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卫波 倪美琴 +2 位作者 施明恒 吴安宽 冯学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2-57,共6页
在已建成的太阳能-地热能综合利用多功能热泵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与交替供暖运行特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联合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日间系统运行效率,且U型埋管可作为热源缓冲体自动储存日间富余太阳能,以改善夜... 在已建成的太阳能-地热能综合利用多功能热泵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与交替供暖运行特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联合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日间系统运行效率,且U型埋管可作为热源缓冲体自动储存日间富余太阳能,以改善夜间运行效率,联合运行测试期内太阳能与地热能热源的承担比例为43.3%:50.2%;交替运行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前提下有效恢复埋管周围土壤温度,从而可提高太阳能与地热能的综合利用效率;整个供暖测试期内,地源热泵与日间太阳能热泵的平均COP分别为2.37、2.72,对应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昼夜交替运行模式及太阳能-U型埋管补热交替运行模式的平均COP分别为2.69、2.65及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 联合运行 交替运行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经济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金光 陈正浩 +2 位作者 郭少朋 郝楠 李雨宸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8-1294,共7页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某住宅别墅为研究对象,对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及主要影响经济因素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折现率为8%时,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回收年限为27a,净现值最大值为1.1万元,其经济性略高于单一地源热泵系...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某住宅别墅为研究对象,对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及主要影响经济因素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折现率为8%时,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回收年限为27a,净现值最大值为1.1万元,其经济性略高于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当折现率大于8%时,系统无法获取经济回报;通过敏感性分析,系统对初投资敏感程度最大,可节省人工费次之,电价最小;就目前而言,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在经济性方面还不具优势,未来可对系统配置及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完善,以减少其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地源热泵 经济性 净现值 敏感性分析 严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牧草干燥系统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钱珊珠 杨海巍 +5 位作者 郭文斌 钱丹珠 张清杨 王振彬 屠旭杰 黄长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以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牧草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温升、恒温制热试验及带载试验,分析了温升速率、单位温升能耗、COP及除湿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制热模式与太阳能单独制热相比,单位温升耗电量降低了86.2%,温升速... 以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牧草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温升、恒温制热试验及带载试验,分析了温升速率、单位温升能耗、COP及除湿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制热模式与太阳能单独制热相比,单位温升耗电量降低了86.2%,温升速率提高了99~112倍。联合制热模式与热泵单独制热试验相比,在温升过程中温升速率降低了7.7%~17.6%,单位温升耗电量降低8.0%;在恒温制热过程中,前者COP比后者提高了6.5%~11.1%,耗电量降低了5.8%~10.7%;在升温制热过程中前者COP比后者提高了6.0%~10.4%,耗电量降低了6.6%~11.1%。联合干燥模式比热泵单独干燥模式的SMER值高19.8%~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干燥系统 制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中太阳能-地源热泵跨季节分区蓄热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建强 杨培林 鲍玲玲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4-262,共9页
为有效解决日光温室大棚中地源热泵(GSHP)系统运行导致的土壤温度逐年降低和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导致的夏季土壤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SAGSHP跨季节分区蓄热模式,将地埋管分为4个区域,采用TRNSYS-18软件,通过对不同跨季节... 为有效解决日光温室大棚中地源热泵(GSHP)系统运行导致的土壤温度逐年降低和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导致的夏季土壤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SAGSHP跨季节分区蓄热模式,将地埋管分为4个区域,采用TRNSYS-18软件,通过对不同跨季节分区蓄热运行模式的仿真模拟,得到最佳分区蓄热策略。结果表明:最佳模式为春季过渡与供冷季1/2区域连接太阳能蓄热,秋季过渡与供暖季全区连接太阳能蓄热,同时秋季过渡季1/2区域供暖或供冷,其余时间段全区供暖或供冷。最佳模式土壤温度在10 a内保持稳定,热泵机组在夏季运行时其性能系数(COP)降低最为缓慢,机组运行稳定性高于传统SAGSHP系统,10 a内系统运行的性能系数(SCOP)平均每年高于GSHP系统57%、高于传统SAGSHP系统5.4%,且最佳模式系统运行SCOP逐年升高,第10年最佳模式系统运行SCOP高于GSHP系统70.6%、高于传统SAGSHP系统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温室 蓄热 地源热泵 地埋管分区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平房仓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供冷系统仿真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闫喜龙 陈雁 +3 位作者 戴诗渝 杜潇 赵志文 崔伟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2-50,共9页
为解决粮食平房仓通风能耗大、储粮成本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太阳能-地源热泵供冷系统,研究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供冷系统在粮食平房仓建筑中的可行性以及节能效果,以实现“零能耗”和“零排放”绿色储粮。基于粮食平房仓实际尺寸,建立了... 为解决粮食平房仓通风能耗大、储粮成本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太阳能-地源热泵供冷系统,研究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供冷系统在粮食平房仓建筑中的可行性以及节能效果,以实现“零能耗”和“零排放”绿色储粮。基于粮食平房仓实际尺寸,建立了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供冷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与仓房实测数据的对比进行了模型验证,从运行性能、光电适配性、经济性、节能以及环保效益等方面对供冷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运行1 a后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最大值为4.76,最小值3.3;运行10 a后COP最大值为3.96,最小值3.07;系统年实际发电量与库区用电量之比为192%~270%;投资回收期为7.8 a;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太阳能-地源热泵供冷系统节能率达59%,研究结果可为粮食平房仓供冷系统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粮食平房仓 太阳能-地源热泵供冷系统 低温储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耦合系统及其地埋管系统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成勇 陈炳文 +2 位作者 陈文明 王雁生 胡映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2,共6页
建立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耦合型热水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在秋冬季不同运行条件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了地下埋管系统中钻孔回填材料、U型管工作模式、套管内循环液流动模式、套管外管与内管的导热系数比等对系统制热效果的影响。研究... 建立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耦合型热水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在秋冬季不同运行条件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了地下埋管系统中钻孔回填材料、U型管工作模式、套管内循环液流动模式、套管外管与内管的导热系数比等对系统制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国内亚热带地区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并给出了埋地换热器的合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 运行特性 地下埋管系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模式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宗伟 郑茂余 +1 位作者 孔凡红 刘威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4期10-14,共5页
介绍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各个运行模式;确定了模式间的转换条件。选取了供暖期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了系统在不同供暖时期、典型天气的运行模式及运行效果。系统采用了太阳能和土壤热能的复合热源... 介绍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各个运行模式;确定了模式间的转换条件。选取了供暖期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了系统在不同供暖时期、典型天气的运行模式及运行效果。系统采用了太阳能和土壤热能的复合热源,增加了运行的灵活性,提高了运行性能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 相变蓄热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地源热泵式沼气工程加温系统TRNSYS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石惠娴 徐得天 +3 位作者 朱洪光 张亚雷 孟祥真 郭长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8-295,共8页
利用TRNSYS软件对太阳能-地源热泵式沼气工程加温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得出该系统某一典型天和全年能量利用效果:在冬季最冷的典型一天,总供热包括热泵耗电量、水泵耗电量、地埋管和集热器总集热量共225.52 MJ/d;总耗热包括沼气池维护结构... 利用TRNSYS软件对太阳能-地源热泵式沼气工程加温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得出该系统某一典型天和全年能量利用效果:在冬季最冷的典型一天,总供热包括热泵耗电量、水泵耗电量、地埋管和集热器总集热量共225.52 MJ/d;总耗热包括沼气池维护结构散热和加温料液负荷共208.57 MJ/d。除去无供热效果的水泵耗电部分,能量输入和沼气池热负荷基本趋于平衡;系统全年共消耗热量46 657.32 MJ,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地热能)提供74%;其中,太阳能热利用贡献63%,地热能贡献37%,表明该加温系统可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系统全年向地下蓄热总量为7 630.99 MJ,吸热总量为12 954.81 MJ,蓄热量虽不能完全满足供热量的需求,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的冷热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工程 加温系统 太阳能-地源热泵 能耗 TRNSYS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并联供热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卢春萍 师涌江 田海川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78,81,共4页
通过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并联供热系统的主要附件建立热力模型,利用VC语言开发了该供热系统的运行模拟软件,通过模拟来预测该太阳能系统的运行情况,使设计人员对该系统的动态特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利用开发的软件,对某实例进行了模... 通过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并联供热系统的主要附件建立热力模型,利用VC语言开发了该供热系统的运行模拟软件,通过模拟来预测该太阳能系统的运行情况,使设计人员对该系统的动态特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利用开发的软件,对某实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一些对于该系统运行的一般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软件开发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串并联式太阳能-地源热泵跨季节蓄热组合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艳峰 宋梦瑶 +3 位作者 周勇 靳璐 杨灵艳 刘延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79,共9页
为获得较高的取热温差与换热效率,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一种将地埋管群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组合系统。基于TRNSYS-18建立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某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集中供热工程一个蓄/取热周期内的运行... 为获得较高的取热温差与换热效率,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一种将地埋管群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组合系统。基于TRNSYS-18建立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某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集中供热工程一个蓄/取热周期内的运行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在不同串并联分区面积、不同蓄热量的情况下,系统土壤温度场、地源热泵进出口温度、短期蓄热水箱的平均温度变化情况,得到系统最佳设计串并联分区与蓄热量,同时与同规模下传统SAGSHP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研究表明,串联区与并联区面积比为1∶4,蓄热量为3∶2时,系统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在该设计参数下,系统SCOP可达5.2,较传统并联系统提高13.0%,较传统串联系统提高18.1%。且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系统运行状况稳定,满足末端供暖设计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采暖 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 分区串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热蓄热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宗伟 郑茂余 白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提高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在整个供暖期性能系数,提出带有潜热蓄热装置的太阳能-土壤源热泵供暖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哈尔滨地区的运行特性进行动态数值模拟,分析潜热蓄热装置对系统在整个供暖期运行性能的影响.由模拟分析可知,相变蓄... 为提高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在整个供暖期性能系数,提出带有潜热蓄热装置的太阳能-土壤源热泵供暖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哈尔滨地区的运行特性进行动态数值模拟,分析潜热蓄热装置对系统在整个供暖期运行性能的影响.由模拟分析可知,相变蓄热装置在系统的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整个系统的运行更加灵活、高效、稳定.系统在整个供暖季的平均供暖性能系数为3.82,在供暖季的前期和末期,系统的日平均供暖性能系数较高,最高可达1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蓄热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 数值模拟 供暖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户用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金平 李彩军 +3 位作者 李天澍 董玉慧 代静波 Vojislav Novakovic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6-256,共11页
针对太阳能难以单独稳定供暖和空气源热泵供暖成本高的问题,提出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稳定供暖构想,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绿化村研发搭建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系统,对比研究晴天、多云和阴天3种典型工况下大平板太阳... 针对太阳能难以单独稳定供暖和空气源热泵供暖成本高的问题,提出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稳定供暖构想,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绿化村研发搭建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系统,对比研究晴天、多云和阴天3种典型工况下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太阳能热泵和空气源热泵COP、太阳能保证率、系统总供热量和系统能效比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和阴天系统集热效率分别为44.9%、38.7%和20.6%,3种工况下太阳能热泵COP均为4.0,空气源热泵COP分别为3.5、3.3和3.1,太阳能保证率分别为38.1%、32.3%和12.9%,系统全天供热量分别为142.52、135.22和120.96 kWh,系统能效比分别为3.5、3.4和2.7。研究结果证明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系统用于寒冷地区单体建筑供暖的可行性,可为寒冷地区农村单体建筑的供暖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空气源热泵 性能系数 太阳能保证率 系统能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热系统运行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郝红 薛翔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8-1076,共9页
目的为缓解能源危机、综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热系统在严寒地区的运行特性.方法建立两种模式的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热系统:模式一为循环流体先进入蓄热水箱;模式二为循环流体先进入地... 目的为缓解能源危机、综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热系统在严寒地区的运行特性.方法建立两种模式的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热系统:模式一为循环流体先进入蓄热水箱;模式二为循环流体先进入地下埋管换热器,并对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对比.以TRNSYS瞬时模拟软件为平台,建立互补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对整个供暖期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模式一的水箱总蓄热量为134 858 k Wh大于模式二的132 296 k Wh;模式二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为4.06大于模式一的4.04,模式二的地埋管总换热量为201 149 k W大于模式一的198 571 k Wh.结论热网补热时间集中在12月中旬到次年的2月中旬,而在供暖初期和末期补热需求较少.当以太阳能为主要热源时,可以考虑采用模式一,以确保集热器的高效率,提高集热器集热量;当以地源热泵为主要热源时,模式二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节省更多的电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地源热泵 热网 互补供热 系统运行特性 TR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性能分析
14
作者 代宝民 赵佳仪 +4 位作者 刘圣春 杨海宁 李伟锋 章立标 陈月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了同时满足制冷和淡水的共同需求,提出了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AbsCWCS),在提高CO_(2)制冷系统能效的同时可生产淡水。建立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能效(COP)的影响。此外... 为了同时满足制冷和淡水的共同需求,提出了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AbsCWCS),在提高CO_(2)制冷系统能效的同时可生产淡水。建立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能效(COP)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分析气候条件的影响,选取5个典型缺水城市,对年度性能系数(APF)和年淡水产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Abs-CWCS的COP和淡水产量均显著提升,与基础CO_(2)增压制冷-淡水联产系统(Base-CWCS)相比,COP提高了1.95%~41.02%,淡水产量增加了0.8~28.6倍,Abs-CWCS的CO_(2)制冷系统排气压力可降低7.86%;AbsCWCS可有效提高系统的APF,5个典型缺水城市的APF可提升3.66%,年淡水产量的提升率可达9.54%~64.62%。研究结果为同时解决制冷和淡水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过冷 CO_(2)制冷系统 太阳能 制冷-淡水联产 余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全年运行性能及逐时工作模式优化
15
作者 侯晓涵 黄兴华 周北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1-399,共9页
该文基于能量平衡与集热/蒸发器换热特性建立双源热泵的系统仿真模型,该热泵采用并联的翅片管风冷蒸发器和吹胀板双面太阳能集热/蒸发器,模型考虑吹胀板蒸发器的正面和背面的实时太阳辐射得热,基于全年气象参数,对热泵在上海地区的全年... 该文基于能量平衡与集热/蒸发器换热特性建立双源热泵的系统仿真模型,该热泵采用并联的翅片管风冷蒸发器和吹胀板双面太阳能集热/蒸发器,模型考虑吹胀板蒸发器的正面和背面的实时太阳辐射得热,基于全年气象参数,对热泵在上海地区的全年运行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太阳能集热面积对热泵性能的影响;基于优化的集热/蒸发器面积,对比分析双源热泵3种工作模式的全年运行性能;以逐时热泵COP最高为目标,得到热泵逐时最佳工作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对于45°朝南安装的双面吹胀板蒸发器,背面太阳能辐射得热是正面得热的3%~15%;双源热泵并联运行模式下全年COP比单空气源热泵、单太阳能热泵分别高24.2%和2.5%;得到以水平总辐照度I_(g)和环境温度T_(a)表示的双源热泵逐时最佳工作模式判别规则:I_(g)>25.05Ta-146.8时,系统的最佳工作模式为太阳能模式;I_(g)<25.05Ta-146.8时,系统最佳工作模式为太阳能-空气源并联模式。在逐时最佳工作模式下,相对于固定的双源并联运行模式,热泵年COP提高4.7%,冬季COP提高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系统 空气源热泵 性能系数 逐时模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式热水系统优化匹配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邹晓锐 周晋 +1 位作者 邓星勇 张国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1290,共10页
为解决传统太阳能或地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独立运行时存在的问题,该文将两者进行组合匹配得到复合式系统,结合逐月负荷变化来确定系统各设备选型范围,从中选取正交试验设计所需的各因素水平值;同时以长沙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的复合式热水... 为解决传统太阳能或地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独立运行时存在的问题,该文将两者进行组合匹配得到复合式系统,结合逐月负荷变化来确定系统各设备选型范围,从中选取正交试验设计所需的各因素水平值;同时以长沙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的复合式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模拟软件对不同组合下系统性能进行考察,并对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出复合式热水系统中主要的设备及控制参数的最优匹配方案。本文的结论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设备选型及控制设定的参考,有助于提高热水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式热水系统 动态逐时模拟 正交试验法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复合供热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3
17
作者 闫泽滨 马素霞 李小刚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文章以山西省原平市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技术,设计了一套具有双水箱的太阳能-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复合供热系统,并开发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集散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一主四从"架构,以ST... 文章以山西省原平市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技术,设计了一套具有双水箱的太阳能-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复合供热系统,并开发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集散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一主四从"架构,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为核心,实现对供热系统各个部件的监控。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控制系统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效比,实现了供热系统对用户端的全天候恒温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 控制系统 微处理器 多机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运行性能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宏伟 王宇 +1 位作者 高文学 李志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1,100,共8页
本文采用非稳态制热实验方法测试空气源热泵在典型工况下的能效系数,测试不同日照强度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热效率,分析户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3~5人典型住宅用户热水负荷下的运行性能;选取不同气候区的代表城市,结合典型年气... 本文采用非稳态制热实验方法测试空气源热泵在典型工况下的能效系数,测试不同日照强度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热效率,分析户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3~5人典型住宅用户热水负荷下的运行性能;选取不同气候区的代表城市,结合典型年气象数据,评价该系统在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贡献率和热水系统全年能效系数(APF)。得出: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热泵机组单独运行时系统APF_h分别为3.03、3.34、3.79、3.28;4个地区太阳能年贡献率分别为29.82%、32.07%、29.58%、38.6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组合系统APF_s分别可达3.67、4.06、4.39、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太阳能集热器 热水系统 年能效系数 不同气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的应用与实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新国 赵军 +2 位作者 王一平 王健 吕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58-1661,共4页
在天津地区针对某建筑物设计建成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SGCHPSS)的示范工程与数据采集系统。结合建筑特点与用途,设计太阳能热利用与蓄热利用,将夏季丰富的太阳能储存于地下土壤中,提高土壤冬季热源温度,以提高地源热泵效率,... 在天津地区针对某建筑物设计建成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SGCHPSS)的示范工程与数据采集系统。结合建筑特点与用途,设计太阳能热利用与蓄热利用,将夏季丰富的太阳能储存于地下土壤中,提高土壤冬季热源温度,以提高地源热泵效率,实现太阳能的转移利用。初步实验得到夏季蓄热时集热器进、出口温度,日蓄热时间,蓄热功率及系统耗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SGCHPSS) 土壤跨季节蓄热 地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动态负荷的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供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素芬 代兰花 +3 位作者 尚妍 东明 端木琳 李祥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51,共9页
建立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动态仿真模型,基于间歇负荷1(8:00-20:00末端开启)、间歇负荷2(18:00-次日7:00末端开启)和连续负荷(末端全天24h开启)条件,对大连地区SAGSHPS在整个供暖期内的运行过程分别进行逐时动态仿真,分析... 建立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动态仿真模型,基于间歇负荷1(8:00-20:00末端开启)、间歇负荷2(18:00-次日7:00末端开启)和连续负荷(末端全天24h开启)条件,对大连地区SAGSHPS在整个供暖期内的运行过程分别进行逐时动态仿真,分析了3种典型动态负荷下SAGSHPS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冬季最冷日内不同负荷下,系统供暖运行方式不同.间歇负荷1下系统以地源热泵(GSHP)和太阳能热泵(SHP)交替供暖;间歇负荷2下系统以地源热泵供暖为主,只在入夜初期辅以太阳能热泵供暖;连续负荷下系统白天以太阳能热泵供暖,夜间以地源热泵供暖.整个供暖期内,蒸发器入口温度对热泵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高于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对于太阳能、地热能和电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而言,蒸发器入口温度越高,太阳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越大,地热能的贡献比例越小,而电能的贡献比例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地源热泵系统 动态负荷 供暖特性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