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白虎通义》中的女性伦理——以“夫为妻纲”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肖航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夫为妻纲"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极为重要的女性伦理思想,这一概念首次明确提出并得到详细阐释是在《白虎通义》一书中。但是,这个观念究其思想与历史根源而言,主要是为了稳固当时的社会秩序,试图规范尚未受到严格礼教拘束的妇女... "夫为妻纲"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极为重要的女性伦理思想,这一概念首次明确提出并得到详细阐释是在《白虎通义》一书中。但是,这个观念究其思想与历史根源而言,主要是为了稳固当时的社会秩序,试图规范尚未受到严格礼教拘束的妇女生活,代表了部分人群对于理想夫妻关系的寻求,强调了丈夫对于妻子的模范引导作用。不可否认,该书中某些观念已经含有歧视妇女的思想因子,故在后世才逐渐演变成了绝对夫权的代名词。这充分说明了妇女的从属地位是被社会文化建构而成的,并不是天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夫为妻纲 女性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中的“家庭”与“专制”
2
作者 侯陈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214,共3页
新文学发端伊始,启蒙先驱们率先将矛头指向了代表传统秩序的"三纲"文化。实际上,"三纲"批判包含着新文化运动的全部价值:"君为臣纲"之批判,是要摧毁中国社会的封建政体;"父为子纲"之批判,是要否定中国家庭的固有秩序;"夫为妻... 新文学发端伊始,启蒙先驱们率先将矛头指向了代表传统秩序的"三纲"文化。实际上,"三纲"批判包含着新文化运动的全部价值:"君为臣纲"之批判,是要摧毁中国社会的封建政体;"父为子纲"之批判,是要否定中国家庭的固有秩序;"夫为妻纲"之批判,是要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其中对于"家庭"的批判尤为激烈与彻底。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社会最基本单位的"家庭",数千年来一直都是中国人健康成长的庇护场所,怎么到了五四时期,一夜之间便变成了十恶不赦的"专制"牢笼了呢?我个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为臣 夫为妻纲 父为子 五四时期 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社会的变迁看婚姻道德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月龙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8-80,共3页
婚姻道德是道德领域里一根最敏感链条。它的变化发展总是同一定生产方式相联系。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如果说生产工具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那么,婚姻道德水准同样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婚姻道德 中国社会变迁 道德领域 社会演变 婚姻媒介 发展水平 群婚制 夫为妻纲 婚礼仪式 社会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