失信联合惩戒的感受和看法。结果表明,部分民众尚未明晰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失信联合惩戒的认知程度上呈现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域差异。针对失信联合...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获取社会公众对失信联合惩戒的感受和看法。结果表明,部分民众尚未明晰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失信联合惩戒的认知程度上呈现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域差异。针对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惩戒泛化”等社会焦点问题,提出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应用现代征信技术、开展社会诚信教育、规范具体执行细则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失信联合惩戒 社会调查 惩戒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实践展开、制约因素与规制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鲁萍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4,共7页
失信联合惩戒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大体走过了初步启动、稳步推进与全面运行阶段。对于这一内涵丰富、外在表现形态多样的行为,不宜将其“一刀切”式地界定为行政处罚,应将其认定为信用监管的具体表现形态或者环节之一,是以信用为基础,以信... 失信联合惩戒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大体走过了初步启动、稳步推进与全面运行阶段。对于这一内涵丰富、外在表现形态多样的行为,不宜将其“一刀切”式地界定为行政处罚,应将其认定为信用监管的具体表现形态或者环节之一,是以信用为基础,以信息为纽带,给严重失信者带来负面不利影响的新型行政行为。随着环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的深入推进,逐渐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为促进这一制度实践的合法、有序、高效运行,需要在完善制度供给、优化合作机制的同时,畅通协作机制,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失信联合惩戒 实践展开 制约因素 规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实践考察、困境缘由与规范进路 被引量:2
7
作者 邹焕聪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跨区域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已在实践中成功实施,但还存在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清单不明、对接与联结机制不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不畅以及政社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究其缘由,主要是跨区域联合惩戒的法制供给不足、性质与功能存有争议、信... 跨区域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已在实践中成功实施,但还存在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清单不明、对接与联结机制不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不畅以及政社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究其缘由,主要是跨区域联合惩戒的法制供给不足、性质与功能存有争议、信用一体化机制发展不均衡以及类型化合作规制不力。为规范跨区域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需以法治原理为逻辑,健全跨区域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的行为模式与清单体系;以合理行政为原则,建立跨区域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的联结与对接机制;以部门联合为模式,构建跨区域联合惩戒的强制性措施和推荐性措施;以合作治理为取向,对跨区域行政性、非行政性联合惩戒措施实行公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联合惩戒 跨区域联合惩戒措施 行政法定 行政适当 府际合作 公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信贷效应研究——基于环保严重违法失信的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哲泉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4,51,共9页
企业违法违规后由于受到市场声誉惩罚,信贷融资通常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市场声誉惩罚可能失灵。以我国2010—2019年间环保严重违法失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信贷... 企业违法违规后由于受到市场声誉惩罚,信贷融资通常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市场声誉惩罚可能失灵。以我国2010—2019年间环保严重违法失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信贷融资效应的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局限。实证结果表明:(1)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前,企业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不受环保违法失信负面影响;(2)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银行贷款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而显著减少;(3)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债券融资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平均为负但并不显著;(4)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信贷融资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缓解了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声誉惩罚 环保违法失信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信贷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信联合惩戒的立法规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心语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8-34,共7页
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和重要环节。在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失信联合惩戒出现了失信行为、惩戒措施、惩戒主体、惩戒对象界限不清的问题,因违反法治国原则而遭诟病。文章归纳和总结了目前我国失信联合惩戒的地... 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和重要环节。在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失信联合惩戒出现了失信行为、惩戒措施、惩戒主体、惩戒对象界限不清的问题,因违反法治国原则而遭诟病。文章归纳和总结了目前我国失信联合惩戒的地方立法现状,通过探析失信联合惩戒的本质、生效条件和权利冲突等法理逻辑,提出应在遵循合法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关联原则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失信联合惩戒的失信行为、惩戒主体、惩戒对象和惩戒措施的边界进行限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试错作用,为日后地方立法乃至全国统一立法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联合惩戒 地方立法 界限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信用评价的法律规制
10
作者 何静琪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3-57,83,共6页
信用评价作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第一环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评价通过对社会主体行为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进而对行为信息进行评价和定性,最后对主体信用实现推定和判断。信用评价作为新型的评价机制,无法被简单归... 信用评价作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第一环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评价通过对社会主体行为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进而对行为信息进行评价和定性,最后对主体信用实现推定和判断。信用评价作为新型的评价机制,无法被简单归结为某一类行政行为,体现了行政确认、主动信息公开、行政指导和行政检查的多重特性。由于缺少立法层面的有效规制,加之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实践中出现了信用评价滥用和过度扩张的态势,信用评价范围过宽、标准模糊、权利救济缺失的问题凸显。对此,可以从制度上进一步厘定信用评价的范围,明确信用评价标准,完善信用评价的权利救济途径。通过对信用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服务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信用评价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征求《严重违法失信会计人员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9〕31号 被引量:1
11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19年第10期50-53,58,共5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有关单位:为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对严重违法失信会计人员实施联合惩戒,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有关单位:为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对严重违法失信会计人员实施联合惩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财金规〔2 017〕1798号)等,我们起草了《严重违法失信会计人员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说明,现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征求意见,并于2019年10月2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我部会计司。同时,欢迎有关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务管理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征求意见稿 加强和规范 社会诚信建设 人民银行 失信联合惩戒 会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诚信伦理构建的制度保障与创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志远 王明高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3,共4页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当前诚信缺失已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重塑诚信伦理亟待制度保障。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克服了现有公民管理方面的缺陷,以之为基础加快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构建起诚信伦理建设制度体系,有利于防治...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当前诚信缺失已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重塑诚信伦理亟待制度保障。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克服了现有公民管理方面的缺陷,以之为基础加快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构建起诚信伦理建设制度体系,有利于防治社会信用失范现象,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诚信信仰的形成,有利于从制度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顶层设计,是党和国家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伦理 公民信用保障号码 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快社会信用立法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31
13
作者 韩家平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梳理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八大进展和面临的八大挑战,认为目前存在的多数问题都与国家层面的信用立法滞后有密切关系,迫切需要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分析国内外信用立法的实践和经验,提出我国应分别建立公共信用和市场信用两... 梳理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八大进展和面临的八大挑战,认为目前存在的多数问题都与国家层面的信用立法滞后有密切关系,迫切需要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分析国内外信用立法的实践和经验,提出我国应分别建立公共信用和市场信用两大类的信用法规,市场信用类法规与西方国家的信用法规范畴基本一致。目前我国亟待建立公共信用类法规。公共信用法规与现有法规之间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应遵循比例原则和关联性原则,要给失信主体留下必要的容错空间,要避免处罚过当。同时,对《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立法 公共信用 市场信用 守信联合激励 失信联合惩戒 红黑名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个人声誉机制的规范研究——以信誉和声誉的区别为切入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晓冉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37,87,共7页
声誉机制对自然人的管理范畴包含且广于信誉机制。笼统地将公民违反公德的行为认定为失信并执行失信惩罚,不仅偏离了信誉机制主要规范经济活动的特性,也忽略了声誉机制维护公共秩序的功能。通过研究声誉和信誉的区别,明晰我国多部委对... 声誉机制对自然人的管理范畴包含且广于信誉机制。笼统地将公民违反公德的行为认定为失信并执行失信惩罚,不仅偏离了信誉机制主要规范经济活动的特性,也忽略了声誉机制维护公共秩序的功能。通过研究声誉和信誉的区别,明晰我国多部委对个人违反社会秩序行为实施的"联合惩戒"系对自然人的"声誉惩罚",而非失信惩罚。研究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个人声誉机制,将自然人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扰乱公共秩序等,并不影响个人信誉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纳入声誉惩罚体系,既能实现对公共秩序的有效管理,又能缓解我国当前的部分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誉机制 信誉机制 声誉惩罚 失信惩罚 失信联合惩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管理机制之合法性检视与优化——基于对《860号公告》的解读
15
作者 罗诚诚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
从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法律实施、抑制法律理性下的机会主义等二层逻辑内涵来看,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市场经济应有之义。但在该纳税信用管理机制中,对严重失信纳税人予以资格剥夺或限制以及自由限制(限制高消费... 从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法律实施、抑制法律理性下的机会主义等二层逻辑内涵来看,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市场经济应有之义。但在该纳税信用管理机制中,对严重失信纳税人予以资格剥夺或限制以及自由限制(限制高消费)等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均存在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我们不能期望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一个“完人社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本身蕴含“惩戒无边”的意味,已然将失信联合惩戒推入违法行政边缘。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具体到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管理机制中,可从行政法规层面立法,弥补失信联合惩戒法律供给不足,构建失信联合认定机制,守住法律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信用建设 失信联合惩戒 机会主义 法律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